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裝置應急預案範文(精選5篇)

工作方案 閱讀(4.84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有時會突發一些不在預期的事故,為了避免事情更糟,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那麼應急預案應該怎麼編制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裝置應急預案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裝置應急預案範文(精選5篇)

裝置應急預案1

魯清防水建材有限公司屬石化煉製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所具有易燃、易爆、高溫、高壓等特點,而且生產裝置具有塔高、裝置多,平臺框架重疊,儲罐及壓力容器多,工藝管道交錯複雜,原料具有油質複雜、含硫量高、易腐蝕的生產特點,由於上述特點的存在,註定了安全防火的必要性。所以,抓好企業內部的安全消防工作,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現依據“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結合公司的生產實際,特制定本預案及有關撲救方式。

1、裝置內主要危險目標:

1.1反應系統、分餾系統、吸收穩定系統、三機系統、壓力管網系統。

1.2各系統內其共同危險源為:超溫、超壓、洩露、火災、爆炸、中毒。

1.3反應系統主要介質為蠟油,其原理為化學裂解。

1.4分餾系統,主要介質為由反應來的高溫油氣,根據其組分在系統內進行分離,生產出汽油、柴油、富氣、

1.5穩定吸收系統,其主要介質為富氣,富氣經氣壓機壓縮後進入穩定吸收系統,然後生產穩定的汽油和液化氣。

2、應急裝置

事故現場應具有如下應急設施

兩套以上防毒面具、兩套以上防火隔熱服、兩套以上空氣呼吸器、使用通訊工具必須防爆、防爆照明燈,配備一至兩套堵漏工具,一定數量的消防沙、消防滅火器材、消防水帶、一定數量的棉被、防凍傷勞動保護用品、汙染物回收車輛、救援應急車輛、應急藥品及其他必備的醫療用品。

3、應急救援組成:

3.1人員組成:

3.1.1指揮組:安全生產副總、

車間主任

3.1.2搶險救援組:車間在崗人員、義務消防隊、排程臨時抽調救援人員

3.1.3救護組:行政部門、車間辦公室

3.1.4後勤保障組:供應科、倉庫、辦公室、保衛科

3.1.5救援指揮中心設在生產辦公室

3.2責任分工:

3.2.1指揮組負責事故現場的組織救援,協調各類應急物資使用。緊急狀態下有權調動公司內所有人員、車輛及所需搶險物資。

3.2.2前線救援組聽從指揮,按要求進行事故現場救援,實施火災撲救。

3.2.3救護組負責事故現場搶險人員受傷情況搶救。

3.2.4後勤保障組負責事故搶險所需物資的供應及生活用品的供應。

3.2.5保衛科負責事故現場的治安保衛工作,有必要時協調公安交警、交通部門封閉事故現場周圍一定範圍內的交通要道。

4、應急報警:

4.1事故初級發時當班班長或主操人員應及時電話通知排程中心。

4.2如事故狀態有發展蔓延擴大時,排程中心應立即通知指揮組所有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實施組織救援。

4.3應急報警程式

4.3.1事故發生後現場值班人員應立即將現場情況報告排程中心。

4.3.2排程指揮中心接警後應立即通知指揮組所有人員到達事故現場組織救援,並報所有公司領導。

4.3.3應急電話:

4.3.4遇事故繼續蔓延擴大時,排程指揮中心應及時向外求援,報火警119

5、各類應急撲救方案:

5.1塔類裝置應急事故處理預案:由於塔類裝置在正常執行中,塔內具有一定的高溫液位及工作壓力和溫度,一旦發生洩漏在處理不及時的情況下極度易發生永續性的內部介質外噴,若為高溫油或與著火源時發生燃燒,則造成立體火勢,假如撲救不及時,容易造成塔體(框架)受燃燒“失載”導致坍塌,致使事故擴大。所以,一旦發現塔類裝置發生洩漏(著火)時,應立即報警,並採取以下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5.1.1在判明事故發生部位後,根據據現場情況迅速切斷供給源,設法降低洩漏部位的壓力(或液位)減少噴出量,為事故搶險做好準備工作,同時,用蒸汽或水對洩漏點進行冷卻,以防自燃著火。

5.1.2視事故洩漏量和擴散方向情況,及時通知下風向及側風向所有單位及時採取措施,消除各類著火源,以防引燃油氣燃燒爆炸。

5.1.3在進行上述措施的同時,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組織力量對洩漏點進行搶修(如:打卡子、堵塞子、包纏管道等)但搶修用具必須具有防爆效能,搶修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以防發生意外。

5.1.4假設洩漏點引起著火,在切斷料源的同時,可迅速利用就近消防器材(滅火器、蒸氣)進行撲救,若火勢較大或形成立體燃燒時,應迅速開啟裝置蒸汽防護圈。若無蒸汽防護裝置的,應迅速聯接消防水帶,對裝置至上而下進行噴淋滅火、冷卻。

5.1.5在進行滅火同時,要採取措施截堵地面流油,防止火勢蔓延,同時要加強對四周相鄰的裝置、容器及框架支撐架進行冷卻防護,以防上述設施因過熱而發生爆炸、坍塌事故。

5.1.6在發現火情的同時,指揮人員要一邊指定專人報火警,一邊組織力量撲救。

5.1.7對在事故中出現的受傷人員要及時進行組織搶救治療。

5.2框架區事故應急措施:

由於框架結構平臺具有承重量大,冷卻裝置及壓力容器多的特點,一旦發生洩漏,易造成上漏下淋,下漏易擴散的情況。在突發性著火情況下,很快形成立體燃燒,對撲救工作造成一定困難。因框架承載量大,在高溫下短時間內易使框架“失載”而發生變形或坍塌事故。所以框架平臺一旦發生洩漏,在積極處理的同時,要注意防止著火情況下,加強對承重點、支撐架進行重點冷卻防護,以防發生意外。應急如下:

5.2.1迅速關閉洩漏點的進出油料閥門或關停著火部位系統動力供給泵,切斷其物料來源,降低系統壓力。

5.2.2洩漏部位介質為熱油時(高溫油)應在切斷物料同時,迅速採取用蒸汽或水進行噴射冷卻,以防自燃,洩漏介質為輕質油時,在切斷物料的同時,應根據風向迅速通知下風向崗位,停用一切火源。並在擴散區設定警戒區,防止發生意外。

5.2.3當洩漏發生著火時,可迅速利用現場的各類消防設施進行有效地撲救工作,在撲救的同時,要加強四周容器裝置及框架進行噴淋冷卻防護,以防受熱發生意外。

5.2.4在撲救過程中,應根據現場情況,切斷事故區電源,以防在撲救工作中發生意外觸電事故。

5.3油罐區事故應急預案:

由於我公司各類油罐區群所具有罐數多,容量大,介質易燃的特點,是重點防火裝置之一,假如一旦發生意外,極易在社會上、經濟上造成極大損失。所以,對油罐區所可能發生的各項問題,都應採取積極的態度,去認真處理,不留後患。

5.3.1油罐在進料時造成溢罐,操作人員應立即採取措施停止進料,將油倒換其它油罐,減少損失。

5.3.2進入罐區處理時,必須持用防爆工具進行開關閥門,對地面流油應迅速採取措施進行截堵,疏導引入安全地帶進行回收。

5.3.3在事故區根據油質情況,設立安全警戒區,指定專人警戒,在未解除警報前,任何機動車輛及非搶險人員不許進入警戒區,對進入事故區處理人員應採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以防不測、

5.3.4對地溝類發生的火災(包括地面火險)現場人員應迅速利用現場現有的消防器材設施進行撲救,可採取圍追堵截方法,從蔓延方向(下風向及兩側)同時進行滅火,防止火勢蔓延擴大。

5.3.5假如油罐著火時,要迅速在向外報警的同時,及時組織力量,對相鄰油罐進行噴淋冷卻報護,防止熱輻射而引燃周邊油罐,而造成火勢擴大。

5.3.6在撲救油罐火災時,撲救人員應處於側風向、上風向進行。

5.4液化氣洩漏應急預案:

5.4.1由於液化氣(液態烴及丙烯))所具有易燃、易爆、比重大、易汽化和有窒息性的特點,一旦發生洩漏,很快地隨風向擴散蔓延,在遇有火源情況下能引起爆燃而發生火災。所以,一旦發現洩漏,應採取以下方案進行搶救。

5.4.2現場人員應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迅速查明洩漏部位,切斷相關氣體(液體)來源,利用工藝上可用的卸壓系統進行卸壓或將液位轉移,降低外洩壓力,並組織搶修(如採用打卡子、堵塞子)制止洩漏。

5.4.3在組織搶險的同時,根據蔓延風向(擴散區)及擴散速度範圍,及時通知下風向所有單位嚴格控制火種,熄滅一切火源。對非搶險人員及時勸其退出現場,事故區各類車輛一律不準啟動、行駛,以防發生爆炸燃燒。

5.4.4在可能擴散區域,應立即劃定警戒區,指定專人負責監護,嚴禁非搶險人員(包括各類車輛)進入事故擴散區,並及時切斷事發區各類電源,以防電器火花引燃可燃氣體。

5.4.5對事故現場的可燃氣體可用水,蒸汽或風驅趕稀釋至降低到爆炸極限以下。

5.4.6假若洩漏引起著火,可迅速組織力量,在採取存料轉移的同時,用水對四周裝置及著火部位進行噴淋冷卻保護,等待消防隊增援。

5.4.7對在事故搶險(處理)中發生的中毒受傷人員應迅速轉移至空氣新鮮處進行搶救處理或送醫院治療。

以上方案均供有關車間單位參考學習。

6現場組織指揮原則

6.1抓住時機,以快取勝

由於化工企業所具有的生產特點,在發生火災後,其火勢發展蔓延較快,加上化工企業裝置,裝置毗連,生產連續性強,極易造成大面積火災。所以一旦在發生火情時,應本著“早發現,早撲救”的原則,抓住火災初期或火勢暫時較弱的時機,作為現場指揮人員要迅速查明火勢情況,組織力量利用現場四周現有的消防器材、設施及環境條件迅速展開有效地撲救措施進行撲救,以最快的戰鬥行動,及時控制和消滅火災,在展開撲救工作的同時,現場指揮人員要迅速安排向上級有關人員彙報或報火警求援,以免在火勢蔓延難以控制時再向外報火警而延誤撲救有效時間。

6.2由於煉油生產具有高度的連續性,各裝置與裝置、貯罐之間相關密切。所以在發生火情後,現場指揮人員應迅速判明著火部位(或洩漏部位)及相關的工藝情況,本著“先控制,後滅火”的原則,指揮有關人員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及時切斷油料供給或降低著火部位(或洩漏部位)的外噴壓力或流油,然後集中有效力量進行撲救,與此同時,也可採用生產工藝滅火措施進行處理。工藝滅火措施,就是在採取冷卻滅火的同時,利用工藝上相連續的特點,使其實關閥斷料,開閥引流,降壓、導流、蒸氣等措施,控制、降低或減少可燃的供給量,減少火勢,而最終達到滅火的.目的。

在控制上,還要充分考慮到地面流油的截堵,導流和處理,防止流油著火後因四處流淌而造成火勢蔓延。

6.3先重點,後一般,先救人,後救物。

火場指揮人員在現場組織撲救時,必須依照“先重點,後一般,先救人,後救物”的原則進行,對重點部位重點處理,保證撲救工作有秩序地展開。

在發生事故後,當現場有人受到傷害和未及時撤離事故現場或受到危害時,指揮人員應先組織力量先搶救人員,在實施搶救過程中,要做到穩妥、準確、果斷、勇敢,同時要落實好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搶救人員的生命安全,對救出人員,視傷害情況進行及時救護,必要時立即送往醫院搶救、治療。並向搶救治療單位彙報受到傷害的環境,有毒物質等有關情況,以便有利於醫療部門及時採取有效的搶救方案,避免耽誤搶救時間。

在進行撲救過程中,要避免因救火心急,發現火勢一擁而上,將有限的滅火器材耗完用盡,對再次出現險情而毫無舉措的被動局面。所以,指揮人員應對燃燒部位、燃燒介質的不同可針對性地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撲救。如:熱油系統洩漏易自燃,可採用水冷卻、蒸汽掩護、乾粉撲救;系統洩漏著火,可採取用工藝控制、乾粉、蒸汽滅火;火勢較大時,應搶先對塔體、框架容器進行冷卻保護,防止因受熱而引起燃燒、爆炸或坍塌(由於金屬在高溫600度的情況下,金屬結構就會發生“失載”現象,而造成整體變形或坍塌),對地面流油及擴散的油氣進行用砂土截堵;對液化氣的洩漏視擴散風向及時通知下風向單位及時處理各類著火源的任何因素(如電器火花、靜電起火、車輛等)並劃分警戒區,指定專人監火,以防發生意外。

6.4在撲救火災時,還應考慮現場電源、線路是否受損,必要時切斷事故區電源(避免在撲救中因電器漏電,造成觸電事故)再組織撲救。假設電器設施發生著火,在未切斷電源情況下,可採用乾粉滅火器進行撲救,嚴禁用易導電物資(水,泡沫,等)進行滅火,以防觸電。

6.5現場組織指揮的任務是:有現場指揮員組織,領導參戰人員採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在滅火撲救中發揮最大的滅火效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撲滅火災,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

根據我公司的生產實際情況,現場指揮工作好與次尤其是班組指揮組織,直接對初起火勢的控制、撲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班組撲救指揮組織工作運用得當,就能以較少的力量,在較短的時間撲滅火勢,最大限度地提高滅火效率,減少經濟損失,反之,有可能拖延有效地撲救時機,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說,現場組織指揮的作用,尤其是火災初起階段班組的指揮作用是起到滅火的關鍵。

6.6在發生意外時,當班班長在領導未到現場之前,就是現場指揮員,負責對現場的撲救工作進行人員安排及事故處理的應急措施的落實。並及時安排向上級部門(領導)彙報情況或視情況報警求援。在有關領導趕到現場後向其彙報安排處理情況及程式後,交出指揮權,參與班組撲救工作。

6.7現場指揮員應根據現場火勢,、蔓延方向(擴散方向)及周邊生產設施情況,及時下達撲救、滅火、警戒、救護等各項指令,保證撲救現場秩序有條不紊地進行,避免出現混亂局面而延誤戰機。

6.8指揮員在撲救指揮過程中,有權調動全廠人員(但生產崗位必須留守足夠的操作人員堅守崗位)和各類滅火器材,每名幹部、職工必須無條件服從滅火指令。

6.9在向外界報警時,必須要講明公司駐地地址(包括附近有什麼明顯參照物和特點)著火部位,燃燒介質,或是大小,以便消防部門掌握情況,合理配備器材和戰鬥力量及時趕赴現場。報警後,要安排專人在主要路口接引消防車到位。

6.10在進行搶險撲救的同時,對出現的傷員要及時進行清創護理等救護工作,必要時送醫院治療。

7、事故處理及有關規定:

事故發生後本著“四不放過”的原則,在責任單位寫出事故分析調查報告後,報主管機關按有關規定調查處理。

裝置應急預案2

一、預案指導原則和救援方針

在本預案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理念,發生事故時優先保護人的安全。

作為崗位人員,救援人員必須做到處事不亂,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儘可能地採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擴大,應採取正常的逃生方法進行撤離,並迅速將險情上報,等待救援。

預案作為應急救援的計劃方案,採取預防為主、常備不懈、高效協調的方針,同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持續改進,使之更符合救援要求。

二、應急策劃

1、預案編制的依據

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簽發的《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和關於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2、我公司的關鍵裝置、重點部位

三、應急救援物資配備

1.1、根據危險化學品的種類及區域裝置特性配備相關的滅火器材和設施,現有消防栓系統一套(配套水帶、水槍)移動式泡沫發生滅火裝置2套。

1.2、現有乾粉滅火器4公斤40具,8公斤68具,45L泡沫滅火器2具。

1.3、應急防護設施配備:備有空氣呼吸器2套,全防護防化服2套,普通防化服3套。

1.4、搶修器材:公司現配備有電、氣焊、堵漏木及其它維修設施。

四、事故後的處理措施

1、洩漏事故的應急措施

甲醇洩漏的應急措施

(1)發現洩漏時應立即向辦公室報警,清點現場人員後撤離與事故無關的其他人員,現場操作人員應穿戴好防毒面具、防護服及防靜電鞋並切斷電源,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採取辦法判斷洩漏源。

(2)辦公室接到報警後,立即通知領導小組成員和各有關部門領導小組組長,啟動應急救援指令,通知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到現場。

(3)現場責任人向領導小組彙報洩漏源和洩漏原因提出救援措施初步意見或搶修堵漏措施。

(4)治安隊封鎖現場,設立警戒區和警戒線,分散群眾,切斷電源,禁止煙火,遠離火種,預防火災發生。

(5)疏散洩漏汙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汙染區,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鹼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洩漏物,儘可能切斷洩漏源;小量洩漏時將地面灑上蘇打灰,然後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汙水處理系統;大量洩漏酸液有圍堰收容;在專家指導下清除。

液鹼洩漏的應急措施

1)發現物料大量洩漏立即報辦公室,並立即通知車間主任。

2)組織現場無關人員立刻撤離到緊急集合點。

3)現場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服、耐酸鹼手套、耐酸鹼鞋並切斷電源,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採取辦法判斷洩漏源。

4)辦公室接到報警後,立即通知領導小組成員和各有關部門領導小組組長,啟動應急救援指令,通知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到現場。

5)現場責任人向領導小組彙報洩漏源和洩漏原因提出救援措施初步意見或搶修堵漏措施。

6)安全警戒組封鎖現場,設立警戒區和警戒線,分散群眾,切斷電源。

7)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迅速通知周邊單位作好防護配合搶險。

8)儲罐上部洩漏時,應準備相應的收容器材,將剩餘漏點上部鹼液匯出,同時對於已洩漏的鹼液,要根據現場洩漏量的多少,當洩漏量較少時可採用吸附性材料進行吸附處理,洩漏量大時應採用霧狀水稀釋,並將稀釋後的混合液體匯入汙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儲罐漏點位於下部時,應根據洩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粘合劑、彎管工具等)進行堵漏;若罐體因鏽蝕發生洩漏,立即開啟底部閥門,將其轉入其他收容器材中。同時對於已洩漏的鹼液,要根據現場洩漏量的多少,當洩漏量較少時可採用吸附性材料進行吸附處理,洩漏量大時應採用霧狀水稀釋,並將稀釋後的混合液體匯入汙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甲醛洩漏的應急處置措施

(1)發現洩漏時應立即向辦公室報警,清點現場人員後撤離與事故無關的其他人員,現場操作人員應戴好防毒面具和個體防護切斷電源,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採取辦法判斷洩漏源。

(2)辦公室接到報警後,立即通知領導小組成員和各有關部門領導小組組長,啟動應急救援指令,通知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到現場。

(3)現場責任人向領導小組彙報洩漏源和洩漏原因提出救援措施初步意見或搶修堵漏措施。

(4)治安隊封鎖現場,設立警戒區和警戒線,分散群眾,切斷電源,禁止煙火,遠離火種,預防火災發生。

(5)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迅速通知周邊單位作好防護配合搶險。

(6)疏散洩漏汙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汙染區,並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洩漏物,儘可能切斷洩漏源;小量洩漏時將地面灑上沙土,然後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汙水處理系統;大量洩漏時廢液有圍堰收容;可在現場上方噴灑大量霧狀水,防止發生火災事故,在專家指導下清除。

2、火災爆炸事故的應急措施

甲醇儲罐火災處理措施

(1)迅速報警。甲醇發生著火,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當班值班長、企業值班人員,關閉儲槽閥門。

(2)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控制燃燒範圍,並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3)儲罐外圍有泡沫發生器,儲罐內建噴頭,火災發生時,內部由泡沫發生器產生的泡沫滅火,為防止容器爆裂傷人,外部有消防水槍產生霧狀水,用水槍對儲罐進行冷卻保護,同時儲罐撲滅外部火勢。綜合來看,採用消防水泵霧狀水泡沫發生滅火。

(4)如果是輸料管道洩漏著火,應首先設法找到閥門。閥門完好時,只要關閉閥門,火勢就容易熄滅。

(5)現場指揮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徵兆,遇有火勢熄滅後較長時間未能恢復穩定燃燒或受熱輻射的容器安全閥火焰變亮耀眼、尖叫、晃動等爆裂徵兆時,指揮員必須適時做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現場人員看到或聽到事先規定的撤退訊號後,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

(6)滅火時戴防毒面具,穿消防服、消防鞋。

(7)火災撲滅後,對現場進行處理。

(8)當事故得到控制以及危險消除後,應對現場進行檢視、洗消,確認不會再發生事故時,領導小組組長命令停止預案。

(9)事故終止後,組長組織各成員參加事故調查,查明事故發生原因,並研究制定防範措施,同時將調查報告上報上級領導。

3、人員緊急疏散和撤離

1、事故現場人員的撤離疏散組通知各崗位人員迅速撤離,撤離時應對人員進行清點,若有未撤離的人員,應由義務消防隊員做好防護後到現場作搜尋。

2、非事故現場人員的疏散,由應急指揮部下達疏散撤離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線進行撤離。

3、應急救援人員的撤離,公司應急救援人員在發現事故現場出現危險狀況時(如危險物品將要爆炸等),應由現場指揮部下達緊急撤離命令,撤離到指定的區域,同時要將撤離的報告馬上報告到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

4、緊急疏散時應注意:

(1)應向上風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2)不要在低窪處滯留。

(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汙染區與著火區。

(4)疏散時,被疏散人員嚴禁駕駛車輛及騎摩托車。

4、危險區的隔離

危險區內與搶險救援無關的人員應當及時疏散,所涉及的公路應當通知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斷路,使其改道行駛,直到指揮部下達撤消危險區的命令後,方可使其恢復正常狀態。

5、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1、搶險、救援,為確保事故傷害不擴大化,所有搶險救援人員,必須按規定戴好防毒口罩,在搶險救援時,不得獨自行動,作業時嚴格執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規定,並高度警覺,服從現場救援指揮部的指令。

2、應急救援隊伍的排程由現場救援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

3、為防止事故擴大,應加大噴灑水量,增大沙土、等吸收入殘液的物質使用量,同時將情況上報縣主管部門請求增援,事故擴大後,根據實際情況重新核定危險濃度區,並相應調整疏散人員的範圍。

6、受傷人員的救治

1、受傷人員從事故現場救出後,由公司醫療救護組人員按受傷情況進行分類搶救,現場搶救後,重者立即送醫院治療。

2、現場救治方法

(1)面板接觸:立即脫去汙染衣著,用肥皂水及大量清水徹底沖洗面板。

(2)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min,就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及心臟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術。就醫。

(4)化學性面板燙傷:

1、立即移離現場,迅速脫去被化學物汙染的衣褲、鞋襪等;

2、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自來水沖洗創面10~15分鐘;

3、新鮮創面上不要任意塗抹油膏或紅藥水;

4、視燒傷情況送醫院治療,如有合併骨折、出血等外傷要在現場及時處理。

(5)中毒:

1、發生急性中毒應立即將中毒者送醫院急救,並向院方提供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稱等;

2、若不能立即到達醫院,可採取現場急救處理:吸入中毒者,迅速脫離中毒現場,向上風向轉移至新鮮空氣處,鬆開患者衣領和褲帶;口服中毒者,應立即用催吐的方法使毒物吐出。

五、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1、危化品出現滲漏、滴漏,啟動班組級應急響應處置,由班組內部義務消防員進行搶險救援。

2、危化品出現較大滲漏(如管道破損),則啟動公司級應急響應處置,有公司安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指揮公司各應急救援行動小組進行搶險救援。

3、危化品容器開裂燃燒,可能超出公司處置能力時,在啟動公司級應急救援預案的同時,應立即上報當地政府,啟動政府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

4、夜間預案的啟用:夜間發生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人員在到達現場之前,臨時由公司值班人員和義務消防隊人員按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事故處理和落實搶險救援任務。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人員到達現場後,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處理。

5、若發生地震、颱風、洪水等自然災害,影響到公司安全時,應同樣啟動應急預案。

六、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式

1、發生的洩漏、著火得到控制後,在通過稀釋、吸收、回收後,全部處理完畢,用相關氣體檢測儀器檢測合格後,,由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宣佈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2、事故應急救援結束後,由指揮部通知各相關部門事故危險已解除,並通知公司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可以返回崗位。

七、應急培訓和演練

為便於在發生事故時能夠迅速組織搶險救援和人員的疏散撤離,應定期對應急救援人員和公司員工進行應急培訓和教育,並定期開展應急預案安演練。

1、應急救援人員培訓:公司的應急救援人員應選擇身體狀況良好,具有較高文化素質,便於通訊聯絡,以及具有豐富的本崗位工作經驗的人員組成,為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救援能力和水平,由各應急救援專業隊負責人每年對其隊員進行不低於兩次的培訓。

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公司安環健應每半年組織公司全體員工開展本應急預案專項內容的培訓。

3、針對預案內容,公司安環健每半年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並做好演練記錄。

八、報警電話及相關救援單位的聯絡方式

1、公司內部救援人員的聯絡方式

公司24小時報警電話:0533-2118119(內線88119)。

相關救援人員的聯絡方式

2、外部救援單位的聯絡方式

市火警電話

119

市急救電話

120

裝置應急預案3

一、甲醛總控崗位基本情況:

1、人員配置:每班3人,共12人,崗長1人。

2、主要裝置:羅茨鼓風機、蒸發器、氧化器、吸收塔、尾氣鍋爐。

3、周邊環境:

(1)泵房在總控一樓

(2)總控廠房北鄰煤場

(3)總控廠房東鄰化機廠

(4)總控廠房南鄰烏洛托品廠房

4、危險目標及危險特性:

危險目標的確定:依據《尿素裝置安全評價報告》,《環境管理體系檔案》中的重要環境因素識別及重大危險源辨別結果等檔案,確定總控崗位危險目標為:

(1)原料成品工序:

由於原料甲醇易燃、易爆與空氣混合成5.5-44%(體積)可形成爆炸性氣體。其儲存場所屬甲類火災危險區。如大量液體外洩,得不到控制,將對人員裝置危害性相當大。

(2)蒸發工序:主要是甲醇與空氣混合製備二元氣體。

由於甲醇和空氣在蒸發器內初步混合,配置成合格的二元氣體,蒸發溫度要控制在指標之內,一旦低於42℃甲醇蒸發量少將引起空氣量增加,易發生爆炸。

(3)轉化工序:主要是將甲醛氣體用軟水進行吸收製成標準溶液。

由於甲醛毒性大,操作不當,吸收塔嚴重超溫時,吸收不下來,導致尾氣中甲醛過多易造成環境汙染。

5、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人防護的裝置、器材及分佈:

(1)主廠房區:每層樓配備8kg乾粉滅火器4個,手推式滅火器2個,室內消防接頭2個,室外消防栓1個。

(2)成品庫區:二氧化碳滅火器2個,室外消防栓1個,防護面罩2個,防護雨衣1件。

(3)應急燈每層一個,應急礦燈沒操作室一個,手電每班一把。

二、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定、人員組成和職責劃分:

公司成立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設定如下:

1、人員組成:在總廠應急搶險指揮部直接領導下,成立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2、現場指揮:白班發生重大事故,當班工長立即向公司經理彙報,同時啟動應急預案,當班工長向廠排程長彙報,公司經理(副經理)向公司董事長及總廠指揮部彙報,其他按照總廠預案中有關要求處理。夜間發生重大生產事故,當班工長行使指揮權,負全責,立即啟動應急方案作停車、切斷等處理,通知總廠排程長申請支援,同時通知公司經理(副經理)公司董事長、總廠夜間值班領導。當班工長拿出主導意見並向總廠夜間值班領導彙報。

3、主要職責:

組織制定應急救援預案

指揮預案的實施

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

制定救援及解除訊號、申請外部救援

向上級及救援隊伍通報情況

負責事故現場及事故調查

負責防護器材的管理維護

三、報警及通訊聯絡方式

1、相關及相鄰崗位間報警及聯絡方法:崗位電話;電鈴;緊急停車鈴;緊急停車按鈕。

2、對外聯絡方法:排程手機? 生產處?? 安保處?? 廠醫院 急救中心? 120或999? 市消防大隊? 119?

四、事故處理措施:

1、斷水處理:當供水壓力下降或突然中斷供水時,會造成氧化器出口溫度(對採用水冷式流程而言)和塔連續上升,使反應後的產物無法冷卻吸收,生產無法進行。

處理辦法:(1)冷卻水壓力下降,應立即與供水部門進行聯絡,找出壓力下降的原因,排出故障及時補充水源。(2)嚴重缺水時,關一、二塔冷卻器的供水,保證氧化器列管的冷卻水,如果仍無法保持水位,應採用緊急停車措施,然後和有關部門聯絡解決。(3)為防止斷水和節約用水,一般宜設定迴圈冷卻水池、迴圈水泵和冷卻塔,以免受供水系統影響,保證連續正常生產。

2、停電處理:

當系統發生突然斷電後,應立即開啟氧化器旁路閥門,關正路閥門。保護好催化劑不受傷害,並防止回火。

3、羅茨風機突然跳車的處理:

當風機突然跳車時,整個系統的反應是一個下降的過程,因此操作人員應及時倒開備用風機,在氧化器溫度達400℃以上時,倒開備用風機後及時調節好氧配比,之後蒸溫,迅速達到正常生產條件。

4、當開車點火時發生回火時處理:

當開車發生回火時應立即加入配料蒸汽,防止火焰進入蒸發器引起燒壞,操作工當發現氧化器上層液反一直據高不下降時應立即停止點火,組織人員並且穿戴好防護用品,重新再次點火。

5、氧化汽包滿水和缺水處理:

當發現汽包剛滿水,在不嚴重的情況下可立即停止供水,並採取連續排放的方法處理,將水位恢復正常。如滿水情況嚴重,應立即停車,組織人員查詢原因,聯絡工長(車間)統一指揮處理。

當發現汽包缺水,如缺水不嚴重時,應立即補水到正常水位,如缺水嚴重應立即停止執行,並切記補水以免造成汽包燒乾,遇水炸裂的嚴重後果。

6、系統發生爆炸處理:

當系統出現爆炸後,人員緊急疏散撤離。逃生路線,從兩邊樓梯處逃生,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先迅速撤離上風口或安全帶,對受傷部位視情況進行處理,傷情嚴重者,應立即送醫院進行搶救。根據爆炸情況,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發出報警訊號,當班工長向廠值班排程長彙報,公司經理(副經理)向公司董事長及總廠指揮部彙報,其他按照總廠預案中有關要求處理。

7、防爆措施:

(1)嚴格明火管理:甲醛生產過程中的明火主要有加熱、燃燒等明火和其他火源,一般甲醛裝置區內設有電爐等加熱裝置。此類裝置應與防火防爆區有一定的安全距離,並遠離可能洩漏甲醇、甲醛蒸汽的區域。

(2)有甲醇、甲醛物料的場所,應儘量避免動火作業,如因生產急需無法停工時,應將要檢修的裝置或管線卸下移至遠離易燃易爆的安全地點進行動火。

(3)輸送、儲存甲醇、甲醛物料的裝置、管線需進行檢修動火時,應將有關係統進行徹底處理,用惰性氣體吹掃置換,並分析合格後方可動火。

(4)當檢修系統動火時,應將與甲醇、甲醛裝置及管線相連的管道拆下斷開或加盲板隔離。

(5)要防止易燃物料與高溫裝置、管道表面接觸,不準在高溫管道和裝置上烘烤衣物或放置可燃物品。

(6)在防火防爆區域內嚴禁吸菸。

(7)避免磨擦與撞擊產生火花和達到危險溫度(>80℃)。

(8)在甲醛生產中,正確控制各種工藝引數,防止超溫和溢料、跑料等是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

8、著火處理:

(1)當發現甲醛著火時,火勢較小,應用泡沫滅火劑和CO2滅火器或消防水滅火,撲滅後彙報當班工長、排程,並處理現場。當火勢較大無法處理時,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發出報警訊號,及時疏散附近崗位人員,當班工長向總廠排程長彙報,公司經理(副經理)向公司董事長及總廠指揮部彙報,其他按照總廠預案中有關要求處理。

(2)當車間發生火警時,應分清著火物件,選擇適用的滅火器材去滅火,切不可隨便亂用,以免造成更大的事故。甲醛甲醇著火時,用泡沫滅火機、二氧化碳滅火機進行撲滅;當電器裝置著火時,則只能使用二氧化碳和四氧化碳滅火,此時不能用水滅火,因為水導電,有可能導致救火人員觸電。在使用四氯化碳滅火時要注意通風,防止救火人員中毒。電線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再用砂土滅火。

(3)原料甲醛洩露事故處理

洩露處理:迅速撤離洩露汙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穿戴好自給正壓呼吸器,穿好防護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儘可能切斷洩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當有小量洩露時,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的水沖洗,排入廢水系統;大量洩露時,構建築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減低蒸汽災害,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把洩露物稀釋成不燃物。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按規定處理。

(4)儲運:甲醛水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酸而且具有腐蝕性,因此儲存、輸送甲醛裝置必須用不鏽鋼材質。貯槽使用碳鋼材料必須塗防腐塗料。甲醛貯槽、泵等裝置必須保持密封操作,消除跑、冒、滴、漏。廠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控制空氣、中甲醛最高容許濃度3mg/m3以下。接觸高濃度甲醛時,必須戴好防毒面具。保持容器密封,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

(5)急救治療

當吸入大量甲醛蒸汽,以致引起急性中毒症狀時,應立即吸入淡氨液的蒸汽,並迅速將患者撤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有咳嗽時,可用磷酸可待因等鎮咳劑,必要時吸入氧氣。

甲醛液濺到面板時,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肥皂水或2%碳酸氫鈉液洗滌。嚴重者立即送職防所治療。

(6)有關規定和要求:

崗位培訓時,先對崗位人員安全培訓,平時注意發現安全隱患。對救援隊伍每月一次培訓、演練,提高其應急救援能力,演練完畢,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專項分析與整改,並對應急預案及時修改補充。對安全防護設施定期檢查,對不合格的物品及時更換。

9、人員緊急疏散撤離逃生路線:

(1)出現事故後,現場人員根據風向確定從主框架樓梯逃生。

(2)現場指揮人員根據事故的狀態及發展方向和可能的發展過程,指揮停車或決定現場人員撤離,撤離時應根據現場情況沿安全通道撤離,撤離到指定安全地點後,由當班工長負責組織人員清點並及時上報現場指揮。

(3)現場指揮根據事故狀態及發展可能,指揮人員及時通知周圍人員進行撤離,並及時將撤離人員情況反饋,對受傷人員應及時進行救護,迅速送醫院搶救。

10、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

(1)先迅速撤離上風口或安全地帶。

(2)對受傷部位視情況進行清理。

(3)視傷情嚴重時,應急送醫院進行搶救。

11、一旦相鄰雙氧水(西面距離約150米)崗位和異丙胺(西南距離約100米)崗位發生著火爆炸,現場有毒氣體迅速擴散,危險範圍擴大,本崗位應及時佩戴好防護用品,並做好停車準備。如能撲救應聽從指揮命令帶好相應的防護用品進行救援,如發生大面積著火、爆炸,應停車後按逃生路線迅速撤離。

裝置應急預案4

一、概述

聚酯裝置屬化工連續生產裝置,供電系統一旦停止供應將會造成裝置停運,甚至會導致停車。

二、適用範圍

本應急救援預案適用於聚酯事業部。

三、中控室的作用

中控室的作用主要是發現停電異常並通知相關人員組織處理。

1.瞬間停電:

cp裝置

(1)確認並啟動所有停運裝置;

(2)檢查酯化釜的防爆膜、分離塔呼吸閥是否破裂或洩漏;若防爆膜破裂,減小漿料注射流量,或者停止漿料注射,待酯化釜壓力穩定後,切換到備用防爆膜,然後進行正常漿料注射;若分離塔呼吸閥洩漏,則按照“事故停車預案”進行停車處理;

(3)調節、穩定所有因此而波動的工藝引數;

2.短時間停電:

cp裝置

(1)立即停止酯化釜的漿料注射;現場沖洗不能打迴圈的漿料管線;組織人員排廢;

(2)逐步減少齊聚物流量,做好停車準備;

(3)監控各系統工藝溫度,一旦溫度低於260~270℃,按“事故停車預案”停車;

(4)電力恢復後,啟動所有停運裝置,恢復生產;

ssp裝置

(1)電力恢復後,手動啟動805、806a、806b氣送系統,對管線進行吹掃;

(2)依次啟動1413-b01/b02、1417-b01、1414-b01和1411-b01,建立氮氣迴圈系統;

(3)依次啟動第1#、2#結晶器、反應器、靜態冷卻器的上下游所有運轉裝置;

(4)恢復第1#、2#結晶器、反應器的工藝溫度;

(5)控制好預結晶器的工藝溫度(進口溫度在160~200℃),開始少量、間歇進料;

3.長時間停電

(1)按“事故停車預案”組織停車;

(2)適當增加產量以儘快排出系統內物料;

(3)ssp系統自然冷卻;同時,從反應器底部排放口定時排放切片。

裝置應急預案5

一、cp裝置停車方案

1.停漿料注射,建立漿料喂入罐的自身迴圈;同時立即關閉酯化導生閥門,間歇注入eg控制工藝溫度。

2.將齊聚物流量、壓力控制置於手動狀態,控制閥開度暫保持在正常生產時的開度,手動將2臺齊聚物泵的輸出降到最低;

3.停止催化劑、醋酸鈷、deg的注射,將穩定eg流量控制在300~500kg/hr,將齊聚物流量控制閥開度均保持在50%;

4.安排現場人員關閉酯化虹吸管底部手動閥;

5.中控室停2臺齊聚物泵,同時,根據齊聚物管線壓力,間歇、最低速啟動齊聚物泵,直至泵進出口管線、齊聚物管線壓力均降到0kg/cm2;若齊聚物管線工藝溫低於260℃,停止此操作,安排維修人員每2小時盤車半圈;同時停止注射穩定eg;

6.停漿料製備,建立漿料混合罐、ipa喂入罐的自身迴圈,並沖洗相應管線;

7.當ufpp液位明顯下降後,且熔體粘度已失去,可逐步提高ufpp真空到30mmhg;否則,暫不做調整;

8.當ufpp液位完全失去後,將fin進口液位控制閥開到50%;

9.當fin粘度已明顯下降時,即可逐步提升fin真空壓力到8mmhg;

10.當fin液位開始呈下降趨勢時,可緩慢降低攪拌器轉速,直至最低;

在此期間,如條件許可,應儘可能保證切粒機的正常執行;若系統溫度迅速下降,應適當提高熔體泵轉速,以便將物料儘快排盡;

11.當fin的出口液位降到0~20mm後,可迅速降低熔體泵轉速至最低,然後採用間歇啟動熔體泵和間歇停fin攪拌器的方法,將fin內殘留物料全部打空;若系統溫度低於270℃,停止此操作;同時,通知維修人員每2小時對fin攪拌器和熔體泵盤車一次;

12.在停車期間,應留意各eg熱井的液位(特別是ufpp熱井),必要時,可接臨時管線,建立相互間的大迴圈,以保證熱井eg不溢流;萬不得已,可將eg打到粗eg罐;

13.裝置停車後,所有能執行、打迴圈的裝置、系統均保持正常生產狀態。

二、ssp裝置:

1.停1411-v01,關其上游手動閥;

2.待預結晶器內切片盡數排完後(以其出口溫度作為判斷依據),現場停1411-b01,並現場設定閥門,將預結晶器氮氣迴圈系統隔離出來;

3.停預結晶器導生加熱,關閉tv-18019;

4.當第1結晶器出口溫度明顯上升後,現場開啟第1結晶器出口擋板,並停1412-v01,關閉tv-18601,停止第1結晶器的導生加熱;

5.當第2結晶器出口溫度明顯上升後,現場開啟第2結晶器出口擋板,關閉tv-18601,停止第2結晶器的導生加熱;

6.停1412-v02;

7.按正常產出速度排出ssp反應器內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