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通用21篇)

節日慶典 閱讀(2.5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通用21篇)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

小時候家裡很窮,從沒見過家裡包粽子,自然,端午節在我的心中遠不如春節、清明、冬至、七月半(農曆鬼節)等重要(中秋節也不重要,家裡很少加菜)。這是貧窮年代被扭曲的節日,所以,我們做子女的從不敢責怪父母親。對端午節有點了解是少年時代,從沒坐過公共汽車離開過饒平北部山區的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不知道屈原和賽龍舟。我們家鄉的河水很淺,人們叫它大溪,除了下暴雨發洪水,平時河床堆滿沙子,連小船的影子都沒見過,就別說龍舟了。有一個下雨天的五月,家裡來了一位油漆師傅,他是在大埔縣高陂鎮長大的。給我講述了韓江河上賽龍舟的盛況:是日江上百龍爭先,彩旗招展,鑼鼓震天,勝出者獲得了金豬厚禮。兩岸無論男一女老小、士農工商,幾乎傾城出動,人群像螞蟻,密密麻麻擠著挨著,觀看江裡龍舟競渡。而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綠豆裹粽子,煮粽子的香味,洋溢著整個鎮子上空……,他繪聲繪色,說得令我無比神往。若干年後我高中畢業,由高陂前往潮州的輪船上,望著滔滔韓江水,我忽然想起油漆師傅關於這條河上賽龍舟的盛事,只恨無緣遇見,支著下巴惆悵了許久。

後來我像許多人一樣出外打工,在珠江之濱的小鎮安了家,看龍舟競渡就不再是新奇的節日景觀了。每當端午節來臨,從農曆五月七年級到五月初五,整個珠江流域的鑼鼓聲咚咚鏘鏘響個不停,一條條長長的龍舟插著繡有姓氏的彩旗和羅傘,兩邊坐滿了槳手,站在船首的老大手揮三角令旗,槳手如臨戰勇士,一齊吶喊奮力划槳,龍舟就像箭一般向前衝去,鑼鼓聲加上兩岸的喝彩聲,場景十分熱鬧感人

沿河而居,珠水兩岸的原居民把划龍舟當作一種探親訪友、祭祀先人、紀念屈原的民俗。如果地方政府不組織賽事,他們也會把埋在河湧泥潭裡的龍舟撈起來,沖洗乾淨,插上飾物,劃上浩浩江面。

賽龍舟不僅僅好看,其實這是一項充滿危險的民俗活動。江水流急,萬一掌握不好,龍舟就會傾覆,落水者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險。我在新造工作的時候,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廣州美術學院的所在地南亭村江面上,叫做海心崗的地方,歷史上曾發生過龍舟沉沒的事故,由於這兒水流急速,水面打著漩渦,落水者往往連一屍一體也找不到。某年端午節,有快速大船經過,臨近穗石村的村民因龍舟傾覆落水,數位槳手死亡。明知非常危險,珠江兩岸的村民們依然毫無畏懼,每年準時把龍舟鼓敲起來,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勇氣!村莊裡,為了籌集划龍舟的經費,村民紛紛募捐,有些從香港、澳門或外地做生意發財的鄉親回來了,出手特別大方。夜晚,龍舟靠岸,村民們就在祠堂裡大擺龍舟宴,佳餚美酒,林林總總,無論你是什麼人,只要來到村裡,就可以上座吃喝,不收分文,人稱 “吃龍船飯。”這風俗流傳了上千年,今天依然沿襲著。通過賽龍舟,他們維繫著濃濃的鄉情、一團一結一致、共御外誨!通過賽龍舟,他們保留著久遠的中原文化、把寶貴的民間風俗保留下來。所以,我知道為什麼當龍舟鼓敲響之時,那麼多人立刻振奮起來,甚至感動了這一方水土上所有人的原因了!

在珠江之濱,到了端午這些天,市場買賣粽子的人會比平時多起來,在菜攤之旁,菖蒲葉子和苦艾草被人紮成一束束出一售。這裡的人,無論是住高樓大廈的、住出租屋的、住鄉村的,大家都願意花上一兩塊錢買一束回去掛在門上,以寄驅魔辟邪之意。很少人把粽子投到江裡,也許為了環保和不浪費,但大家都記得屈原這位兩千年前抱石投江的愛國詩人!

珠江之濱有兩個村子全部姓屈,他們自稱是屈原的後代,他們的先人是明末清初號稱“嶺南三大家”之一的愛國詩人屈大均,他的著作《廣東新語》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屈大均的墓地就葬在望得見珠江的山崗上,年年都有“屈”字大旗的龍舟從他的墓前經過。

時過境遷,不知道我們老家的人現在重視端午節不?但我已經把端午節當作重要節日了。端午節有著比其他節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令我不敢輕易忘記。所以,我期望每年的五月,龍舟鑼鼓嘹亮起來,紀念詩人的活動多起來。今年端午節,我就參加了一個叫做“端午詩會”的活動,這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一隊穿著整齊肅穆的大學生,在舞臺上朗誦了《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鏗鏘有力的句子,久久迴響在我的耳邊……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2

兒時的端午節,似遙遠記憶裡的一條小河,穿越時空的回憶,歷經歲月的洗禮,醇美的讓人難以忘懷。

又是粽葉飄香時,那曾經兒時最美的記憶依稀就在昨天。端午節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記得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街上到處都是賣香包、結五彩繩、炸油糕和賣粽子的小販。那琳琅滿目的香包、金黃酥脆的炸油糕和清香誘人的粽子,看得人是眼花繚亂,食慾大開,所到之處無不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人們都在為這歡樂的節日忙碌著,兒時的端午節處處瀰漫著親友團聚的喜悅,曾經歡度節日的一幕幕情景時時刻刻浮現在眼前。

五彩繩是由紅、黃、藍、白、黑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做成的,做好後於端午節當天戴於孩子們的手腕、腳腕或脖子上,據老人們說可以辟邪或防毒。這種五彩繩一直要戴到六月初六才能取下來扔掉,據說扔掉意味著扔掉疾病,也就是祛災祛難的意思。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陝西關中的端午節更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包粽子、炸油糕,結五彩繩或是送香包頗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節頭一天,見一同學拿一束艾葉,說明天過端午節,剛在路邊買的。我開玩笑說告訴我,我上山為你採去。

但只是說說而已,既沒有買艾葉,也沒有做粽子,實際上根本就不會做,並不內疚。因為我對兒子說,明天過端午節,他在電腦前打著遊戲,漫不經心地說過唄,有什麼不一樣的。不僅僅是兒子,就是我自己,似乎早已不把端午節當回事了。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是鄉村很隆重的節日。我們不知端午節和屈原有關的那些傳說,只知端午節是個快樂的可以吃雞蛋的節日。

往往離端午節還有好幾天,就想象著穿新衣、戴鮮花、吃雞蛋的情景,高興地睡不著覺。頭天就在為端午節做準備了,去山上採艾葉、折桃枝,插在門框上,是辟邪的,預示著一年的好光景。去鄰人家要篙木、月季花,放在盆子裡,用水泡著。端午節早晨,母親早早醒了,做粽子,煮雞蛋。天還沒亮,母親就把我們從睡夢中叫醒,於是眼還未睜開,就吃了母親遞過來的雞蛋。母親說,趁著太陽出來前吃雞蛋,一年都不生病,不胃疼。儘管知道太陽不會霎時就跳出來,但還是急急地吃雞蛋,很有點莊重神祕的感覺,生怕吃晚了,肚子疼。

顧不得再睡了,就起床,用篙木、月季花浸泡的水洗臉,清香、潔淨,說是這樣百毒不侵,蚊子不敢近身。還要在頭上彆著月季花、篙木,滿頭的五彩繽紛,趴在水缸邊上,在水裡留影,俊得不得了。然後是吃米粽子,甜絲絲的。然後是分雞蛋了。平日很少吃到雞蛋,早早地盼端午節,也是為了吃雞蛋。母親一般分給我們每個姊妹6個雞蛋,2個鴨蛋,2個鵝蛋。我尤其喜歡鴨蛋鵝蛋,鴨蛋是鹹的,蛋黃流油,香極了。鵝蛋大,蛋清玲瓏剔透,吃起來軟軟的,都不捨得吞下。現在吃雞蛋、鴨蛋、鵝蛋怎麼也沒有小時候的感覺了。

我們分到這些寶貝後,都會各自找個隱祕的地方藏起來,留著慢慢食用,哪能像豬八戒一樣吞了人蔘果還不知滋味。我們也時常嚇唬對方,說知道雞蛋的藏身之處,嚇得各自都用小眼睛趁對方不注意時掃描一下自己寶貝的方位,生怕被發現了,寶貝不翼而飛。這招用的最好的是我哥,他畢竟大我們幾歲,詐我們的技術高明。他常常突然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作勢向某個地方奔去,嚇得我們趕快撲向我們的雞蛋。他一次次地詐我們,我們一次次地上當,一次次地絞盡腦汁地換地方。其實他並不打算搶我們的寶貝,他就是覺得好玩,老是嚇唬我們,我媽說他了,他還是不聽。天天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後來我也學會了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穩如泰山,笑眯眯地不當回事,使得我沒了興致。我說你也假裝怕一次,他說這都是我用的招,我才不上當了,還有就是我的雞蛋、鴨蛋、鵝蛋都吃了。你們快吃,不然就粘了,壞了,不好吃了。真讓他說中了。

每每第二天上學時,同學間一定會談論吃雞蛋的事,相互問分了幾個雞蛋鴨蛋鵝蛋,一般都是10個,成了約定俗成的數字了。有的家庭標新立異,讓孩子用手抓兩次,能抓幾個是幾個,同學說自己的手太小了,有如來的手那樣大就好了。那時候我們不知別的故事,但對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事卻熟爛於心。我說你的手若有如來的大,全村的雞蛋也不夠你抓的。大家笑。

那個時候我們只知自己吃雞蛋,很少問母親吃過沒有。那個時候真讓人懷念,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但這些節日給了我們多少的歡樂呀。

今年的端午節,我吃了一個雞蛋,先生和兒子拒吃,說天天吃,不稀罕。買來的粽子,他們說不好吃,不如吃米飯。晚上,我們包了水餃,這是我們全家一直喜歡吃的飯,也算是延續了過端午節吃水餃的傳統了。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粽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採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裡準備包粽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粽葉、糯米、紅棗等。這粽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著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裡,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麼簡單索,讓我來包。”媽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爸爸一樣把粽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裡,哪知這個粽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才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爸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出爐了,看著它,心裡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粽子就是漂亮!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5

現在的端午節對於我來說,只是多放一天假而已。實在沒啥好過的,粽子?不愛吃。我們這裡呢,風俗又不多,算來算去,除了吃粽子也沒有別的了。你說這讓人怎麼過呢?就在我一籌莫展的同時,似乎想起了些什麼。

對哦,我想過個具有十足風味的端午。別處的端午是怎麼過的呢?吃粽子,掛香包,賽龍舟,將綵線綁在手腕上。放在能想到的,我能想到的估計只有這些了吧,不過賽龍舟這也太不實際了。我怎麼可能變出龍舟呢?思索中,突然電話響了起來。我抱怨這打擾我思緒的壞傢伙,算然很是生氣。但電話是不能不接的,接起電話,我沒好氣的說著。原來是我的同學小美閒的無聊找我去玩呢,當時我笑開了花,看來不是我一個人無所事事咯。

我聽了她的話,去了她家。心想:這可是第一次在朋友家過端午呢!一定有別樣的趣味。我迫不及待的去了,之見她悠閒的做在電腦前,敲打著鍵盤。見我來到,“奸笑”起來,悠閒的說到:“等候多時咯!”沒等我開口說話,他變將我拉到了廚房。“她這是要做什麼?我可不想跑過來就為煮午飯給她吃吧?我可不要!”我胡亂的猜想著。

“嘿,發什麼呆呢?我知道你在家無聊,特意讓你來做一項什麼有意義的事哦。還不快感謝我。”她嘟著嘴,裝成生氣的樣子。我也無奈了,只得隨聲應和了聲。走進廚房一切我都明白了,就傢伙果然是想我來做苦力呢。讓我包粽子。雖然我吃了很多年的粽子,可還真沒嘗試過包粽子呢。既然這樣,我就放開了弄。她似乎是真的準備了這項活動,因為沒有她的家人在一旁。但有做夠的材料讓我們來弄。她見我很是興奮便乾咳了幾聲,“你可不要給我讓來哦,這些可是要錢的呢!”我督了她一眼,攤開手,萬分無奈的說:“我也想弄好啊,可是我又不會,怎麼可能不讓你浪費一些呢?你說對吧?要不你來教我啊?”

一場大戰就這樣展開了,一開始是有很虛心的跟著學。可是總覺得很難,學著學著就開始鬧了。抓起一把糯米向她丟去,她很是成熟的說了一句:不要鬧了,都多大的個人了,如果你包出個像樣子的粽子,你這麼,我也不好說什麼,可是你看看你那個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怎麼好意思的呢?我不好意思了起來,一個和我同年的丫頭片子,把我說了一文不值。我也怒了,開始專心包粽子。經過我的努力終於包出了像樣的粽子。我趾高氣昂的'笑著說:“你看你,要不是你那激,估計還真學不會呢,不過……嘿嘿”我壞笑著將一把糯米丟向正在忙碌的她。

我們終歸還是孩子,鬧了好久。

朋友?她應該算是我最要好的,也是最真實的朋友。這個端午因為有她,我學會了包粽子。哦,不。是包像樣的粽子!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6

端午節前夕,商店超市都開始叫賣著粽子,價格幾元、幾十元,上百元不等,甚至出現天價粽子。一邊是商家為促銷而打著漫天的廣告,一邊是國家三令五申的嚴查買粽子送禮。不知什麼時候,粽子這麼神聖的食物也和腐敗掛上了勾。

記得小時候,劍閣鄉下過端午節是不吃粽子的。粽子是南方特產,是為紀念屈原投江而餵魚的祭品。劍閣因地處川北,大多數地方山高缺水,水稻產量又低,糯米很少種。劍閣是沒有粽子的。

劍閣農村過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分三次過,農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分別叫大端陽、中端陽、末端陽。而一般的家庭只過大端陽。大端陽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出嫁的女兒會在端午節回孃家看望父母。而父母招待女兒女婿最隆重的形式就是蒸饅頭。頭一天發好酵面,端午節一早就開始和麵。饅頭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桃子、有的像斑鳩、有的像喜鵲、有的像青蛙…條件好的還會蒸各種餡的包子。當然是素菜的,或是米拌的。孩子們回到外婆家,挑最喜歡的斑鳩,它最形象,拿在手上舍不得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聞了又聞,愛不釋手。直到饅頭冷了,才掰了斑鳩的小腿慢慢品味著,回味無窮。

我們村是有名的貧困村,一年糧食不夠吃,大女孩都遠嫁綿陽等富裕地方。在大集體那個年代,我們村很少有人家蒸過白麵饅頭。

端午時節,正是麥收季節。經歷了青黃不接的二三月,每個人都翹首期盼著這個可以吃飽的節日。金黃的麥子,飄著誘人的麥香,飄蕩在村莊的每個角落。

在端午節的前兩天,生產隊就會把還未晒乾的麥子,折算斤兩後分幾十斤給各家各戶,讓人們可以過一個飽脹的端午節。在那樣一個機械化落後的時期,要把這些還帶著水分的麥粒,磨成白麵,幾乎不可能。而鄉下人自有辦法,他們不用晒乾麥子,就把這些麥子用篩子去掉麥殼,淘乾淨後和著井水,用石磨磨成漿,那連著麥皮的麵漿,白中帶黃,從石磨流出來,就像小小的瀑布掛著。這時候,院子裡熱鬧開了,每家每戶都忙著推腰磨子,大孩子幫著媽媽推磨,小孩子則圍著石磨轉圈、叫喊著、興奮著。一會兒,父親開始抱著麥秸,把鍋燒熱;婆婆則熟練的用高粱做的鍋掃把,沾一點菜油,刷一下鍋,然後用勺子舀一勺麥漿倒進鍋裡,用鍋鏟輕輕一刮,很快,一張有軟又香的水攤面饃就起鍋了,放進乾淨的竹篩子裡涼一下。一張兩張,還不等涼好,就被圍著鍋臺的孩子一搶而空。婆婆一邊叫著:“慢點,慢點,別燙著”。孩子們則不管,早就餓癟了肚子,就等著去填飽。他們也不去計較那白味的水攤面的味道,只覺得它軟軟的,香香,甜甜的,真好吃。婆婆則站在鍋臺邊,不停地刷著,直到刷完為止。她也不會提前嘗一口。孩子們都差不多了,就把後面剩下的麵皮,切成小塊,放一些鹽蔥吵一下,那便是端午節上的美味。

而我們家小時候姊妹多,分的糧食少。婆婆管家,為了節約麥子,一年最多隻能有一次這樣的享受。婆婆為了讓我們能吃上水攤面膜,就鼓勵我們和她一起去拾麥穗。因為大集體勞動,有的麥子很成熟,加上太陽晒,就有麥穗掉在地上。很多老年人和小孩就會去拾麥穗。別人睡午覺時,我們就戴頂草帽,跨一個竹籃子,和婆婆一起去拾麥穗。有時候運氣好,一箇中午就能拾一籃子。估計隊裡出工的時間,就回家。(因為怕隊裡發現沒收),然後把那些麥穗晒在自家院子裡,等積累多了,再用小錘去捶。看著那些勝利果實,心裡嚮往著下一個端午節的美味。

那飄著麥香的端午節,已留在了記憶深處,而那美味的水攤面也留在了時代的記憶裡。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朋友圈裡有晒龍舟的,有晒假期生活的,但更多的還是晒吃和晒娃,再不然就是晒娃吃東西。

很多照片裡,都是晒的小朋友拿的蛋袋,還有拿小粽子,桃子,還有漂亮的荷包一樣的飾品。

想起了小時侯的蛋袋,那時沒有這麼花裡胡哨繡著漂亮的圖案,卻是簡單又接地氣的很。

那時候媽媽會用五顏六色的毛線綁成一個蛋袋,然後每個小朋友都能分到一個用艾草煮過的雞蛋,一個桃子放在蛋袋中,袋子是一格格的鏤空的,都能看到裡面裝的東西。

於是乎,一群小朋友開始在院中攀比起自己的小蛋袋。看看誰的顏色好看,誰家的雞蛋大個,誰得毛桃新鮮。有的小朋友蛋袋大個,能鑽下兩三個雞蛋或者毛桃,那得意勁,可真是別提了。

即使是很嘴饞,那也是先得瑟過了再說吃的事了。

以前端午節,都會用艾草水洗澡,現在因為沐浴露的普及,基本上艾草水用來洗手洗臉的居多了。

艾草煮沸的香味也很好聞,人家把晒乾的艾草也插在大門的兩旁,有著節慶的意義。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8

當大街上賣粽子的小推車漸漸多了起來,我便知道,端午節又來了。

在我的記憶中,西安的端午節很不熱鬧。因為西安沒有水,沒有賽龍舟,只有三天的假期。這時我只好背上書包,飛快地奔回家。和奶奶坐在廚房,看奶奶包粽子。

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什麼粽子都會包,比如:豆沙粽,蜜棗粽,紅棗粽。奶奶每次買上幾大包糯米,再買上幾個大棗和幾斤紅豆。把紅豆做成豆沙後,又買了幾份蜜棗。最終,會再買上幾片粽葉,望著那紅色的大棗和豆沙,白色的糯米,綠色的粽葉,我的口水不禁從嘴角流了出來。奶奶看到我的饞樣;笑著說:“你個小饞貓,等一等,奶奶馬上開始包。”“奶奶,多包幾個豆沙粽好不好?”“好,你去玩吧,奶奶一會兒就包好了。”我不肯走,坐在奶奶旁邊,看著奶奶包粽子,只見奶奶雙手拿起一片粽葉,左手一轉,轉出一個三角形,然後又輕輕地把糯米放進去,再放上幾個大棗,奶奶右手再一轉,好了。奶奶飛快地又包了幾個,一邊包,一邊講起了從前的故事,我坐在溫暖廚房,被粽香包圍。在我旁邊,奶奶還在回憶往事,一句又一句話傳入了我的耳畔。

廚房裡,粽香瀰漫。煙霧繚繞般,奶奶遞上一個粽子,說:“嚐嚐,手藝怎麼樣?”我大口大口地吃著,說:“好吃!”

歲月蹁躚中,時光改變了你的容顏,不變的是粽香在心中氤氳著幸福的問道。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9

我記憶中的端午節,沒有春節那般隆重熱鬧的景象,沒有清明節那樣的悲傷,沒有七夕節的浪漫,沒有國慶節的激動…但它在我的心中卻有無法代替的地位。

端午前,媽媽帶我上街買絨線,魚食。吃玩飯,媽媽又帶我們去河邊割艾草。媽媽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傻孩子,你知道嗎?用艾草洗澡,帶艾草是為了驅魔避邪。撒魚食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的。雖然屈原投江是一個傳說,但經過日積月累,它已成為人們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程式。

終於到了端午節!上午,我幫奶奶包粽子。看奶奶那靈活嫻熟的動作,可真讓我羨慕啊!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的粽子便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問奶奶:“奶奶,你怎麼這麼會包粽子啊!教教我唄?”奶奶笑著說:“好啊!”於是,我便學著奶奶的樣子包起來。先那一片荷葉,舀點糯米在上面,又挑了幾個我愛吃的蜜棗,往中間這麼一放。果真像瑪瑙一般,讓人看了就忍不住的流口水。接下來的重點來了。我笨拙的將荷葉圍繞糯米弄起來。啊,慘!糯米弄多了,都露出來了!我趕忙向奶奶求救。幸好及時送到,經過搶救,平安脫險。我望著眼前這個形狀不怎麼規則的粽子,心裡既有喜也有悲。

吃完午飯後,媽媽讓我們去洗艾草澡。這是我的弟弟怎樣都不去。我便取笑他膽小鬼,他便和我鬧起來。我們兩人在奶奶旁邊打打鬧鬧。媽媽也只是說:“小心點,別傷著奶奶!”這時奶奶忽然唱起了一首歌謠:“端午節,快來到,大人小孩乞手盼,粽葉青青糯米香,歡樂融融盼佳節。端午節,已來到,剝殼嘗棕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紅綢黃袍做香囊。”我和弟弟也不鬧了,坐下來靜靜地聽奶奶唱歌。過了一會兒,弟弟吵著說:“奶奶,奶奶,我還要聽!”奶奶和媽媽笑著說:“好啊,不過你得先去洗澡哦!”弟弟嘟著小嘴說:“那好吧!”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我們洗完澡後,媽媽給我們扣絨線,看著手上五顏六色的絨線,我們開心極了!

現在的孩子們,漸漸的遺忘了傳統節日。他們就得傳統節日毫無樂趣可言,反之坐進他們心中的卻是西方的節日,即所謂的“洋節”。我自認為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的“根”,是我們國家兩千多年曆史的見證!因此,我呼籲:不要遺忘傳統節日。吸收西方的文化固然沒錯,但也不要忘記我們的“根”,要時刻謹記我們是炎黃子孫!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0

一位偉大的詩人成就了一個傳統節日;一個傳統節日讓我們更深刻地品味人生。

——題記

自戰國時期以來,端午節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它裹挾著歷史的風塵走來,浸潤著現實的色彩前行。端午節,本身就是愛國教育的一筆財富。在這一天,我們吃粽子、賽龍舟、祭奠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這些傳統活動中,你是否聞到了那源遠流長而又奔流不息的中國味?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第一次親手包了一個粽子。清新的粽葉,潔白無瑕的糯米再加上笨拙不堪的我,便成了一個賣相不好卻意蘊深長的粽子。當時,我手握著三片粽葉,輕輕地握成一個錐狀,之後便小心翼翼地往裡面填著糯米,填滿後,我把粽葉慢慢地扣過去,爾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粽葉繞著粽子握了又握,再拿線艱難地捆上,於是一個粽子便完成了。我把它放入了冒著氤氳之氣的沸水中去,待它熟後,我拿起那帶著沸水餘溫而又散發著清香的粽子靜靜地開啟,輕輕地咬了一口,在口中輕輕地咀嚼著……口中是那一如往既的清香,可我彷彿又嚐到了那歷史的味道。那只有棕葉和糯米所包成的粽子,漸漸地俘獲了我的味蕾。留意著口中清香的同時,心底因懷念而泛起苦澀。

說到端午節,誰能不想到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時期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就這樣,帶著悲怨,一位愛國主義詩人投江自盡了。人們帶著無限的哀傷悲怨送走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並以此而設立了端午節。那時的端午節是悲傷的味道吧。

待口中的清香殆盡後,我忽然感覺到了屈原當時悲憤的心情,彷彿那一切,我早已洞悉、明瞭。手中粽子的寧靜淡泊,清新所致的溫文儒雅、剛正不阿和屈原彷彿也有幾分神似。中國歷史上的文化所凝結成的屈原的愛國精神,我們哪能不去學習、品味、深知、回味呢?屈原因對祖國的悲傷而投河,他也是一個大寫的“人”。他那份愛國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也激起了我的愛國情懷。他,使我再一個熱血澎湃,再一次為之動容。

記憶中的端午節,給了我一次對兩千多年中國文化的深刻體驗,給了我一次對人生的認識,讓我難忘。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1

又是一年端午節。超市的櫃檯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粽子,令我垂涎欲滴。於是,試著想回家親自動手包回粽子。

家人從菜市場買回一包竹葉,我立即著手處理,先將它放進瓷盆裡用清水漂洗浸泡,備好待用。又從米袋倒出用來包粽子的糯米,同樣進行了清洗浸泡過濾。女兒從冰箱裡拿來事先儲備的豆沙,又將花生米輾成粉末與肉鬆攪和成餡料。這是女兒的奇思妙想。望著就緒的糯米和餡料,挽起袖子我包粽子的行動開始了。

拿出兩片竹葉折成錐形的小“漏斗”,舀上一勺糯米放進鬥裡墊底,填上豆沙花生粉末和肉鬆攪成的餡料,然後用左手大拇指輕輕一壓,再用糯米覆蓋摁緊。接下來左右翻轉,一個嚴嚴實實的米粽包好了,最後用線索將它紮緊,稜角分明結實的粽子做成了。

女兒站在其旁,看著包粽子是件容易的事,嚷著要動手。拿好葉片學著大人的模樣,照著剛才我包的方法做了起來。這時,她折出的錐形鬥出現裂縫,填進的米粒稀稀落落地直往下掉。我對她說:“包粽子看視容易,包的時候有難度,更有包紮的技巧。”說完我手把手地教她。我的一招一式,她的裝模作樣。由於餡料少漏斗不夠嚴實,包出的粽子鬆鬆垮垮沒有稜角,用線索一紮全散架了。看著包的粽子散了架,滿臉的不爽,站在身旁說:“我不包了!”

沒有她的干擾,準備好的那點糯米和餡料,很快在盆裡見了底。

“這些包好的粽子先要放進鍋中煮上半小時,粽子吃起來才更有嚼頭。”家人說。

女兒按耐不住地在廚房和客廳間走動,終於等到粽子出鍋了。吐著滿身熱氣的粽子,香味更濃。逗留在廚房的竹葉香,飄進客廳溢滿屋子。女兒目不轉睛地盯著煮熟的粽子,不停地吞嚥口水,顯出孩子特有的饞相。急忙端過小碗裝上,迫不急待地剝開粽葉。

她手忙嘴呼著粽子,接著吃了起來:“哇噻,真好吃!粽子還帶淡淡的竹葉香。”煮熟的粽子色澤誘人,特別是這奇思妙想的餡料,吐出肉鬆的香氣誘人。女兒那般吃的饞相,坐在一旁的奶奶提醒說:“慢慢吃,盤子裡還有。”吃完粽子,她又衝著我叫嚷:“老爸,再給我來一個。”然後,感慨地背出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詩句: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家人欣慰地笑了。

粽子是為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因為他不滿帝王淪喪國土,憤然跳江自盡。屈原投江後,人們常常思念他。後人每到五月初五,自發用竹筒裝上食物投進江中;相傳長沙有位叫區回的人,白日夢見屈原顯靈,說祭祀的食物被蛟龍竊走,並要他轉告鄉鄰,以後投物再裹上蓼葉,綁上五色線,蛟龍看見會害怕不敢再吃。區回把這奇遇告訴了鄉鄰,人們就按屈原的吩咐做粽子。神奇的傳說告訴我們,粽子是紀念屈原的祭祀食品。

惹人喜愛的菱形粽子,不僅有顏色和滋味,更是對古代詩人屈原的懷念。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2

記憶中的端午節,是孩提時的那一份寧靜美。早晨起床,揉開睡意朦朧的雙眼,趁著縷縷的朝霞,邀上三五夥伴,去村旁的小河裡盡情地洗浴嬉戲,一時間笑聲,打鬧聲,攪亂了村莊的寧靜。正所謂: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歡聲笑語九霄外,端午洗浴人無恙。

如今,那些童年的趣事,早已悄悄地流逝,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明白了端午節的含義,讓我思索了很多很多……

端午節我想到了緬懷。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各地都會以不同的習俗來緬懷屈原。其內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綁五線繩,賽龍舟,盪鞦韆,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愛國詩人屈原雖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精神卻時時激勵著我們。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氣沖霄撼乾坤,山河破,亂世風雲渡經綸,汨水拍岸淚四濺,江河嘆英魂……”

端午節我想到了愛國。“愛國”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國特別是漢唐以後,愛國成了民眾情感世界中極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就說屈原吧,“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給予屈原“瑾瑜比潔,日月爭光”的極高評價。他的愛國情懷,個人氣節,歷久彌新,為國人所景仰和熱愛。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勵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於探索真理。

端午節我想到了感恩。兒時的端午節,母親是最操勞的,不僅要為我們準備好吃的東西,還要給我們製作香囊,綁上五線繩祈福。她的操勞,讓我逐漸明白了事理,曉得了感恩。所以,我覺得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我們除了要紀念屈原,還有必要利用這個假期,回家看看辛苦一生的父母,陪他們吃個團圓飯,拉一拉家長裡短。有道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端午節裡回想父母的恩慈,兒女應該成為父母一生辛勞的返息,千萬不要等到失去親情的時候再後悔,到那時則悔之晚矣。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俗話說,人生在世只能走一回。但如何走卻值得我們深深思考,或玩物喪志頹廢一生,或厲兵秣馬放手一搏。在這裡,我無權評價他人人生的選擇,但需要記住的是,人要活出自己的激情,放射出自己的光彩,去贏取周圍的尊重。

在這個緬懷感恩的日子裡,我們應該記住民族的愛國英雄,記住血濃於水的親情,記住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並將這份情感傳承下去,為了自己,為了子孫。同時把情感轉化為積極向上的拼搏力量,吶喊出民族鏗鏘的聲音。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3

當布穀鳥清脆的歌聲飛過門前的皂莢樹,村東頭的山坡上,小麥已是一片金黃,期盼的端午節就要來了。

鄉村的五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記憶中的端午節總是在人們的翹首相望中姍姍來遲。 每天放學回家,我和小夥伴們常常相約經過那片麥地,看著笑彎了腰的麥稈,媽媽的話就在我的耳邊響起——麥子熟了,端午節也就來了!

村東頭的小麥地裡人影匆匆,一浪趕著一浪的金黃在人們的臉上閃爍,生產隊正組織人力在收割麥子。布穀鳥掠過人們的頭頂,叫聲依然那樣清脆。爸爸說,快割吧,你聽,布穀鳥都在吆喝“割麥插禾,割麥插禾”呢!媽媽望著趴在草地上抓蚱蜢的我笑著說,你還不起來,布穀鳥都在罵你“齷齪哥哥,齷齪哥哥”呢!我那時並不知道布穀鳥在說什麼,但我只知道等小麥打出來分到各家各戶,端午節就來了,我就可以跟著端午節,美美地吃上一頓像模像樣的飯菜,還可以揚起媽媽親手蒸出來的饅頭,一邊吃一邊在小夥伴面前炫耀。

生產隊的倉庫門前人頭攢動,金黃的麥粒把懸著的大鉤秤笑得前俯後仰。家家戶戶都挑著籮筐來分麥子,大人們忙著過秤稱麥,小孩子在人縫中穿梭,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媽媽的身後,看著媽媽將自家分到的麥子倒進籮筐(其實也只有三二十斤),我自告奮勇地抓起扁擔的一頭,讓媽媽將繩子一道道繞在扁擔上,然後,我在前,媽媽在後,將麥子傾斜著歪歪扭扭地抬到村子裡的一間大磨坊。

初四的夜晚,山村一片靜寂,媽媽已經在準備明天的端午節了。爸爸常年在外為生產隊創收,最早也在第二天上午回來。廚房的香氣誘得我難以入眠,悄悄起來,煤油燈下,媽媽正繫著圍腰在悄然忙碌。燈光昏黃閃爍,新出磨的麵粉倒在一個大腳盆裡,媽媽用水輕輕地調和,一會兒彎腰雙手用力揉搓,一會兒用兩個指頭捏起麵糰,高高拉起,當面團能拉起一條線的時候,媽媽拿出一塊老面(其實就是酵母)將其碾碎,均勻地撒在麵粉上,然後又一次揉搓。昏黃的燈光在跳躍,媽媽額頭上的汗珠滑過臉頰,我伸出小手輕輕地幫媽媽拂拭臉上的汗珠,看見媽媽微笑著將揉和均勻的麵糰盛在瓷盆裡,蓋上簸箕,再用舊棉襖蒙上。“睡吧,明天早上就有饅頭、包子吃了!”我嚥下一口唾液,跟著媽媽回到房間,枕著端午節的饅頭進入了夢鄉。

也不知什麼時候,廚房裡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音,揉揉惺忪的睡眼,星星依然在視窗眨眼——媽媽已經準備蒸饅頭了。端午節的陽光穿過門縫,廚房裡正瀰漫著濃霧一般的蒸汽,五雙圓圓的眼睛滴溜溜地盯著鍋裡冒著香氣的饅頭。父親一清早就趕著毛驢拉著板車回來了,我們一人舉著一個饅頭小鳥一樣將父親圍成風景,等到父親在板車上取下久違的魚肉,端午節也就真正來到我們家裡。

端午節來了!房門頂上的磚縫裡插滿了我和妹妹割來的艾草和菖蒲,爸爸蘸著雄黃酒在我們兄妹五人的額頭、手臂依次圈過,新釀的米酒從鍋邊溢位香甜。飯前,媽媽還不忘叫我端送一碗水酒,捎上兩個饅頭給隔壁的“二爹”(二爹是位參加長征的老紅軍,七十多歲了,仍孤身一人)送去。端午節的午飯比平時豐盛得多,魚肉雖然少,但畢竟屬於我們自己,再也不必擔心哪碗好菜要留給客人,飄著油花的豬肝湯無拘無束地在我們的嘴邊滋滋響。看著我們狼吞虎嚥地將一桌飯菜吃得精光,媽媽的眼裡閃著淚花,她望著父親笑了。

記憶中的那個端午節我吃得特多,雖然一個下午肚子都在脹痛,但我依然拉著媽媽的手,快活地追趕著布穀鳥,一遍一遍地聽著“齷齪哥哥——割麥插禾——”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4

小的時候,我對端午節的記憶,是從吃粽子和黏米飯開始的。

說起粽子和黏米飯還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大約我3歲的時候,那一年的端午節,幼兒園的小朋友‘‘鵬鵬’’神神祕祕的對我說;我會包粽子了,我和媽媽一起包的。我說;那有啥呀!下學後我也和媽媽包粽子。晚上我迫不及待的把想包粽子想法說給了媽媽,媽媽真就買了。江米。小棗。葦葉。馬蓮等等包粽子的東西。恰巧姥姥去太姥姥家了。我們倍感無助。多虧媽媽還算懂行,先把米用水泡好,把葦葉。馬蓮。小棗煮了。我們就開始包了,心想這有啥呀,不就是把米和小棗往裡包嗎,由於媽媽也沒粽子,就出了洋相,媽媽不是把葦葉弄壞了就是捆不住米和小棗。我就更別提了用挺大的葦葉就捆了一小點米,連小棗都沒放進去。

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包了半天都沒弄成,媽媽說咱們這樣吧!把葦葉平鋪在籠屜上,把泡好的粘米和小棗放在上面蒸。當然粽子是沒包成但是蒸了黏米飯,味道也不錯。粽子嗎還是姥姥從太姥姥家回來後,她老人家給包的,那天我在姥姥手把手的指導下,終於包成了像樣的粽子。

小小的粽子,看似簡單其實這裡面有大的學問,做人做事都是一個道理。看似簡單的事是要認真地對待的。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5

轉眼間又到了端午節了,我記憶中的端午節是很快樂的。早晨起床,我都會驚奇的發現手上、腳上戴上了漂漂亮亮的五色線,這五色線只有在端午節的時候,媽媽才會在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給我戴上,那時候我還在夢鄉呢!可想而知我看到手上、腳上突然多了漂亮的五色線,會有多麼的高興。

端午節這天,媽媽還會準備我喜歡吃的粽子,有蜜棗的、八寶的、板栗的、豆沙的……吃著粽子,我還把在幼兒園裡老師講的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講給爸爸媽媽聽。我看到爸爸媽媽吃的津津有味,我講的也津津有味,心裡別提有多美了!我還發現學校裡無論男女,手上、腳上都會和我一樣戴上五色線,有的脖子上也戴著。這時候,我們幾個要好的小女孩就會在一起比一比誰的五色線好看。在我的記憶中,總是認為媽媽給我做的最漂亮!可是,唯一讓我不明白的是什麼時候才可以把五色線摘下來。於是我就問媽媽,媽媽告訴我說:“五色線,古代也叫五彩長命縷。端午節最初是給女孩子過的節日,是中國的女兒節。每當端午過後的第一個下雨天才可以摘下來,寓意所有的壞運氣都隨著雨水沖走。”聽了媽媽的介紹後,我反而期盼著快點下雨,這樣我就可以讓身上的壞運氣快點兒遠離我。

現在,不用到過端午節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但戴五色線卻只有在端午當天可以戴,所以我依然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6

六一節度過後,端午就款步而歸了。她從花明柳岸入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走來,從我深深的期盼中走來。

我的故鄉在河南,村莊都是群山,山上風景都是那麼的美麗,一條清澈的小溪叢巍峨的山間溢位。

端午,是勤勞純樸的村民們的小憩的日子。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飯,在晒穀上圍城方陣。年輕的小夥子、小姑娘盡情的跳舞、對歌,給平靜安寧的村莊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晚上,鄉親們會在晒穀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邊圍成一個圓圈。火光照亮了村莊,點綴著夜空。鄉親們各自從家裡拿來粽子,雞蛋,煮蒜互相品嚐、贈送。那熱鬧的場面,那淳樸的風情風俗令我至今忘懷。當送出最後一個粽子時,自己的身邊已堆了一大堆。這種古樸純正的民風一直保留在遙遠的村莊甜了一代的山民。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長滿了又大又紫的膿包,疼的我不的安寧。這時,爺爺說:“望博,你等著,我去弄些狗栆葉和老鼠刺回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裡沸騰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過了幾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後我問爺爺。他說“你小子走運,逢上端午節,要不,夠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

其實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有甜有軟,每一次過端午節,我就要求爺爺給我買粽子。

哎,現在長大了,不怎麼吃粽子,總覺得小時候是那樣地幼稚。我是多麼想回到小時候,回到童年記憶中的端午節。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7

兒時的今日定然是高興的。

母親一大早就開始張羅著包粽子,先是淘米泡米,接著清洗粽葉和棗,然後再煮粽葉。等到這些工序都進行完了,就開始包。那時的我一定會摩拳擦掌地蹲在一旁,央求母親讓自己學包,於是總是那幾片粽葉包了撒開,撒開再包......直至今日,雖然過了許多年了,但是那個自認為不笨的我依然沒有學會!

那時與其說是想學包粽子等,其實是渴望吃到每個傳統佳節的美食。那時沒有現在的高壓鍋等,包好粽子後,會用洗淨的石頭把粽子壓在原始的大鐵鍋裡,煮上好幾個小時。柴火燒得大了不行,燒得小了也不行,總是聽到鍋裡咕咚咚地響,粽香四溢,瀰漫了整個院子,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等到半夜兩三點鐘煮熟時,大人們先夾出幾個粽子來嘗,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大飽起口福來。雖然半夜三更,但好多人家都沒睡,鄰居間也會互送幾個粽子相互間分享,等到過癮了才肯睡覺作罷!第二天早上,也就是端午節這天,有更大的快樂在等待著人們特別是小孩,會穿上新背心、新半、新短褲、新涼鞋,手腕腳腕戴上五彩長命百歲線,胸前戴上用彩布縫的,家裡插上艾草,整個節日的氣氛濃濃的,好開心好開心!

現如今的節日,沒有了小時候的感覺,提前十幾二十天就有賣粽子的,有的人家也早早的包吃了,節日的神祕感沒了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因肚子裡油水厚了,大部分人壓根就沒有想吃的慾望。也因市場的繁榮,只要能用錢買到或有人給,壓根就沒有自己動手的衝動,也沒有穿新衣的激動,於是,傳統節日於我們,變得淡之又淡......再也找不到那種滿滿的幸福與快樂感了!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8

5月30日,我國的民俗節日——端午節,已隆重登場了,說起這端午,大家肯定先想起了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可是以古傳承至今的重要習俗!那池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是包粽子的主要材料之一。粽子的傳統形狀是三角形的,在粽子白泠泠的糯米中可以包許多種餡、豆、肉、棗——樣樣俱全,包好的一個個墨綠色的粽子,一個疊一個地放在餐盤裡,那欲滴的綠,清爽的白,綠白中間隱約有餡兒冒出,那憨態可掬的樣子——好不可愛!把粽子吃在嘴裡,它的餡兒像個調皮的孩兒,一個兒勁兒地往肚裡溜,墨綠色的蘆葦葉不僅美觀,還很好地裹住了粽子實時的香,開啟粽葉後,那四溢的香氣不禁讓人垂涎三尺!

耳邊隱約響起了打水的啪啪聲,手裡操一個粽子。走近方知——賽龍舟。

這賽龍舟的習俗相傳是古時楚國人因不捨得當國賢者屈原救河自盡而死去,許多人便趕緊划船追趕,拯救其。之後,後人便有了比賽龍舟的民族特色。

相傳,屈原投河自盡之後,人們為了不讓水裡的蛟龍把屈原的身體吃掉,於是,便做了一些包著肉菜等餡兒的糯米糰,把它們扔下河去想讓蛟龍吃飽後便放棄吃屈原的念頭,由於用糯米包制食物這一方法味道鮮美、香濃,便流傳下來了端午當天包粽子的習慣,而粽子也如此由來。

在古時,人們以為將雄黃酒抹塗在臉就可以免受蟲蛇傷害。

因此,便流傳下來了端午節傳統習俗活動之一——薰蒼朮,薰蒼朮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可以散發出清香,而且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便是我記憶中的端午節,溫馨的端午節。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9

當大街上賣粽子的小推車漸漸多了起來,我便知道,端午節又來了。

在我的記憶中,西安的端午節很不熱鬧。因為西安沒有水,沒有賽龍舟,只有三天的假期。這時我只好背上書包,飛快地奔回家。和奶奶坐在廚房,看奶奶包粽子。

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什麼粽子都會包,比如:豆沙粽,蜜棗粽,紅棗粽。奶奶每次買上幾大包糯米,再買上幾個大棗和幾斤紅豆。把紅豆做成豆沙後,又買了幾份蜜棗。最終,會再買上幾片粽葉,望著那紅色的大棗和豆沙,白色的糯米,綠色的粽葉,我的口水不禁從嘴角流了出來。奶奶看到我的饞樣;笑著說:“你個小饞貓,等一等,奶奶馬上開始包。”“奶奶,多包幾個豆沙粽好不好?”“好,你去玩吧,奶奶一會兒就包好了。”我不肯走,坐在奶奶旁邊,看著奶奶包粽子,只見奶奶雙手拿起一片粽葉,左手一轉,轉出一個三角形,然後又輕輕地把糯米放進去,再放上幾個大棗,奶奶右手再一轉,好了。奶奶飛快地又包了幾個,一邊包,一邊講起了從前的故事,我坐在溫暖廚房,被粽香包圍。在我旁邊,奶奶還在回憶往事,一句又一句話傳入了我的耳畔。

廚房裡,粽香瀰漫。煙霧繚繞般,奶奶遞上一個粽子,說:“嚐嚐,手藝怎麼樣?”我大口大口地吃著,說:“好吃!”

歲月蹁躚中,時光改變了你的容顏,不變的是粽香在心中氤氳著幸福的問道。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20

端午節是勤勞樸實的村民的休息日。在這一天,整個村莊,男人,女人和孩子,吃了一頓早餐,包圍了陽光山谷的城市。年輕的男孩和女孩盡情地跳舞和唱歌,給這個寧靜的村莊增添了一種活潑的氣氛。

晚上,村民們將在鬆谷坪點燃篝火,並在篝火旁圍成一圈。火焰照亮了村莊,點綴著夜空。村民們從家裡帶了粽子、雞蛋和煮大蒜來品嚐,並互贈禮物。我已經忘記了熱鬧的場景和簡單的習俗。當最後一個粽子分發時,我周圍有很多粽子。這種淳樸純樸的民風在偏遠的村莊裡保留了一代人,以取悅村民。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我8歲時的端午節。那一年,不知何故,我全身長滿了紫色的大膿包,這傷害了我,讓我坐立不安。這時,爺爺說:“看博,你等著,我去拿些狗樹葉和老鼠回來。”他直到下午才回來。我聽人說過,在水中煮沸後,用水洗澡可以治癒各種疾病。我洗完澡後,幾天後真的沒痛。第三天會很好。

後來我問爺爺。他說,“你兒子很幸運。這是端午節。否則,對你來說就足夠了!”我還是不明白他的意思。可能是因為它與這個神奇的節日巧合吧!

事實上,我最喜歡吃粽子。它又甜又軟。每次過完端午節,我都會請爺爺給我買粽子。

嗯,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怎麼吃粽子。我小時候總覺得自己很幼稚。我多麼想回到我的童年,端午節。

記憶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21

今年端午,我和父母在一成不變的家裡,又度過了一個平淡的端午節,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吃著爸爸買回來的紅豆粽子,但怎麼也吃不出在老家時一家人親手包的粽子的味道。

還記得我五歲時,回老家過端午節的情景。一大早,七大叔八大嬸,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全來了,把小小的屋子擠得水洩不通,屋子裡滿是歡聲笑語。待所有人都到齊後,大人們把一張大桌子搬到屋外,我們小孩子就負責搬板凳,大一點的哥哥三個為一組,把幾盆糯米和幾籃粽葉搬到那張大桌子上。一切準備就緒後,便開始包粽子了。“先拿出兩張粽葉。”一個大哥哥大聲說,“再捲成‘漏斗’,一定要卷緊。”聽了大哥哥的話,我們有模有樣地捲起粽葉來,大多數都成功了,我就是其中之一,還沒等我炫耀一番,一個高三的大姐姐插嘴說:“然後把糯米放進‘漏斗’中。”我試了兩次都沒成功,糯米就像調皮的孩子不聽我的話從“漏斗”中溜走了。正當我打算放棄時,耳邊傳來了奶奶慈祥的聲音:“不要緊,事不過三。”說著,用慈愛的眼光看著我。我又小心翼翼地做了一次,沒想到這一次居然成功了。我興奮極了!就剩最後一步了——綁線。“這活還是給大人吧!畢竟我們沒有勁兒。”我身旁的姐姐說。我乖乖地遞給了奶奶,未成形的粽子到了奶奶的手中,一會兒的功夫完全變了一個樣,這不就是粽子本該有的模樣嗎?

晚上,趁煮粽子的時間,我率領著一群比我小的孩子,圍在奶奶的身邊叫奶奶給我們講故事。故事有的很短,有的很長,在這些故事中,我聽得最認真的便是關於端午節的傳說。聽著奶奶的故事,聞著鍋裡粽子的香味,這便是我記憶中的端午節,也是我心中獨一無二的端午節。

不過一切都回不去了,“哎……”嘆了一口氣,我又吃了一口紅豆粽,這紅豆粽再甜,也比不上奶奶親手包的粽子。現在的奶奶在另一個世界望著我、守護我,雖然現在已物是人非,但是關於奶奶的一切,尤其是那有奶奶在的端午,都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抹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