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抹黑節習俗有哪些

節日慶典 閱讀(2.31W)

對於錫伯族來說抹黑節到來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在這一天會有很多的風俗習慣和很多的熱鬧的活動。那麼關於抹黑節習俗有哪些呢?抹黑節是怎麼由來的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抹黑節習俗有哪些
  抹黑節節日習俗

正月十六這天,人們清晨早早起來,早上要吃“託火勒布達”,年輕人就成群結隊,手裡拿著準備好的浸了清油、沾上鍋底煙的“庫肚苦”(布或氈片),挨家挨戶走,只要一遇上人,不分男女,捉住就往臉上抹。那些還沒起床的人,也會被人掀開了被子,抹個一團漆黑。

錫伯族普遍尊敬老人。這一天如果遇見老人,必須先請安後單腿下跪,在得到老人的允許後才能半跪著象徵性地給老人抹一點點黑,或者由老人自己抹,表示尊敬。

按風俗,誰在這一天裡不往臉上抹黑,這一年他就會不吉利。據民間的傳說,抹黑節的用意是請求五穀之神免除莊稼的黑穗病,保證大豐收。錫伯族人民把這一活動作為象徵五穀豐收的節日沿革了下來。

新疆錫伯族中也有類似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是“抹黑節”。

這一天,人們起的特別早,把晚間準備的抹黑布(抹鍋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大家你追我趕的上 街往臉上抹黑,相互觀望,笑聲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的;有的早上還未來得及起床 ,就被抹的一臉黑的。見到老年人也不放過,不過要先請安,後跪施禮,再向老人額頭上抹一小點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徵,可以避免災難,得到幸福。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抹黑”已漸漸被廢除,“抹黑節”變成 男女青年的'一種娛樂性活動。

黎明,他們就要挨門串戶互相往臉上抹黑。傳說是古代錫伯族以漁獵為生,後來一對老夫婦救活了受傷的燕子,燕子銜來麥種作為報答。於是錫伯族人開始種麥為生。巡天神知道後,派神犬告訴大家,以後人吃麵粉,狗喂麩皮,各有所食。但有一年新年時,一個年輕媳婦不慎將麵餅烙糊後喂狗。巡天神知道後大怒,使麥種長了黑色黴菌,播種後全部結黑籽,無法食用。於是全村人向巡天神祈禱請求恕罪,願往自己臉上抹黑,以免小麥再生黑黴。巡天神應允了,但用手在麥根處由下往上一捋,捋走了麥稈上所有的麥粒,只留下尖端處的一截麥穗,所以從此麥子的產量就沒有過去那麼多了。以後每年正月十六,巡天神下凡巡視的日子,就成了錫伯族的“抹黑節”。

年輕人在這一天的清早,手裡拿著浸透清油、沾有鍋底黑煙煤的“庫肚苦”,挨家行走,只要遇見人,不分男女,就往他們臉上抹油煙,即使沒有起床的人,也會被人闖入家門塗抹。尤其是年輕的姑娘、媳婦更被人團團圍住,抹得如同黑炭。但錫伯族普遍尊敬老人,如遇老人時,要先下跪求得老人同意,然後才半跪著給老人抹臉,或由老人自己動手抹。據習俗,這一天如果有人未被抹黑臉,就會一年不吉利。所以錫伯族人在節日時,都會開心地相互抹黑,笑語歡聲,怪相百出,成為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錫伯族簡介

錫伯族(英文:Sibe people )是我國 少數民族中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錫伯族原居東北地區, 乾隆年間清廷徵調部分錫伯族西遷至 新疆以充實當地。今錫伯族多數居住在遼寧省(70.2%)和新疆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 霍城、 鞏留等縣,在東北的 瀋陽、 東港、 開原、 義縣、 北鎮、 新民、 鳳城、 扶余、內蒙東部以及 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錫伯語屬於 阿爾泰語系 通古斯語族 滿語支,是在 滿語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種語言,跟滿語很接近。 錫伯文是1947年在 滿文基礎上稍加改變而成的。新疆的錫伯族至今保持著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兼用 漢語、 維吾爾語、 哈薩克語。東北的錫伯族在語言、衣食、居住等方面同於 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