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精華】端午節教案3篇

節日慶典 閱讀(2.85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端午節教案3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城南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

一、活動來源: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大班年齡段節慶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三、大班節慶活動實施概況:

1、屈原的故事(語言)

2、童謠《拍手歌》(語言)

3、感受賽龍舟(社會)

4、美麗的龍舟(藝術)

5、龍舟競賽(健康)

6、我愛吃粽子(科學)

四、端午節慶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1.各班級幼兒進行手工粽子摺紙和塗色,並進行環創佈置;

2.大班活動領域三樓音美大廳走廊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展板三個班級一組,主題明顯,體現端午主題活動;

4.龍舟的製作,六個班級合作製作;

5、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牆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穫與體驗。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3、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 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遊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遊戲;

③動手區: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

4、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五、家園共育: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可以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一起包粽子活動(大一班),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嚐嚐的快樂;

六、大班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活動一:屈原的故事(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於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麼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活動二:童謠《拍手歌》(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麼活動?

(2)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①在這首童謠裡,你聽到了什麼?②你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

2、學習童謠,瞭解拍手遊戲的玩法。

(1)嘗試朗誦童謠。

(2)討論拍手遊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導語: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麼?為什麼叫《拍手歌》?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3、遷移端午經驗,嘗試續編童謠。(如:五月五,是端陽,香包帶,香滿堂;五月五,是端午,龍船下水人跳舞。)

4、記錄並欣賞幼兒創編的童謠。

活動三:觀看賽龍舟(社會)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活動準備:瞭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活動建議: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絡,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徵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四:美麗的龍舟(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畫、撕、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同伴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

2、樂意和同伴共同協商,分工裝飾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有參觀賽龍舟活動的相關經驗。賽龍舟的照片、未裝飾的龍舟、彩紙、筆、剪刀、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端午節龍舟比賽的照片,回憶龍舟的外形特徵,激發裝飾龍舟的興趣。

★指導語:你看到的龍舟是什麼樣的?上面有什麼?

2、觀察龍舟,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激發合作裝飾的興趣。 ★指導語:①龍舟上缺少什麼?怎樣才能把龍舟裝飾得漂亮呢?②你準備裝飾龍舟的哪一部分?用什麼方法?需要什麼材料?

3、分組協商、分工裝飾龍舟。(觀察幼兒合作情況,並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指導。)

4、舉辦“美麗的龍舟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五:龍舟競賽(健康)

活動目標:

1、嘗試模仿划龍舟動作,兩兩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2、積極參加競賽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皮筋龍舟”若干。【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文章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出自

活動過程:

1、模仿賽龍舟的動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2、遊戲:《划龍舟》。

(1)討論兩兩合作划龍舟的方法。

★指導語:兩人一組怎樣能把龍舟劃得又快又好?

(2)自由結伴嘗試合作划龍舟。

(3)划龍舟比賽(分組接力比賽)。

3、聽音樂做全身放鬆動作。

活動六:我愛吃粽子(科學)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品嚐中發現粽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2、初步瞭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活動準備: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葉、棉線等)。

活動過程:

1、展示、介紹“我收集的粽子”,瞭解粽子種類的多樣。 ★指導語:你帶來的是什麼粽子?它是什麼形狀、什麼口味的?

2、觀看包粽子,瞭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討論、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指導語: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嗎?(根據幼兒所述,一一出示相應材料並加以認識。)

(2)觀看老師(或家長)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3、品嚐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體驗過端午節的樂趣。 活動七:端午節親子活動(綜合)

活動目標:

1、通過唱唱、跳跳、講講、嚐嚐等活動,進一步體驗教師、幼兒、家長共同過端午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碟片、歌曲磁帶、表演材料等。

2、邀請幼兒家長參加活動。

3、各種端午美食(粽子、綠豆糕、鴨蛋等)。

活動建議:

1、開展家長、幼兒互動式智力競賽,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指導語:端午節是哪一天?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2、幼兒節目表演。

3、家長、幼兒的親子游戲(如:包粽子比賽等)。

4、端午節美食自助餐活動。

端午節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第3—6自然段內容。

2、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屈原為了楚國的安危,為了百姓的疾苦,寧願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

教學準備: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課件)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圖片畫的是什麼嗎?這些圖片與我國什麼傳統節日有關係? 根椐學生回答板書:30 端午節的由來

二、檢查複習。

完成導學案的“課前熱身”習題。

1. 看拼音寫詞語。

qū yuán ài dài chuán sòng wū xiàn zòng zi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 ( ) ( ) ( ) ( ) ( )

2. 多音字組詞。

Sháng( )

盛 強àng( )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學提示

1

2、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3、自主探究,完成導學案。

一、學習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

1、根椐課文內容填空。

(1)農曆( )月( )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等。

2、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已有( )年的歷史

二、學習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從書上找到有關句子,然後填到橫線上。

1、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

2、屈原為什麼受到朝廷中有些權貴的誣陷和楚王的疏遠?(在文中畫出相應的句子)

3、權貴們是如何對待屈原的?(在文中畫出相應的句子)

4、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什麼叫“想方設法”、“無中生有”

想方設法: 。

無中生有: - 。

6、欣賞屈原的愛國詩歌。(見課件)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 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為什麼要跳江?

答: 。

2、 出示文中插圖,問:屈原在江邊佇立,萬分悲憤,他的心中在想什麼呢?

3、 你從屈原身上學到了什麼?

答:

三、學習第三部分。( 第5--6自然段) ○

1、屈原投江後,當時的百姓是怎麼做的?後來,人們又是怎麼做的?

2、比較句子,說說哪一組寫得好。

2

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放聲大哭,他們湧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放聲大哭,他們像潮水一樣湧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那怎麼辦呢?大家想出了一個辦法。

那怎麼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

3、小組討論、交流,訂正答案。

四、教師檢查小組完成情況,小組展示討論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五、複述課文:請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

1、看板書,在學習小組內複述。

2、指名複述。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我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七、總結提升,朗讀課文。

1、學完這課以後,你有什麼收穫?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名子孫,你懂得了什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八、課後檢測。(完成導學案當堂訓練題目)

端午節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本次班會主題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相關歷史背景,傳承中華文化。

2、 利用本次班團會讓學生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做相關的準備工作,參加一些有正面影響力的傳統節日比賽和習俗,跟父母學習節日粽子、涼糕等的由來及做法。 3、 通過一系列活動、小品等培養學生組織能力、上臺表演的能力以及語言情感表達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相關的端午節的歷史故事。

2、準備一些經典、有意義的描寫端午節經典詩詞。

3、製作活動的PPT及互動環節的小遊戲。

三、活動程式:

班會主題------ 主持人介紹------閱讀歷史故事------分析故事背景-------朗讀詩詞-------互動遊戲-------學生討論------總結歸納

四、 具體活動過程:見PPT資料

五、 活動總結:

1、 由班主任老師總結歸納這次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

通過本次班團會的開展,重在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讓學生在誦讀中瞭解傳統文化知識,認同端午、喜愛端午、過好端午,在感受傳統文化中培養愛國情懷,傳承千年文化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