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精品】家庭教育作文八篇

教育考試 閱讀(1.84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家庭教育作文八篇

家庭教育作文 篇1

五年級剛開學的時候,女兒帶回來一本《蘇州家庭教育讀本》,並叮囑我要好好閱讀,蘇州家庭教育讀本讀後感。我還開玩笑說,媽媽這麼高的素質還用再學習嗎?女兒很認真地告訴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按照女兒的指示,我認真讀完了五年級版的所有章節,感覺獲益匪淺,有一些感悟記錄如下:

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

龍應臺說,做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不該偷懶那十年。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應該早在“有效期限”內就做足了,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那10年有效了。在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中,父母不偷懶,不迴避,身體力行的努力,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花上成倍的精力也會收效甚微。

二、父母是“終身學習”型的。

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不能抱著“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樣的觀念固步自封。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父母要蹲下身來學會聆聽,要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以更好地瞭解掌握孩子的動態。之前一直認為女兒有一些不思進取,不願意樹立較高的學習目標,為此還甚為煩惱。過後經過溝通了解,原來是女兒怕完成不了故意佯裝無所謂。突然有一些小小的心疼,為人父母一定不能武斷,要不斷的再次成長,以便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三、教育不能假手他人。

陪伴是最長情的愛,教育不能完全假手他人。有一段時間我也曾以為幫孩子報了興趣班就萬事大吉了,還能理直氣壯的說爸媽花錢花精力送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學不好只能怪孩子自己不努力。理性的說,社會上大量的興趣班、輔導班的第一要緊事是掙錢,孩子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父母自己都不願意付出時間、付出心思來琢磨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個性化的制定一些學習、遊戲計劃,那怎麼能單純指望非親非故的社會培訓機構呢?

四、父母是最好的榜樣。

女兒有時候很宅,我總希望她多出去運動。為此我自己也會利用週末、節假日散步、爬山,鼓勵她一起出遊。希望孩子將來變成什麼樣,首先自己要向那個方向努力,這樣她才能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無限接近目標。

家庭教育作文 篇2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更是各位家長的事。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是家長給孩子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孩子性格的養成,做人原則的形成,都是靠家庭教育而完成的。家庭教育是家風的基礎,家風靠家庭教育來培育。

家庭是園圃,孩子是苗,家長就是這個園圃的園丁。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可見,家風的重要。好的家風,能培育出積極、健康的孩子;不好的家風,只能把孩子帶入歧途,形成不良的人生觀。

重視家風,注重家庭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華夏子孫世世代代傳承的優良傳統。曾幾何時,家風家教,被疏遠,被遺忘,然而,帶給我們的教訓也是慘痛的,社會上人的道德淪喪,人情淡漠,是非難辨,美醜不分。我們要像拯救民族文化遺產一樣去梳理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去拯救我們的家風家教。我們要啟用華夏民族優良傳統,重新審視優秀民族文化資源,喚醒沉睡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有人曾探討,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華民族一直屹立於世界東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注重家庭美德教育”。

重視人倫教育,培養情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突出特點,也是華夏文明對人類文明最突出的貢獻之一。

漢字“孝”的形義,不僅是“子”要繼承“老”,而且是“老”傳傳給“子”。中華文化的人倫教育和情感文化的培育都是通過家庭代代相傳。

走進新時代,國家不斷加強對公民道德方面尤其是道德倫理方面的教育。不僅注重公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而且還注重“個人品德”培養,加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教育。

現代心理學已經證實,兒童的早期記憶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此“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兒童的生活環境主要是家庭,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優良沃土,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成長提供必不可少的優良養份,好的家風又為孩子成長注入高尚的精神滋養。青少年高尚人格的形成,個人倫理道德的養成,都需從每個家庭的人倫教育入手,家庭美德教育入手,從家風家教入手,從每個兒童的早期教育入手。

注重家庭教育,喚醒家風家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提升全民道德水準需要;加強人文倫理教育,推動社會進步的善舉,是增進人們友誼和情感的需要。

注重家庭教育,喚醒家風家教,是公民道德教育從細微處抓起的具體舉措和實際行動,是家庭美德、個人倫理道德教育的好載體,是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好方式。

我們要拯救民族文化,重新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喚醒家風家教,啟用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傳統美德的基因。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再放異彩,一個注重禮儀,注重個人美德的新型人文社會將呈現在人們面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讓我們從每一個家庭入手,從家庭教育入手,從個人美德培養入手,從家風家教入手,摒棄舊的“三綱五常”中的糟粕成分,呼籲建立新型的親子愛、夫妻情、師生義、同事情。

呼喚家風家教,願家風家教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樣,走進人們心裡,走進千家萬戶。

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被這“潤物細無聲”的家風滋潤,滋養,成長,成人,成才!

家庭教育作文 篇3

家是孩子接受到教育以及各種知識的第一場所。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會是孩子的老師,於是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想要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不只是給他或她報了什麼補習班,上了一個多麼重點的學校,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那麼既然家庭教育那麼重要,那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如何做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一個非常主要的目的就是做人。舉個比較常聽說的例子就是:即使一個人接受的教育程度非常高,而且頭腦也非常聰明,但是他不為社會做貢獻,而是專門為社會搞破壞的,用現在的網路語言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令人窒息的操作。這種人還真的存在,比如,北大弒母案的犯罪分子。家庭、社會、學校辛辛苦苦培養出來一個大學生,聰明的頭腦不往正道用,反而用來藏匿母親的屍體,以及騙親戚朋友的錢財。所以,即使孩子學習上不太好,也不要太苦惱。只要咱們人正直、善良,那也算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了。

如何做人是基本,現在我們來說說家庭教育的更高階。情商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而且情商這個東西不像智商是天生的,這個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所以,家長的待人處事之道就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舉個例子,像我大學舍友的爸媽是做生意的,生意人一般都比較圓滑,比較會處事,於是她也學到了這個非常好的優點,班裡同學對她印象深刻且好評較多。

家庭教育作文 篇4

家庭教育,妙在無痕 -----讀《費利斯家的家教課》 翻開20xx年的第三期的《家長會》,欣喜地讀到了開卷有益中的《費利斯家的家教課》一文。細細品讀,感觸頗多。驚歎於費利斯父親的好學精神和求知慾望,折服於費利斯父親對於家庭教育的匠心獨運。費利斯曾被美國《幸福》雜誌評為“美國最成功的企業家”,是美國數字裝置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在談及他的成功時,他說這所有一切是與父親的教導和家庭教育分不開的。 費利斯的父親堅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儘管出身貧苦,只讀到五年級便退學到工廠做工,他卻把社會當成了學校,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識瓊漿。他對什麼都感興趣:他讀一且能夠讀到的書籍、雜誌和報紙,努力瞭解偏僻小鎮以外的世界。費利斯的父親認為,人最不可寬恕的事情是:當晚上睡覺時,還同早晨醒來時一樣無知。他常說:“該學的東西太多了,雖然我們出世時愚昧無知,但只有蠢人才永遠如此”。耳濡目染中,父親把這種好學的精神傳給了家人和孩子.,讓家中的每一個人都愛上了學習。

勞累了一天,辛苦了一日,家人圍坐,共享天倫的晚飯時刻,我們中有些為人父母者,認為“終於抓住了教育的孩子最佳時間”。從餐桌上的吃相不雅,殃及到白天課堂上的離經叛道,絮絮叨叨,直到孩子忍無可忍,甩案離席才勉強收兵。殊不知這樣事倍功半的說教百害而無一利,小小的餐桌,竟成了一些“家庭戰爭”的發源地,所以就有了“飯桌之上不教子”的古訓。 但是,費利斯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父親,晚飯的餐桌竟是他和家人交流知識的場所,我們一起來看費利斯父親這一節精彩的家教課: “費利斯,告訴我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我今天學到的是尼泊爾的人口……”費利斯一向都覺得奇怪,不論大家說的什麼內容,父親都不會認為瑣碎無聊。“尼泊爾的人口?嗯,好!”接著父親會看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孩子的母親。“孩子他媽,這個答案你知道嗎?”“尼泊爾,坦白說,我非但不知道尼泊爾的人口,我連他在世界上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呢!”當然這種回答正中父親下懷。“費利斯,把地圖拿來,我們來告訴你媽媽尼泊爾在哪裡。”於是,全家人一起在地圖上尋找尼泊爾的位置…… 看到此,我們不由對費利斯父親的做法嘖嘖讚歎,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如大雪無痕。但費里斯當時只是一個孩子,根本沒有洞察到父親這種教育的奧妙所在,直到費利斯進入大學,總結自己拜師於幾位教育家門下的所得,才發現正是父親早就要求他知道的東西。 “學習如果只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它可能就是一種勞役;如果學習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事情,它就變成了一種樂趣;當學習成了一個家庭每個人的事情時,它就成為一種甜美的生活。”置教育於無痕之中,這堪稱教育中的大智慧。

家庭教育作文 篇5

某日,我心血來潮,煞費苦心地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只等媽媽回家,希望能換回一句讚賞。當聽到媽媽的開門聲時,我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我想媽媽一定會眼前一亮,然後敞開口誇我一頓。但是,大出我所料,媽媽進屋後,不以為然,只顧自己忙東揀西。我急了,連忙對媽媽說:“我把屋子打掃了一下,你看乾淨嗎?”不料媽媽卻淡淡地說:“這有什麼,本來就應該這樣!”唉!“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嘛,我頓時像洩了氣的皮球,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過了幾天,我和朋友們玩,把家裡搞得狼狽不堪,正忙著收拾時,媽媽推門進來了,她一眼就看了出來了,生氣地說:“我就知道新建的茅廁香不了三天,你就知道給我添亂子……”哎,媽媽難道就只看到我的缺點,一味指責,給孩子一點點賞識就這麼難嗎?

不,賞識其實是輕而易舉的,有時甚至只需一個動作。我曾聽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當兵不久的兒子,給家裡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強烈的孤獨感,最後特別寫道:“周圍沒有一個人看得起我,我活得沒一點兒意思,我不想繼續當兵了……。”母親瞭解兒子從小身心就到了傷害,極度自卑,於是憑著與部隊首長老朋友的關係,求助於部隊首長。一個月左右,兒子來信了,說:“好訊息,首長到我們連隊來了,唯獨拍了我的肩膀,好像要重點培養我,我還想繼續當兵。”從此,這個兒子揚起了自信的風帆,努力奮鬥,終有所成。這個故事不就充分的說明了賞識並不難嗎?

賞識就如精神生命中的陽光、空氣和水,是人性最本質的需求。賞識雖不是萬能的,但不賞識是萬萬不能的。那麼生活中該怎樣賞識孩子呢?我就自身而言,提幾點淺薄的見解。

一提到賞識,很多父母便習以為常地把它理解為表揚、奉承,其實這是大錯特錯。賞識教育既反對一味地指責、抱怨,也反對一味地表揚、誇獎和奉承。賞識的本質,用俗話說,就是看得起,適時地予以肯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一首詩,叫《小兒不小歌》,小兒小的只是生理生命,不小的是他的心靈,是他的精神生命。吃穿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內心世界的滿足和愉悅是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有形生命的需求是有限的,無形生命的需求是無限的。可是,有的父母忽視孩子的無形生命,不瞭解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什麼。把養育孩子看成簡單的傳宗接代,只要孩子身體健康便心滿意足了。所以,作為父母應多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遠比物質需求更讓孩子能欣然接受。

天才,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與莎士比亞、愛迪生、貝多芬一樣,每個正常孩子都有著一段潛能蘊藏,有望成為天才的時期,而開發與否,大抵決定於賞識與否。因為就算孩子們表現再出眾,如果沒有人賞識,他們就會疑慮這樣做是否有意義、有價值,就不會持之以恆,形成燎原之勢。德國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他在念書時,認為自己缺乏數學才能,毫無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數學考試常常不及格。峰迴路轉,他有次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在同學們眼中很難的數學題,受到了老師的賞識。這次以後,他改變了對數學的態度,潛能迸發出來了,結果他成了數學尖子。因此,如果把潛能比作一根稱杆,則賞識就如稱砣。

賞識的前提是愛孩子,但不是溺愛,對優點予以讚揚,對缺點也不能姑息遷就。家長們要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有自己的權利,家長還要懂得發掘孩子身上不可估量的發展潛力,家長要信任自己的孩子,正確的發展每個孩子的獨特個性。家長要發現孩子的長處、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短處,都有缺點,家長要正確提醒並用適當的方法來教育,沒個孩子都免不了犯錯,家長要遵循“士可殺不可辱”的原則來對待。

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希望家長們按照孩子成長的生理、心理特點,不拔苗助長,也不守株待兔,讓孩子們在賞識的沐浴中快樂成長。

家庭教育作文 篇6

我想他應該是出生在一個絕少浪漫的灰色年代,一個黯淡而不見生動的枯槁歲月。一點搖曳都可以帶來許多驚喜與閃光。 大概與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及他的自身閱歷有關。他很穩重內斂,他不喜歡我的囂張我的任性,要求我做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到未雨綢繆。可是他不知道這樣我很累,結果及過程都預測好了,安穩得讓我覺得一切都很程式化。 他對我期望很高,給了我一雙沉重的翅膀,讓我像一隻孤獨的大雁,疲憊的飛翔。我很努力的學習,可是總達不到他想要的成績。我為他放棄了我本該擁有的激情與活力。

他從來不表揚我,即使我拿了稿費獲得榮譽證書。有一次我看到席慕蓉的一句話:“青春的無暇與無邪,就在於它的.一去而不復返,可遇而不可求。”我意識到我已經背離了青春的道路,背離了我的夢想。他是教師,總喜歡說一大堆的話來教訓我,他告訴我不懂一件事就不要說它沒道理,告訴我無論受多大的委屈都得退一步海闊天空。我沒有說我不喜歡這種處世基調,就因為他是我那很辛苦很敬業的父親,他的話我不想違背。

我記起了些童年往事。他讓我騎在他肩上帶我去看馬戲,買很多小字本讓我一筆一劃的練字,灰濛濛的雨天帶我去很遠的地方爬山。他認這樣可以讓我高興,讓我擁有一個可以回憶的童年。可是,他從來不知道我不喜歡看馬戲,不喜歡練字爬山,我更希望和小朋友一起自如的嘻戲玩耍。

我很想鼓起勇氣對他說,沒有他的束縛,我依然可以不改變初衷,沒有他的導航,我依然可以不埋葬嚮往…… 可是有一天我翻了他的抽屜,裡面放滿了我的大大小小的照片,我佇立很久,突然明白我就是他的希望他的夢想,就像去看海是我的夢想一樣,我們都在努力的去實踐,只是我們都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想想。以前,我總覺得,我們之間有條河,我在這邊,他在對岸。

現在,我才知道,對岸的不是他,他是為我擺渡的那個人。只是,我衷心的希望,有一天,他能夠遞一支槳給我,我們一起來掌握方向。

家庭教育作文 篇7

從前有個人,他養了一隻鷹,後來這鷹逃走了。幾天後,在山上發現了鷹的屍體,主人想不出為什麼鷹會無緣無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開鷹腹,才恍然大悟。

原來鷹在籠中,養尊處優,竟失卻了獵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餓死了。

孩子是一群終究要離開籠子的鷹,每一位家長,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家長無法去替代,去承擔。

然而,試看今日之中國,哪裡沒有鎖在籠中的“鷹”?他們從沒有經過歷練,他們從來都是在家長的呵護下小心地生活。上學嘛,有家長接送,有家長幫助背書包;生活嘛,有家長幫著洗衣洗被,幫著穿衣服繫鞋帶;甚至去夏令營,也有家長準備好足夠的食物,足夠大的裝髒衣服的袋子……

試想這樣的一群“鷹”飛出籠子,還要如何生活?他們除了感覺到生活的麻煩與沉重外,還能怎樣,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繫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並不是用甘蔗澆灌出來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長需要磨礪,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礪中才能形成。馬卡連柯曾一針見血的說“過份的溺愛,孩子而言是一種毀滅。”這並不是聳人聽聞。

可曾見過傲立懸崖的孤鬆?在寒風中它的莖為何巋然不動?那是由於它從巨石中探出身體的時候,已經飽受了苦難的摧殘。

可曾見過蹁躚飛舞的蝴蝶?在陽光下它的雙翅為何那麼雄健?那是由於破繭而出的時候,它用盡了一生的力氣把體液擠往雙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白玉不毀,孰為珪璋”。古人雖已遠去,但言猶在耳啊!

有人說:國家的前途與其說握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握在母親手中。家庭教育,關係國家命運。希望天下家長把孩子籠中放飛,讓他們去經歷風雨,讓他們去打造雄健的雙翅。

家庭教育作文 篇8

孟學者,年方十六,就讀於市一中,現為高一學生。其家位於高校十多裡遠的市郊,從那到一中又沒有公交車。因此,孟學者每天清晨起來,再趕十多里路才到學校,長此以往,孟學上課時條打起了瞌睡。為此,孟母毅然決定,為了孟學的學業,將家搬到一中附近。孟學欣然同意,不再以去學校為煩惱了,上課不再打瞌睡,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孟母為自己的決定深感高興。而後不久,孟母卻發現兒子放學時間比以往遲多了,心中甚是疑惑,於是,到學校一問,卻發現時間並沒有改,而學校與家的距離這麼近,走路最慢只要用十分鐘。孟母大為疑惑,遂明查暗訪。終於,在自己家門口的一家網咖裡找到了兒子。那時,發現兒子正與一幫同學在大叫著玩電腦遊戲。對於報紙上那些觸目驚心的因玩電腦遊戲而墮落的事件,孟母很擔心,怕類似的事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於是,孟母將孟學逮回,徹頭徹尾地將他罵了一通,然後非常堅決地做出了又一個搬家決定——搬回市郊。並且,規定了孟學的回家時間,還要孟學作下保證不準踏進網咖一步。

這樣,孟學老老實實地過完了高一、高二,到了高三,學校卻作出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在校內開網咖。這個訊息如同一枚炸彈轟地市內開。孟母也對此大為驚訝,於是,她在第一時間趕到學校瞭解緣由,從學校出來的孟母春光滿面,迫不及待地將兒子拉到跟前,宣佈以前的禁令取消了,並語重心長地告訴孟學,網路是當今迅速發展的一門技術,未來的人才都應對其有所瞭解,所以現在允許孟學在閒餘時間去上網。但是,在上網時,玩遊戲是要適度的,不可沉迷。網路上的資訊量是非常大的,平時學習中有些想要查閱的資料,上網查是非常方便的,還有…… 一番話語後,孟母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又一次宣佈:將家搬入市中心。鄰家的問:“你兒子都高三了,還讓他去上網,這次又搬那樣嘈雜的市中心,這樣行嗎?”孟母瀟灑的答道:“家庭教育不是禁,而應是引導教育,讓孩子自己試著適應社會!所以,這次搬家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