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皇乾殿簡介用途有哪些

歷史解讀 閱讀(3.01W)

皇乾殿一座廡殿式大殿,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杆的臺基座。它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皇乾殿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皇乾殿簡介用途有哪些
  皇乾殿的介紹

祈谷壇的另一座重要建築是皇乾殿,它坐落在祈年牆環繞的矩形院落裡,其間有琉璃門相通。

神版均供奉在形狀象屋宇的神龕裡,每逢農曆七年級、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時派官員掃塵、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禮後,由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員將神牌恭請至龍亭內安放,由鑾儀衛的.樣鉺抬至祈年殿內各相應神位安放,受祭.

祈年殿東邊在內 牆東門外,有72間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屬建築。為連簷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磚南面安設大窗門,俗名稱為“七十二連房”。長廊中部偏北,有五間“神庫”,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庫房。“神庫”西面是“神廚”,祭天時,在這裡製作供饌和糕點。

明、清時代,祭天是在日出前進行的。因此祭品要在夜間運送。七十二連房內設有一種古式木座落地燈,高約1.5米,安六角蓮花木盤,盤中插紅色蠟燭,罩黃綿紙燈罩,稱為“戳燈”。燈光燭影,時明時暗,一片灰暗慘淡的景像,使人覺得陰森可怕.方士、道士們為了附會祈年殿有三十六天罡的說法,說這七十二連房就是七十二地煞的聚集地。

  拓展:祈谷壇的地理位置

皇穹宇北面過了成貞門即是祈谷壇。成貞門北面有一條寬大高直的路直達祈谷壇,路是用城磚及條石砌的,高出地面3米多,被稱為神路,也叫丹陛橋。神路的中部向東有凸出的一長方形臺,叫具服臺,三面有雕石欄杆,是皇帝祭祀時漱洗更衣的地方。每年在祈年殿舉行祈谷禮時,先在此臺上支搭圓形幄帳,稱為“幄次”,通稱“小金殿”,是個活動的房屋。皇帝由齋宮到祈年殿行禮,先到這“小金殿”中更換禮服。明朝皇帝到這裡時,還要脫掉鞋再到祈年殿上行禮。這表示潔淨,不將微塵帶到神壇上。脫鞋以後,所經過的神路(即丹陛橋)便是鋪滿棕毯的走道了。這條寬大的甬道直通祈年殿。

  祈谷壇的佈局結構

祈谷壇的四周圍著方形牆,周長659.1米,東、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座券門。在南券門內,有一座形狀高大,猶如城門的五間大宮門,上覆藍色琉璃瓦,下承漢白玉石基臺。這就是祈年門,明朝永樂初稱為大祀門,後又稱大享門。

門外建有一座綠色琉璃磚燔爐,是皇帝祭天時燒松柏木和送燎時燒祝板(祭文)、祝帛(藍色綢幅)的地方。旁邊有一座瘞坎,祭曲告成後,把供牛的尾巴割下拌上牛血牛毛,全部埋在坎內,象徵人類初期茹毛飲血的生活。在燔爐前,一字排開八座鐵燎爐(鐵鼎爐),是祭天時焚燒松柏枝、松花、鬆塔的器具。每當舉行祭祀儀式的時候,八座鐵鼎爐內的火焰可以照明全壇,爐內吐出的青煙,清香襲人,同時也象徵古人燎庭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