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中班端午節隨筆反思

節日慶典 閱讀(2.97W)

在學習、工作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端午節隨筆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端午節隨筆反思

中班端午節隨筆反思1

《 端午節的由來》主要講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愛國、有才幹,並且深受百姓的愛戴,可是楚王卻聽信了其他人的讒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遠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後來楚國被秦國佔領,他感到報國無門,在萬分悲憤之下,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自盡了。當人們聽到這個訊息,都湧到江邊去呼喚、打撈,向江裡投食物,倒雄黃酒,希望屈原的屍體不被魚蝦所傷害。後來,有人夢到屈原容顏消瘦,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食物用箬葉包起來,纏上紅絲線投入江中。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為了紀念屈原,都會向江中投粽子

我在講這一課時,採用了三勤四環節教學法,把兩課時的教學內容壓縮成了一課時,所以教學本課時時間顯得有點緊張,做後還拖了點堂。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我覺得有幾點值得反思:

一、自學提綱設計的問題太多,顯得雜亂無章。

我是這樣設計的,“默讀課文,思考: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呢?他投江後人們是怎麼做的?後來為什麼向江中投粽子?”設計這些問題時,我也考慮到了問題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設計。教學中我只注重了課文內容的銜接,忽略了課文的讀。現在想想,不如把問題簡單化,只設計前兩個問題,從屈原是個怎樣的人入手,引出屈原的愛國,有才幹,受人愛戴的人。從而一步步展開話題,從他幫助楚王變法,是國家強盛,被流放之後依然為國擔憂,國家滅亡,自己投江自盡等方面來體會他的愛國之情。從他投江後人們是怎麼做的內容中抓住重點句體會人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

二、討論解疑上指導不夠。

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可是學生都

是從書上照搬,成了復讀課文內容,我本想引導一下或是我來說一下,讓學生知道怎麼說,可是已經下課了,我只好匆匆結尾,使這裡一帶而過。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一帶而過使課堂沒了重心。

三、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激發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是我準備不足所致,以後我會多加註意。

中班端午節隨筆反思2

本節課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愉快的夏天》中的第二個主題《過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個主題下有三個內容,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的活動和學做小紙粽,我這節課主要講的是前兩個主題。

通過研讀教材和教參,我覺得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有端午節的日期,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活動。教師的授課應該從學生身邊入手,對於學生而言,端午節的活動可能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所以我採用了倒敘的方法,先講端午節的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於這部分我多采用視訊資料的方法,既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夠記住端午節的活動,為考試做準備。

對於屈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就可以,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的日期應該說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知識,學生年齡小,對於農曆,公曆瞭解的不多,我的突破口就是教他們看日曆,能夠看懂哪是公曆,哪是農曆,能夠根據農曆找公曆,能夠找到端午節的日期,這也是生活中的一種技能

我的方法是在每個環節結束的時候出檢測題,目的是加深學生的印象,那麼在整節課講完之後,出一張檢測卷,對學生這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檢測,題的形式多樣化,更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點,為監測做準備。

中班端午節隨筆反思3

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年輕教師,《端午日》這一課是我教學生涯中的第一節公開課,通過這次的`公開課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諸多不足之處,藉此機會,進行總結,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取得進步。

一、課堂環節設定過於平淡,無亮點

《端午日》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對“賽龍舟精彩場面描寫”的分析,但在講課過程中,由於教材處理不當,時間安排不合理,所以在這節課的授課中,並沒有凸出重難點,並且在重難點的講解過程中由於對學情分析錯誤,重難點的切入點沒有找準,導致了整節課的失敗,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思維也顯得十分混亂,甚至出現了學生誤解老師的問題的情況。在公開課後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正,在這一環節的設定上,採用朗讀法進行教學,分為集體朗讀,小組讀,再到個人朗誦。讓學生對這一段精彩的場面描寫多讀,在讀中感受比賽的氣氛,在讀的過程中發現人物動作的生動描寫。

二、選題失敗

《端午日》是一篇自讀課文,不適合進行課堂精講。

三、時間安排不合理,本末倒置

《端午日》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分析“賽龍舟精彩的場面描寫”,在時間的安排上,應該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分析場面描寫上,前面的匯入和作者簡介應該以簡練為主,不可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時間。一篇課文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重難點的講解,前面花費了太多時間,導致無法深入挖掘重難點,問題分析得也不到位,略顯倉促和匆忙。

中班端午節隨筆反思4

介紹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讓學生通過對端午節由來及其民間風俗的瞭解,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熱愛,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端午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刻的內涵。教學本課時,課前我佈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訪問家長,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和屈原這個歷史人物。教學時聯絡生活,激發讀書興趣,師生共同交流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以及家鄉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也較投入,暢所欲言,從而形成了一種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為以下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例,學生通過對“忠誠愛國,很有才幹”,“在他的輔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語句的感悟,從而也使學生受到愛國的情感教育。達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

中班端午節隨筆反思5

我在本篇課文的教學上運用的是以讀為主,讓學生感知濃郁的民俗畫面。我先是聲情並茂的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再由學生自由朗讀,找出相關的精彩段落進行交流,最後分析完文章思路後全班齊讀,逐步走進作者的感情世界。

學生第一次系統的接觸類似內容的文章,而且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不太容易調動的起來,因此我注重了課前的準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對於歷史典故和民俗故事會有比較濃的興趣,而且自己蒐集資料也會更有成就感。

匯入到正文之後,我從文章出發,在自主探究這個環節中以語言為教學立足點,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首先引導學生朗讀、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句子,使學生深入領會文中的思想情感。接著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合作探究,體味好詞好句。學生在朗讀討論後,找到了許多體現情感,以及語言特點的句子(比如:對比、字詞生動、文白夾雜等)。語言離不開生活,為了讓學生的語言發展得更好,我讓學生在分析時先朗讀,自己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後再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但是其中也有些不足。我在主題情感的挖掘上不夠到位。我對“為什麼以端午的鴨蛋為題”這個整體感知的部分把握不夠,為了進入下一個環節,讓學生活動時間也不夠充分,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也不夠充分,未讓學生很好的展開討論,感受不夠深入。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