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2023年端午節調休安排時間

節日慶典 閱讀(1.51W)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端午節調休安排時間,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年端午節調休安排時間

2023年端午節調休安排時間

2023年6月22日迎來端午節,今年端午節放假3天,從6月22日放到6月24日,6月25日上班。

2023年端午節高速不免費,根據《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規定,免費通行時間為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四個國家法定節假日,以及當年國務院辦公廳檔案確定的上述法定節假日連休日。

端午節的傳說由來

端午的由來,眾說紛紜,有“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等,但“屈原說”最受認同。

紀念屈原

屈原(約前342—前278),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出生於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他是中國最早的大詩人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國將領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

紀念伍子胥

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為報殺父兄之仇,助吳伐楚,五戰五勝攻下楚都。其後,越國也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吳王夫差許之。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宰伯嚭受越國賄賂進讒言誣陷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讒言,賜伍子胥自盡。伍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端午節的寓意是什麼

端午節的美好寓意是祈福辟邪、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祛病防疫、愛國精神。端午節是集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

有說法說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藥一年裡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採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因此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與辟邪除災、祛病防疫有關,如掛艾草與菖蒲、午時水、浸龍舟水、佩香囊、拴五色絲線辟邪、佩豆娘、貼五毒圖、掛鐘馗像、喝雄黃酒、洗草藥水、薰蒼朮祛病防疫等等習俗。

端午節還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主要是體現了屈原的愛國情懷,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的習俗

1、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個重要習俗,粽子又被稱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每個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餡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為了祭祀祖先神靈,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們不忍心江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向江中的魚蝦投入粽子。粽子的起源遠早於屈原時期,為了紀念屈原,後人才堅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這樣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各地都盛行,也是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2、拴五色絲線

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孃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3、佩香囊

端午節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習俗據說有避邪驅瘟的含義,而在南方,年輕男女還會通過香囊來表達各自的愛意。香囊形狀萬千,小巧可愛,但它不僅僅是裝飾品而已。香囊內通常會裝有中草藥、香藥、硃砂、雄黃等,具有驅蟲防病的功效。外面由絲布包著,再用彩色絲線纏繞固定,最後再用綵綢刺繡,五顏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奪目。

4、飲雄黃酒

雄黃酒有驅蟲解毒的功效,多喝還能養顏美容。端午節喝雄黃酒,寓意驅除病魔。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5、懸艾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葉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以驅趕蚊蟲、提神醒腦。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把家裡打掃乾淨之後,將艾葉插在門楣上。艾葉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體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掛艾葉的習俗,但是區別於作用不一樣,南方利用艾葉祛邪祛病,而北方進行避毒避惡,其藥理相通,都起到殺菌防病的作用,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

6、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大習俗,至於賽龍舟這個習俗從何而起,還是來源於歷史典故。根據古時傳說,屈原含冤投江之後,楚國人十分悲傷,他們相信楚原是忠心賢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然而當他們奮力到達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了,他們擔心湖中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借划龍舟來驅散湖中的魚。後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有賽龍舟活動,賽龍舟之習俗盛行於當時的吳、越、楚三國。之後人們以端午賽龍舟的方式來祈禱風調雨順。

端午節別稱

端午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地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龍舟節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廣東地區稱之為扒龍船。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

天中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面板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七年級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

端午節除是古代圖騰祭祀節外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