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關於春節日記模板九篇

節日慶典 閱讀(2.31W)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日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日記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春節日記模板九篇

春節日記 篇1

我很害怕放鞭炮,只要一聽到鞭炮響,不是趴下,就是跑回家,這不,關於我的倒黴事件又發生了。

今年春節,我與弟弟剛回老家,就被外公、外婆請到了鞭炮所--一幢別墅前。那裡的孩子盡放鞭炮,弄得我震耳欲聾,腦袋嗡嗡直響,這一個鞭炮放完了,那一個鞭炮又響起了。唉,沒辦法,只能耳朵塞著棉花,低頭寫作業去了。當然,最驚險的還是那次了,差點被鞭炮炸到。

那次,我同弟弟、外婆一起去買零食,平時,我最喜歡吃零食了,這麼好的機會,我能錯過嗎?可轉念一想,不行,萬一又有人在放鞭炮,那我豈不是自取滅亡嗎?我的心裡彷彿有兩個小人在爭吵,一個氣勢洶洶地說:“怕什麼怕,我好久都沒吃零食了。他們又不會往你身上放。”

另一個則不服氣地說:“不行,萬一被鞭炮炸到,那可就······”我最終聽從了第一個小人的話,繼續往前走,不到一會兒,離我兩米多遠的一個鞭炮忽然響起,嚇得我捂住耳朵,拼命向前跑,總算逃過了這一關。唉,真慘啊!

鞭炮,鞭炮,我真的好怕你,幸好我在廈門讀書,不是在老家讀書,要不然我可受不了!

春節日記 篇2

盼望已久的春節就要到了,媽媽告訴我:“春節有很多趣聞,比如:穿新衣、逛花市、貼對聯、放鞭炮,看春節晚會,還要走親訪友,並有一定壓歲錢。”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去人民公園看燈展。

正月初五,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人民公園,剛到公園門口,就看見門的兩側掛著兩個巨大的燈籠,就像是兩個紅彤彤的大柿子。

走進公園,我覺得這裡的人真多呀!簡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從人群中,看到那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花燈,別提有多好看了!公園裡的花燈不僅顏色鮮豔,而且形狀各異。有動物類的花燈,比如虎虎鬧春;有植物類的花燈,比如百花怒放;有故事類的花燈,比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一到晚上,公園就成了燈的海洋,每個花燈都爭奇鬥豔,流光溢彩,美麗極了!

春節日記 篇3

我們小孩最喜歡春節,因為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

我常在日曆上比劃,盼望春節的到來,還纏著媽媽撒嬌地問:“什麼時候才能過春節?才能去收壓歲錢啊?”媽媽摸著我的頭笑道:“你這個小財迷、貪財小鬼。”

春節那天能收到很多壓歲錢,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給我壓歲錢,就像下了一陣金錢雨。我家親戚多,所以我收到的壓歲錢也多,見到親戚我就會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別看我樣子有點傻,我可一點都不害羞,看著那紅紅的小紅包,心裡別提有多開心了。春節那幾天不僅我一個人開心,全世界的小孩都很開心。大人就不一定了,我每收到一個紅包就意味著媽媽也要送出一個紅包,媽媽說這叫禮尚往來。那100元、200元、300元形成了一個岩漿,一到春節,它就要爆發出來。見到紅包,我要先客氣地說一句:“不用了。”實際上心裡可想要了,呵呵!接著便是互相祝福“恭喜發財!”“萬事如意!”“身體健康!”一句句祝福迴盪在濃濃的節日氣味裡,感覺那樣的美好和幸福。

春節最快樂的就是我們小孩子,我們可以拿到許多壓歲錢,又不用寫作業,還能自由自在地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著我們的歡笑。

這就是我盼望的節日春節!

春節日記 篇4

在歡聲笑語中,我們又迎來了春節。

晚上,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等待著春節聯歡晚會,忽然,從奶奶家窗戶前看見一些五顏六色的禮花升上了天空,如同在黑色的夜空中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轉眼間消失了。這時,我媽媽和奶奶把香噴噴的菜端上來,有魚、有肉,真是太豐盛了!8點了,全家人坐在一起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有好多精彩的節目,不過我喜歡的是趙本山的小品,時間過地可真快呀!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依依不捨的一年就要向我們揮手告別了, 我們迎來了馬年,我又長大了一歲,我和爸爸、媽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去院裡放花了,爺爺、奶奶又忙著包餃子了,包了好多錢,我可真有福啊!一吃角錢。

春節日記 篇5

1月31日,我們迎來了最盛大的節日—春節!除夕一大早,每家的大門樓上都掛起了大大的紅燈籠,貼上紅紅的對聯。今天我的任務就是幫爺爺貼春聯,貼春聯看上去很簡單,做起來卻是難的。首先我們要把門框與牆帖春聯的地方清理乾淨,再分清主聯,橫聯,兩個豎聯。貼在相應的位置,如果貼錯了,可是會鬧笑話的。還有一些吉祥的成語如“身體健康”“出門見喜”“出入平安”也要貼在相應的地方,表達了人們對平安健康以及好運的嚮往與追求。

正月七年級,是一個快樂的日子,早上的時候我起來就看見有人放炮,一根根線被點燃了,聲聲響亮,一陣陣爆竹聲好像要把祝福傳到千家萬戶,。媽媽叫我去吃飯了。哇!居然是我最愛吃的`白菜豆腐餡的水餃。我美美地吃上了一頓水餃,吃完了,我出去散步,看見了我的好朋友,我和我的好朋友玩了一上午,玩得最有意思得就是放土的炮,把炮插在土裡,點燃以後,趕緊跑開。隨著一聲巨響,大量的土粒飛濺開來。

這就是我們最盛大的節日——春節。

春節日記 篇6

春節是中國的農曆新年,春節裡大家要走親訪友、相互祝賀新年裡能取得好的成績,年三十(大年夜)一家人坐下來吃團圓飯,在北方還有吃餃子的習俗,爺爺、奶奶是山東人,他們包的餃子好吃極了!

小年夜那天我打電話給奶奶,告訴她年三十的中午我們要吃豬肉芹菜餃子,而且還要奶奶教我包餃子,奶奶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上午,我們來到奶奶家。哇!奶奶已經準備好了麵粉、豬肉、芹菜。開始吧!奶奶一邊做一邊對我說:“包餃子先要和麵,和好面後還要不停的揉麵,揉麵的目的是要使麵粉有勁頭,揉好後還要將面放在盆裡醒面,醒面的目的是讓面更有柔性,醒面需要有一段時間,這短時間可以做餃子餡,芹菜先要用水燙過,切碎後和肉和在一起,加上菜油、食鹽、味精和黃酒等等,還要用筷子不停的攪拌,直到聞到香味就可以了”。我依照奶奶的指令一會兒加水,一會兒撒面,一會兒倒油、一會兒放鹽,忙得不亦樂乎。說話間,我和奶奶已經做好了餡、醒好了面,這時我看見奶奶的額頭上已經微微地出汗了。

包餃子開始了!奶奶切了一塊醒好的面,將它搓成油條一樣,然後用刀切,切一次轉動一下“油條”再切一下,如此反覆,切下來的小麵糰像粽子糖一樣,這叫“璣子”;接下來用擀麵杖將璣子擀成餃子皮,餃子皮要擀成中間厚四周薄的圓形,這樣包成的餃子皮兒厚薄均勻。我看著奶奶拿起一個餃子皮、挑了些餡,將餃子皮一兜,用手一捏,一個元寶似的餃子就好了,我學著奶奶的樣子也包起了餃子,但是,我包的餃子不是包不起來,就是扁扁的像大餅一樣,我急得汗都出來了,“不要急,不要急,慢慢來,多包幾個就好了”,在奶奶的鼓勵和安慰下,我終於包成了我的第一個餃子!漂亮極了,像元寶一樣!我們把包好的餃子放在用高粱杆做的“篦子”上,而且是從裡往外放,一圈一圈的,奶奶說這象徵著團圓。餃子終於做好了!一高興,臉上不知什麼時候抹上了麵粉,成了一個京劇臉,爺爺、奶奶笑得都合不攏嘴了。

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了桌子,在爺爺、奶奶慈愛的目光下,我一邊大快朵頤地吃著我和奶奶包的餃子,一邊在想:原來包餃子還有這麼多學文,以後我要多向爺爺奶奶請教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它們傳承下去。不知覺中我又吃完了一盤餃子……

春節日記 篇7

今天是年三十,爸爸告訴我們要去奶奶那,陪奶奶一塊過年。我們給奶奶拿上了很多好吃的,還有媽媽做好的菜,有野兔肉,野雞肉,還有野豬排骨,到了奶奶家,嬸嬸還炒了好多青菜,可豐富了。

中午要吃飯了,爸爸說先要放鞭炮,鞭炮的聲音可大了,噼裡啪啦的,我和姐姐趕緊捂住耳朵。捂住耳朵還能隱隱約約聽見一點聲音。放完鞭炮我們大家圍坐在一起,我和姐姐給大家表演了節目,我跳了舞、唱了歌、都是姐姐給我排的,姐姐還表演了魔術。大家特別高興,還有人說我是蠟筆小小生。從此我又有了一個新的名稱。

春節日記 篇8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年我們都會在外婆家過年,過年發生的趣事真是令人難忘呢!

趣事一:放煙花,賞煙花。

在吃完年夜飯後,我和兩個哥哥放煙花,外公搬來了竹笛炮、煙花,還有手持煙花。外公點燃了煙花的導燃線,只聽“嘭”的一聲,天空中出現了美麗的花朵,五顏六色,好看極了。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這時大哥哥點燃的竹笛炮一下子衝出來,差點炸到爸爸,爸爸嚇了一跳,撒開腿跑開了,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趣事二:吃宵夜,看春晚。

特別期待的是今年的羊年春晚。春節聯歡晚會在八點準時開始了,今年的春晚和以往不同,節儉了許多,有兩個演播廳,看到蔡明老師和潘長江老師的小品,一家人笑得樂翻了天,實在太逗了!奶奶在廚房下了早上包的餃子,過年嘛,吃餃子才顯得年味十足。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了桌,再加上精心調的醋,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著餃子看春晚……

趣事三:拜年,拿紅包。

過年走親戚收紅包是中國曆代傳統。哈哈,小朋友們最喜歡紅包了,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會給小孩包紅包。

一大早,我就被媽媽叫起床,梳洗打扮了一番,開開心心地穿上了新衣服新鞋子,等著吃完早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拜年。我們先去了姑姑家,我見到姑姑說:“祝您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年輕!”姑姑說:“小嘴越來越甜了,來,紅包拿著。”我高興地接過紅包。隨後我又去了舅舅家,剛到門口我就大聲叫道:“舅舅舅媽給您們拜年了!”舅媽一把摟過我:“紅包早就給你準備好了,來,進屋吃好吃的。”我樂呵呵地走進她家……哈哈,過年收了不少紅包,真是開心呢!

春節日記 篇9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裡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然後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然後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此刻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