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通用15篇)

教育考試 閱讀(1.96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會考試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通用15篇)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1

一、考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定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2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3

本次期會考試題型、題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會考模式。非選擇題20道20分,佔40%。由於本次考試為閉卷形式,非選擇題根據中招試卷結構中的五道題減少為四道大題,分值仍為30分,佔60%。本次考察七年級下冊1-12課內容,主要考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兩單元中我國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發展歷程。

本次考試中年級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年級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試發現學生答題中出存在的突出問題與九年級較為相同的有以下幾點:

(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準確、不牢固:題中出現的歷史事件、人物貢獻等缺乏基本的瞭解,七年級第一單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涉及他們在位期間的稱謂問題分別對應“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開元之治”,其實很容易記,但是因為前三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學生就把這些知識點搞混。

(2)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以為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害怕碰見考察時間的題,就是因為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很難將知識點進行串聯,造成知識的分段記憶。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事件對號入座當然很難。並且,這種記憶方法,很難將考察綜合能力的題拿下。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七年級試卷中22題的第2問,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出現過,但是進行了些微的更改將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刪除,但是部分學生不審題,完全靠印象寫答案,將“三吏”、“三別”寫上。可見其考試過程中極其不認真。

(4)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部分成績比較偏後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態度不認真,非選擇題部分僅寫幾個字,字型潦草、卷面也不整潔。也有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馬虎、粗心,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比如“吏”與“史”兩字多次強調,但是在試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學生寫錯,“安吏之亂”、“詩吏”一大片。

(5)多次強調的知識仍有學生寫錯,說明部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在講解習題、學案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更正自己的錯誤。

今後改進的措施,主要針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提醒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會考現在實行開卷形式,注重對知識的變形與組合,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實踐、創新能力。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只有對知識熟練掌握,才會有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是應該強抓基礎知識的過關。

(2)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想要獲取高分就需要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程中對學生多做引導,使其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尤其在導學案的教學中,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對於審題不仔細、不認真;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兩個問題,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對其提高要求。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抓住關鍵詞,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有針對的去回答,避免偏差與疏漏。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4

一、試卷分析

(一)試卷結構

歷史考試時間60分鐘,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25個,50分,非選擇題四個,50分,總分100分。

(二)試卷特點

就全卷內容來看,本套試題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義務教育國中歷史教科書為依據,沒有超出規定的範圍;試卷的設計與題型以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來考查學生;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的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試卷緊扣大綱,依據課本,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導向明確。試題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係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兩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兩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佔了50%,便於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論述題佔50%,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兩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範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範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於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絡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國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絡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5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逐步升溫,這對進一步啟動和推進我校新的課程改革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大多數學生對歷史教材的主幹知識掌握得較好,能根據要求加以複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並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採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有一定的解題審題能力;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善於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判斷,反映了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個別失分較嚴重的問題,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情況:

4、基本功不紮實,書寫不規範,錯別字多。審題能力較差。

5、部分學生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略顯不足。有些同學完全答不到點子上。

6、複習不到位。例如選擇題失分較多的第16題、21題、22題,都是基礎知識;第28.29題還有0分的現象,也充分說明了複習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應深刻反思。

三、關於教學與考試的理性思考

七年級期中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的脈搏在沸騰,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藉助這次考試,我作出瞭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覆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迴圈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後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己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在教學教程中,要抓主幹、重基礎。突出主幹知識的教學,夯實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歷史概念和一般規律。同時,平時教學中要強化歷史人名、地名、歷史專用名詞的書寫訓練,力求消滅錯別字。

5、平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教材或引用課外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6、要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包括閱讀分析、概括歸納、比較能力和從材料中提取資訊的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學生表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以提高學生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和規範性。

7、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資訊。

8、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做好後進生的輔導與轉化工作,提高後進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5

期會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會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後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會考試題型別。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資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侷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於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永珍,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資訊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資訊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囉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囉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後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會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八年級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九年級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八年級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會考考查的重點,佔會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八年級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覆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後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覆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絡,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資訊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資訊,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6

期會考試又結束了,為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為了加快總複習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複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會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複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為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為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為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為線索。“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7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佔4%;60分以上32人,佔41%;不及格的46人,佔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試題分析

本份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選擇題大都是考查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但題幹設計巧妙,學生需認真審題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選擇題的小題設計也是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考查。如選擇題中的5、6、7、9、11小題,非選擇題的第23題,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本試題滿分40分,學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錯的有4、5、6、9、10小題4、6、10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對歷朝歷代所發生的事情記憶不準,混淆導致出錯。5、9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

(二)非選擇題

21、(1)本試題滿分4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2—3分之間。本試題學生的錯字、別字太多,失分嚴重。另外出現的問題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準確,張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題大部分同學對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較多。

(4)是開放題,大部分同學思維不太靈活,答題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試題滿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靈活運用,第2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把兩次戰役相混淆,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相關知識記憶不準,第3小題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沒分析清,記憶不準確。

23試題滿分13分,學生得分在9分左右。學生存在的問題是記憶不準,對知識點沒掌握,胡亂拼湊。

24試題滿分5分。得分狀況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個別學生掌握不準確,

(6)探究題

本試題滿分16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國家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答對,但錯別字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正確,存在的問題還是錯別字較多,“嬴政”的“嬴”出錯率較高,很多學生寫成了“輸贏”的“贏”;出錯最多的還是最後一個試題,大部分學生不知亡國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漢武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錯別字也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學生朝代順序模糊,沒記憶準確,出錯最多的還是學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形勢理解不深刻。

四、採取措施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從這次七年級學生的歷史試卷來看,出現了很多空白試卷,且學生的試卷書寫相當潦草,胡寫亂寫的學生很多,不及格人數佔參考人數的13,成績令人瞠目,同時為九年級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思想上不重視歷史學科,從而導致成績低下,對此情況,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起來,採取有效措施,爭取使學生下半學期成績能夠得到提高。

2、重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歷史學習中,基礎知識部分是佔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對於課本一些重點知識一定要反覆落實,要使學生能正確書寫下來,避免書寫錯別字,要使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幹知識學生掌握準確無誤。

3、對課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講解。

由於七年級是中國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資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對於課本出現的一些文言資料要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位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

4、複習時要對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形成知識網路。重視單元小結、同類知識的總結及比較,構建知識網路,使學生有明確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對於單元學習主題也要重視講解,要讓學生掌握單元主題。

5、複習時要對學生進行審題、答題規範、答題技巧的訓練。

七年級階段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審題、認真答題的訓練,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讀題,規範答題,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8

本學期,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己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國小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9

一、試卷分析:

歷史考試時間為60分鐘,100分,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綜合能力題。試題覆蓋面廣,每課知識點在試卷中都有體現,試題難易適中,有一定的梯度,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注意基礎知識與提升能力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對比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創新能力、識圖能力等。重點突出,注重史論結合,培養學生從材料本身提煉資訊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和人文素養有一定意義。

二、試卷成績情況

七年級兩個班,平均得分64.8,在十二家學校聯考中居第四,相對於他們的基礎,成績還是滿意的。

三、學生做題情況分析如下:

選擇題50分,每題2分,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與掌握。選擇題錯誤率較高的是3、5、8、16、23、24、25,其中尤其以5、24錯誤率最高,錯的原因是聽課不專心,概括、綜合和理解問題的能力欠缺,需要老師加以指導,全面提高各項能力。

判斷題28題錯的較多,只一個“黃”字之差,學生沒能分辨出來。

31題(2)其中第二問學生錯誤率較高,分析原因學生分析問題能力不強,不能根據“血緣”關鍵字眼提取有效資訊進行答題。

32(1)孔子三句話分別闡明的教育思想是什麼?學生失分較多,原因是平日死記硬背,不理解,更不能合理有效地將知識重新梳理、分析、對號入座

33(1)商鞅變法對後世封建政治制度影響最大的是哪條?學生想到秦國強大的最有利一條:獎勵耕戰,生產……,不能根據“封建政治制度”關鍵字眼,想到郡縣制,老師沒有將二者聯絡起來做好梳理也有很大關係。

34(2)(3)學生做的也不好,分析原因學生讀題能力不強,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對綜合性的問題缺少應變能力、分析問題、組合問題的能力。下一步要多加強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從試卷看出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平時的學習態度決定成績,班級的班風學風影響成績。七年級學生確實基礎差,沒有把握住學習歷史的方法,通過談話或物質、精神刺激使學習習慣差的孩子迎頭趕上。

2、通過這次考試,我們感覺到基礎知識須在平時打牢,做各種型別的題才能遊刃有餘。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一些基本的意義或插圖還需要進一步落實到位。

3、在今後的教學中老師需引導學生學會整合教材,增強綜合、對比、抽象思維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

五、採取的補救措施:

1、向集體備課、自己備課要質量,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既落實好課本基礎知識,同時也把卷子中的問題使學生徹底弄懂。需要老師和課代表做好服務工作,多付出效果才好。

2、通過複習、記憶,落實基本的大事,意義,評價人物等知識。

3、通過看書、識圖、領悟文字知識,把課本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增強概括能力,綜合能力。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10

我是xx五中教師xxx,20xx—20xx學年在寺頭中學支教,兼跨七年級、八年級兩個年級的歷史課。七年級年級兩個班,每班大約30名學生,全年級也就是60多名學生。這些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淳樸可愛,雖然也處在網路資訊時代,但相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見識淺,視野窄,比較封閉。優勢是單純,守紀,便於管理,學習動機也純。支教就是為了促進教育均衡,使黨的陽光遍灑農村孩子心田。權衡利弊,明白優劣,明確目標,採取科學的方法和可行的措施,照樣可以使農村孩子取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發展。

一、試題分析:

這份試題是xx縣20xx年七年級升級學業質量調研測試卷,共四大題型:單向選擇題、簡答題、材料解析題、探究題。試題涵蓋七年級下冊全冊。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共20題,40分,每題2分。內容像毛細血管一樣遍佈全冊,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可以說每個章節都涉及到了,而且還突出了重點、難點和疑點,又緊扣課標,不偏不怪,難易適中,方寸把握得較好,完全可以考察出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的情況,也可考察出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

第二題是解答題,適當地有輔助材料,選擇了兩個重要方面:一個是政治方面,為加強統治而進行的制度創新,很有現實的意義。我們反對君主專制,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但我們為了鞏固國家的統一,不排除借鑑歷史,加強中央集權,減少離心離德的地方分裂因素。歷史是割不斷的,總是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另一個是經濟方面。經濟是硬實力,發展經濟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線。一切歷史的都是現實的,這樣的選題是有現實意義的。這些題都是最基礎的知識,最基本的技能,都是學生必須而且應該掌握的。

第三題是材料解析題,從另外兩個角度考察學生:一個是科技文化,一個是對外政策。科技文化主要涉及到四大發明。對外政策涉及到開放和封閉兩種基本方式、兩種基本史實、產生的影響,以及史實給後人的借鑑。一正一反,讓我們更加堅定改革開放的政策,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

第四題是探究題。主題是統一是大趨勢,各統治階級採取有效措施鞏固國家的統一。主要選取了唐、元、明、清這些統一朝代的主要史實,在運用基本史實的基礎上探究民族政策、對外戰爭的意義及規律性的結論,面對南海和東海島礁爭端,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總之,這份題覆蓋全冊,又結合現實,突出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外交、民族政策、國家統一等重要方面,點面結合,全面而又有側重地考察學生,是一份很不錯的調研題。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七年級共61名學生,及格人數41人,不及格人數20人。及格人數中90分段6人,80分段20人,70分段10人,60分段5人。優生26人,中生15人,跟隊生20人。中轉優,差轉中,即培優轉差的教學任務還很艱鉅。

第一題:錯誤較多的選擇題有1、9、15、16,其餘的各個題基本上都有錯誤,分佈在全年級不同的學生身上。這些題反映了學生還有發展的潛力和空間,教師還要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對教材進行深度研究,還要採取有效措施對學生分層優化,對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方面多進行培養,繼續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訓練。

第二題:21小題,滿10分,滿分的同學還不少,說明這方面知識掌握的還不錯。(4)小題正確答案是軍機處,但部分同學答內閣,說明學生在紛亂的知識面前還需要比較辨識,分析判斷。22題滿8分,多錯在(1)和(3)題,(1)題對應歷史史實是兩宋或南宋,這個知識點學生應該是掌握了的,但領會不了圖的意思,前呼後應,就是經濟重心南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形成定局,屬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測查。(3)題滿4分,多數同學失掉2分,雖然答案超過兩方面,而且都是正確的,但有一點不在標準答案上。以後標準答案要寬泛一點,不要禁錮了學生的思維。

第三題:除了時間判斷失誤,扣分多的地方就是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事件的意義、影響。這提醒老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經過、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要素,要抓住這些線索梳理知識,環環相扣,歷史演變的脈絡就清楚了。

第四題:探究題中,意義和結論錯誤的比較多,這說明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人、事、物內涵及影響的挖掘和理解。歷史的最高境界就是探尋規律,探究題最高的層次就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基礎上得出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有價值的感悟、規律性的認識。

三、對今後教學的建議:

1、教的方面:

第一、備教材,備學生,甚至一生都在備課。

第二、沒有歷史的厚度,就不會有現實的深度。反過來,教師要想真正吃透歷史,必須深入社會生活,拓展社會生活的空間,帶著對生活社會的理解去研讀歷史,活化歷史。這樣歷史課堂教學才會真正生動活潑,具有生活氣息,發揮社會價值。

第三、備講輔批考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抓鐵留痕,踏石留印。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辛勤,一份收穫。

第四、教師要不斷學習,特別是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並積極嘗試,不斷創新,勇於實踐。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會成就自己。

第五、加強教學研究,不僅向書本學習,還應向同事學習,依靠教育科研來提高教學質量。

2、學的方面:

第一、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教育主體的地位。

第二、修因重於修果。過程和方法比知識和能力重要,但情感、態度、價值觀比這兩個方面都重要。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伴隨學生一生,學生就是最大的贏家,知識和成績只是從屬的產品。

第三、認真聽課成績只能好一時,認真自學成績好一輩。學生要有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

第四、學生不僅要吃透課本,還要加強訓練,能力是練出來的。只有把吃透課本和加強訓練結合起來,學生在教學的戰場上才會無往而不勝。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11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任教的第一個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工作中,認真學習,深入研究切合實際的教法,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實際條件,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並按時完成了教學任務。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進步,現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從中發現併發揚自己的優點,總結檢驗教訓,以促進教育教學工作有更大的進步。

一、結合實際,擬定最佳教學方案。

本學期,我任教七年級年級六、七、八、九,四個班級的中國歷史。這幾個班級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大部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紀律性不是非常好,剛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並且還是第一次接觸歷史這門課程,學生們還不太能適應。另一方面,很多同學比較活躍,上課積極踴躍回答老師的提問,但是中等生、後進生佔大多數,尖子生較少。一開始的兩個周,我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因此較注重於挖掘一些課外內容,講得有點深,還犯了一個新教師常犯的錯誤,那就是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告訴學生,以致講授內容太多,重點難點不夠突出。後來發現,學生課外問的問題都是課堂上講過的內容,課堂教學沒有照顧到整體,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要讓學生學好歷史,就要讓他們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利用好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瞭解歷史,喜歡歷史。此後,我改變教學方案,針對學生的特點,在強調重難點內容的同時,利用好歷史小故事,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來講授,效果會好很多。從這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都非常重要,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這其實就是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的問題。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授做到準確生動、言簡意賅、條理分明、線索清晰。

如何通過深入淺出地講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加強師生交流很重要。作為新教師,這一點還是需要加強,所以必須增強語言的表達力,做到言簡意賅地講授教學內容,多留出時間給學生自己動腦和動口。從教學中發現,學生們學習歷史往往容易把每一課書的歷史事件孤立起來,沒有注意它的連繫性,所以講授時還要注意線索清晰,強調歷史事件歷史朝代之間的聯絡。更重要的還有如何讓學生們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對自己的歷史產生敬畏和溫情。

同時,在每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對於那些課堂紀律性較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我採取讓他們回答問題並作出適當評價的辦法,雖然這樣所花費的時間會較多,但還是收到了一定良好效果。

三、佈置作業要做到有針對性,認真批改作業並做出適當評價。

為了使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我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做到及時認真,作業的內容主要是圖表和練習冊,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分析總結。雖然在批改作業過程中,也發現了存在抄襲的情況,但認真做出的作業評語,我相信對其也會有一定的鼓勵和影響。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夠好,這是主要原因,學生做題很粗心,審題不夠仔細,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在這方面主要是學生做題比較少,能力較弱。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多進行答題訓練,逐步讓學生學會如何解答問題。此外,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教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要突破點。

今後應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交流,多向老教師學習,力求在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對學生多瞭解、多關心,做到以情感人、賞識每一位學生,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期末考無論成績高低,重要的是看有沒有進步,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己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我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歷史教學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同事們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12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班的歷史教學,在教學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虛心向同事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在這個年級中,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能踴躍回答教師的問題,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作為教師,我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活動,並經常聽政史地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講臺,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材。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

曾有一位教師說過:“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生疏,但也容易引發他們的興趣。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懼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把課堂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會”,讓他們瞭解歷史,喜歡歷史。

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在期末考試時我任教的班級取得了教好的成績。但是無論成績的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己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同事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績。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13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這個學期即將結束了,在此我想談談自己對教學的一些看法和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

教學,乃教與學,是人與人的交流,是師與生的交流,這不僅僅是藝術,更是專業。我認為藝術創造過程更多的是個人的才與情的顯現和表達,是人與物或與自己的交流,而教與學是雙向的、互動的,是活生生的人與人的交流,蘊涵太多的變數。

所以教學更需要專業的駕馭能力,這裡的專業可是有兩層意思,一是知識的專業,二是交流的專業。知識的專業,教師需要有一個自成體系的學識,有了這個體系方有可能讓自己在教學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例如在歷史教學中,最好能通某個領域的歷史,像政治史、經濟史、文學史、民族史、國別史、國際關係史等等。有了這個體系,你的知識智慧將源源不斷。交流的專業,就是要知道和嫻熟運用與活人進行溝通或引導活人成長的規律和技能,如果不懂得這個的話,教與學都不能真正實現,我們知道在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有滿腹經綸者因為不懂與別人交流的規律和技能導致誤人子弟的事,那可是遺憾的事、可悲的事。這是我本學期來對教與學的又一次思考和心得,是我進一步前行的理論支援。

在教學技能成長方面,我常常與同一個教研組的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和請教,走進這些老師的課程,認真聽每一堂課,欣賞這些老師的教學亮點。積極並且認真參與各種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和學科競賽,在活動中思考自己的教學特點,在活動中以別人為鏡為師。在這個過程裡我不斷感到教學工作給我的推動力,只有自己不停地探求才能保證教學的新鮮活力。

在我的課程上,我堅持我的課程我引導。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學習任務和班級特點,首先我引導學生養成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和方法。其次,指導學生夯實歷史基礎知識,再提高他們的歷史思維和分析歷史的能力。第三,保證課程有序、寬鬆、和諧。第四,注意課程上學生的有效反應。第五,多與學生談論歷史與現實,讓學生體會到歷史並不是閒談無用的知識。課程是師生交流和教學的主要時段,一定要做到有效。

在學生的課後作業和單元檢測方面,我力求做到這幾點:

一、課後作業能鞏固課程所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適當延伸,例如:課後作業:如果你是唐朝的商人,請介紹你一天的經商故事。要求把唐朝的商業元素都用在故事裡。

二、單元檢測能測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以及運用水平。

三、設計題目時注意語句通順,意圖表述明白,沒有理解歧意,不重複同一個知識點。只要用心和努力,真正能感受到設計題目帶來的樂趣。

一學期以來的工作心得零零碎碎,但無論多麼的細微,都是自己努力工作的一枚枚印記,這些印記有的賞心悅目,給我鼓勵;有的黯然無光,令我反思。希望自己以後的工作中更加好,工作得愉快!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14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4、5、6)三個班級的《中國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

雖說這一學期的教學時長將近四個月,卻也是轉眼即過,一學期已經結束。回顧本期的教學工作,兼有得失。學期以來,我本著以學生成長促進自己成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應該說圓滿完成了學校制訂的教學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緊抓常規教學,有備無患

1.做好課前“三備”: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

需要說明的是,我的主修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而非史學,這所以去教歷史學科,是應學校的要求與安排,我艱難的答應了。因為我對歷史的掌握用一竅不通來形容也不為過。但我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迎難而上。所以我給自己制訂了一系列以“加強自己學習帶動學生成長”為主旨的方式方法。

備學生:就是指用學科的眼光去了解班級特徵、觀察學生對於本學科的愛好程度和接受程度,並實時的為備教法提供資訊參考。我所教的1班和6班,特徵各不相同。1班學生人數66人,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6班學生人數70人,男生人數佔了絕大多數。結合《中國歷史》的學科特點,男生的接受能力和愛好程度普遍高於女生,所以我在兩個班的教學過程中,在1班會下較大的勁來活躍課程氣氛,而在6班,課程氣氛不太需要我的調動,就會自然而然的融入。所以,做好了“備學生”的工作,課程上就會比較輕鬆。

備教材:就是指教學工作者要對自己所用的教學參考書要了解得清晰、深刻、透徹。學生所接受的知識主要來源於教材和老師的講解,老師對於知識的把握不清晰、瞭解不深刻、講解不透徹,學生就很難接受,並且還會對學科產生厭煩情緒。故,我十分重視備教材。開學時,我只拿到了一本教科書,沒有任何相關參考資料,為了給學生上好豐富的歷史課,我積極在網上查詢課時資料、觀看學習教學視訊,沒有參考書,我就自己在網上下載電子書,然後到縣城列印裝訂,盡最大努力充實自己、完善課程、豐富學生知識。

備教法:有了教的物件和教的內容還不夠,要活躍課程、有效完成課程教學任務,良好的教學方法必不可少。《中國歷史》是一門比較靈活的課程,這就要求任課的老師不能過於死板,那樣只能把本應該活躍的課程上得枯燥乏味,不利於教學效果的體現。哪一個知識點該用平鋪直敘、哪一個知識點結合歷史典故激情飛揚、哪一個知識點又該融入神話傳說豐富課程內容、哪個時候應該把學生的互動列為重點活躍課程氛圍,等等,我都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必要是還要課前演練一番。

2、多聽課,勤學習,善反思

學校關心新進教師的教學成長和能力培養,為我們指定了一幫一指導老師,我的指導老師是譚道書主席。不管什麼層次、什麼學科的聽課,我都儘量抽時間去聽,這樣不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各種鮮活生動的事例,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細節之處的精彩處理,使我在豐富課程教學的同時,也改變了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單調,脫離實際的成見。定期的教研活動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

二、重視尖子、鼓勵後進,優差結合,整體推進

雖然是《中國歷史》學科,但我決不忽視這一門學科的重要性。學期初,我就緊抓作業的檢查和批改,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讓自己做到心中有數。這不僅有利於對學生知識落實的情況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對學生課程表現情況,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的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對於個別班裡的後進生,我一直堅持個別知識輔導、同學幫扶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與興趣,力爭每一名學生不掉隊。

三、課程效果與教學成績

本學期,無論是階段性考試還是期末考試,我兩個班的孩子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名列年級前茅,又特別是這次期末考試,我6班32名(近半數)學生成績在80分以上,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一致認可。我自己也不斷鑽研業務,積極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教法的進一步成長與提高。

四、深思自己不足與來期教學目標:

1、自身的業務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不斷更新。社會瞬息萬變,教學方法也必須不斷追尋更新,我將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提升自己。

2、學生的自主自覺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扶差工作做得還不夠紮實,優差生的差距還很大。

3、積極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學習撰寫有較高質量的教學論文。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總結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但我深深的知道,作為一位年輕的教師,經驗還是很缺乏,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積累,以一顆年輕上進的心不斷的努力和奮鬥,把教學工作當做我一生的事業!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15

本學期一(9)—(14)班歷史教學針對一(9)—(14)班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地向學生傳授了基礎知識,同時也向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通過一學期教學實踐活動,一(9)——(14)班學生參加了市期中歷史教學評價。平均分、及格率都達到了我預期計劃目標,其中七年級(13)班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均居全年級第一。七年級(10)、(12)、(14)班進步顯著。七年級(11)、(9)班相比之下還需努力。

一、本學期實施的措施及成效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使教學更有說服力,更勝任歷史科教學。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學大綱;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細緻批改學生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使教學更有說服力,教學效果良好。

2.緊扣歷史科特點,採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效顯著。

3.充分聯絡現實生活事例作分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4.利用獎分積分制作為衡量學生的平時表現分,效果很好,激勵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積極參加市的歷史教研活動,吸取了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本期聽課達15節;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及教研能力。

6.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集講授、自學、練習於一體,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7.把課內課外知識有機地統一起來,拓寬學生知識的視野。

(二)向學生進行系統的基礎知識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本學期七年級(9)——(14)班歷史教學按質按量地完成了22課內容,總課時40課時。教學突出了重點、基礎點,講清了重大歷史事件,評析了重要人物,理清了歷史發展線索。還分門分類進行了歸納,學生掌握了從隋唐時期到明清時期的重要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內容。

(三)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提高學生思想品德。

1.進行了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通過對歷史文化、經濟等成就講授,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突出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

2.教會學生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分析歷史人物。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評價能力同時,學會運用辯證法。

3.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生向歷史無數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學習,培養高尚品德和情操。使學生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

二、今後努力方向

1、本人教學經驗不夠,今後將繼續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2、個別班級學生對歷史學科學學得不夠紮實,學習態度不夠明確,今後將不斷改進方法,提高學生興趣,著力輔導雙差生及尖子生,爭取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