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元宵節作文錦集8篇

節日慶典 閱讀(1.72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作文錦集8篇

元宵節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上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文化宮南門,等著觀看濮陽市民俗表演。表演還沒開始,文化宮門前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西望,等著、盼著。

不一會兒,從遠處傳來鑼鼓的聲音。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表演開始了!只見唐僧師徒四人踩著高蹺慢慢走來了。唐僧身披紅色袈裟,左手拿禪杖,右手拿著一串圓溜溜的大佛珠,嘴裡還念 念有詞。豬八戒挺著大肚子,穿著黑色上衣,手裡拿著大釘耙。還不時把釘耙揮舞幾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孫悟空機靈極了,耍著金箍棒真是無所不能呀!沙和尚扛著扁擔忠實地跟在後面。

在他們後面是憨態可掬的大頭娃娃。紅紅的臉蛋,彎彎的眉毛,笑眯眯的眼睛好像在對我微笑呢!

我們這兒不僅民俗表演好玩,趣味活動也豐富多彩。晚上我們一家來到球場參加鬧元宵活動。專案真多呀!有“勇攀高峰”,有“兔年跳跳樂”、“兔子大轉盤”等等。我最喜歡“春燕報春”。我把手 中的沙包投進“燕窩”裡。一連投進三次,獲得一張獎券。我高興得手舞足蹈。

家鄉的元宵節到處有有趣的活動,說也說不盡。希望你們來玩!

元宵節作文 篇2

新年過後,好像節日的氣氛就淡下來了,等到元宵節的時候,又會出現一股很濃的節日氣氛,今年元宵節本來是不放假,而且還不是休息日,但是我們學校特別放了半天假,讓我們回家過元宵節。

中午放學回家,我本以為爸爸和媽媽都沒在家,誰知道他們正在等著我呢,說是領著我出去玩,這可是我最渴望的了,因為平日裡,爸爸和媽媽都很忙,有的時候星期天都不休息,難得這次他們都休息,所以我們全家出動,去杏花公園了。()

剛一進大門,就看到很多人在放風箏,我們也買了一個大風箏,今天風很大,一會兒就放上去了。風箏在空中自由飛翔,突然從南邊飛來一群鴿子,有白的、紫的多可愛。爸爸說:“我們去喂鴿子”。我和媽媽趕緊把風箏收下來。

哇!鴿子還真不少,它們還有漂亮的房子。很多小朋友都在喂小鴿子。我也買了一袋玉米,我蹬下來把玉米放在手心,可鴿子一個也不敢上前吃,我把玉米撒在地上,一群鴿子都來搶,嘴裡不停的叫“咕咕咕”真好玩。

等晚上的時候,我們就回奶奶家過元宵了,吃著奶奶煮的湯圓,心裡真是美呀!由於玩了一下午,今年的燈展就沒去,陪著爺爺和奶奶在家看元宵晚會,雖然沒能看燈展,但是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這是我過的最開心的元宵節了!

元宵節作文 篇3

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

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是一種中國人依照習俗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春節烹製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

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

元宵節作文 篇4

元宵節的晚上,媽媽和我、爸爸吃了湯圓後,就去玩了,我們到了街上,有兩個人正在“舞獅子”,有一個人當“獅子”,另一個人拿著綵球戲弄獅子,獅子左撲右跳,就是抓不到綵球,獅子被折騰得氣喘吁吁,他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一陣陣掌聲……我們繼續往前走,聽見一陣敲鑼打鼓聲,迎面有兩條威風凜凜的“巨龍”遊了過來。它在爭奪一個龍珠,舉龍珠的人竄上竄下,而“巨龍”笨拙地擺動著長長的身體戲龍珠……我們邊走邊看,看見有人踩高蹺、劃採蓮船……媽媽說:“電視裡還會播出精彩的《元宵晚會》呢!我們回家看吧!”我依依不捨的跟媽媽回家了,晚會果然精彩,有小品、相聲……全家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元宵節元宵節的晚上,媽媽和我、爸爸吃了湯圓後,就去玩了,我們到了街上,有兩個人正在“舞獅子”,有一個人當“獅子”,另一個人拿著綵球戲弄獅子,獅子左撲右跳,就是抓不到綵球,獅子被折騰得氣喘吁吁,他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一陣陣掌聲……我們繼續往前走,聽見一陣敲鑼打鼓聲,迎面有兩條威風凜凜的“巨龍”遊了過來。它在爭奪一個龍珠,舉龍珠的人竄上竄下,而“巨龍”笨拙地擺動著長長的身體戲龍珠……我們邊走邊看,看見有人踩高蹺、劃採蓮船……媽媽說:“電視裡還會播出精彩的《元宵晚會》呢!我們回家看吧!”我依依不捨的跟媽媽回家了,晚會果然精彩,有小品、相聲……全家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元宵節作文 篇5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一天。瞧,大街小巷都掛著一盞盞大紅的燈籠。我想我不說你都已經知道今天是元宵節了吧!

放學後我就跟著母親去超市買湯圓,那裡有各式各樣的湯圓,有肉餡的、芝麻餡的、豆沙餡的……你想吃什麼餡的差不多都可以買得到。我和母親把自己喜歡吃的買好後就高興的回家了。

一到家我就嘴饞的想吃香糯圓滑的湯圓了,便纏著母親煮湯圓。看著母親端來熱氣騰騰的湯圓,我迫不及待得想嘗一嘗,拿起湯匙選了一個放在鼻口聞了一下好像是芝麻餡的,我用牙齒咬了一小口,頓時芝麻香就撲鼻而來,看著裂開的湯圓像一個笑臉好像在笑。不一會兒,碗中的湯圓都滑進了肚子裡,撐得我的肚子鼓鼓的也像一個大湯圓。

吃完湯圓後天也漸漸地黑了,聽到不斷的煙火聲我也想去放焰火增加的熱鬧,在安全的地方我把焰火點燃了,看著五彩繽紛的`焰火升上了天空感到自己的童年好幸福。

元宵節作文 篇6

今天早上我問媽媽今天是不是元宵節?元宵節都會做些什麼?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按照我國的習俗,“元”指月亮正圓,一年當中有三個“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所以農曆正月十五日那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故此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聽爸爸手在他小時候元宵節那天有鬧社火,猜燈謎,大型的燈展,煙花表演,到了晚上除了一家人在一起吃元宵以外,小孩子還會外面打起燈籠等好多很好玩兒的遊戲,可是為什麼現在都沒有了嗎?我好想能像爸爸他們小時候一樣過那樣的元宵節。

元宵節作文 篇7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人們要燃放鞭炮,共吃元宵,閤家團聚。晚上還要觀燈賞月,這些都是世代相沿的習俗。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猛的禽獸很多,四處傷害人。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被一個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掉。天地的女兒心地善良,就冒著生命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訊息告訴了人們。後來一個老人想出了個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每戶人家都要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認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作文 篇8

年味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事物,還是可以觸手可得的實物?有人說,年味是一頓團圓飯的香味,充滿著溫馨和諧;有人說,年味是一條條的排炮,驅走往年不順心的事,迎接來年的鴻運。而我卻不以為然,笑笑而過,因為我認為年味是與家人共做元宵後的愉快溫馨的味道。

元宵將至,母親帶著我和表妹來到了超市,看到了玲琅滿目的商品以及商品上像打了雞血似不停往上衝的的價格,母親看到了這些,無奈的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說:“為了你們這些饞鬼,這次又要花很多錢了。”妹妹天真地拉了拉媽媽的衣角,冒出了一句話:“為什麼我們不自己買一些材料自己做呢?還省錢呢!”聽到這個小“守財奴”說的這句話,我剛想反駁,媽媽的眼睛亮了一下,說:“是啊,我怎麼沒想到啊!”說完,抓起表妹的手,激動地拉著她朝著材料區奔去,只留下我在原地孤獨的徘徊著。

第二天,當我還在做著我的美夢的時候,房門一開,心想:“應該是阿姨起來拿衣服下去洗吧?”也沒想太多就接著睡下去。可是這時一雙小手正不停地搖著我,我轉頭一看,是表妹。她要求我幫她們一起做元宵,奈不住她的盛情邀請,極不情願地和溫暖的被窩告別,下了樓,睡眼朦朧地接了自己的“任務”——和麵。剛開始看到這團麵粉不像麵粉,水又不是水的東西,摸起來黏黏的,讓精神還在神遊中的我想把自己昨晚的晚飯“反嚼”一遍。可是沒有辦法,我只好閉著眼睛,硬著頭皮用自己手開始攪拌。經過了我的千錘百煉,不一會兒,原本溼答答的的麵粉已經被我揉成了一團十分有彈性的麵糰。為了讓這團白麵團看起來更好看點,母親買回來了些糯米粉讓我參在其中。

而貪玩的小表妹也是絲毫沒有閒著,接過母親手中裝滿黑芝麻和白糖的大碗開始攪拌,攪拌時還跟著自己哼的曲子跳舞,玩得不亦樂乎。

接下來就到了母親大展廚藝的時候了。只見她從麵糰中取出一點面來,用擀麵杖將其壓成麵皮狀,接著用勺子挖了滿滿一勺的調料加了進去,最後慢慢地從四周把口封上。這樣一個元宵就算是做好了。我和表妹也躍躍欲試,包出了許多美味的元宵,雖說造型各異。

至於讓元宵下鍋的重活,就落在了我的身上。母親教會了我要訣,就拉著表妹的手出去看電視了。我的腦海中快快地過了一下整個的操作過程,就直接將元宵慢慢地放進水中。可是其中還是有幾個不聽話的元宵,來了個跳水動作,濺起了許多水滴,時不時的讓我被燙一下。我迅速地將鍋蓋蓋上,開始了漫長的等待。沒多久,一個個元宵開始浮上了水面,我將這些煮熟的元宵裝了出來。和母親、表妹一起品嚐。

我們每人都輕輕地咬了一口,黑芝麻糊緩緩地流進了我們的口中。我們三人對視了一下,都會意的笑了。

元宵的香味和與家人共同分享成果的歡樂與溫馨,我想,這才是所謂的年味吧,這才是所謂的鬧元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