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推薦】推進方案四篇

工作方案 閱讀(1.14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推進方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推進方案四篇

推進方案 篇1

“高效課堂”構建活動開展以來,全校各年級各備課組認真落實學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在各學科高效課堂實踐反思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新授課、講評課及複習課三種課型的高效課堂教學基本策略。為進一步實踐、完善和推廣這一策略,促使全體教師積極行動起來,真正把精力投放到教學管理和提高教學質量上來,精心打造我校的高效課堂教學特色,經校長室研究決定,在全校開展“高效課堂推進月”活動。為切實搞好本次“高效課堂推進月”活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時間

20xx年4月5日~4月28日,活動時間為4周。

二、活動內容及要求

1、開展青年教師“走進高三課堂,促進專業成長”活動(第9~12周)

活動主要採取任教高一、高二的青年教師走進高三課堂聽課形式,由教務處統一安排指定物件聽課,每人每週聽指定物件課總計不少於2課時。聽課結束後要思考和整理,寫一篇不少於1500字的“聽課心得”,將進行評比。

2、開展主題式校本教研活動。(第9~12周)

各位老師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真正落實學校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各備課組要組織好每週的組內公開課,每次公開課突出一個方面,認真評課,要把相互聽評課等校本教研作為重要內容,進一步打磨完善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

在集體備課時要更多地以問題為線索,突出備課主題。由備課組長提前明確主題,老師們在活動前首先進行個人反思,並記錄下來,然後在集備活動中交流,集思廣益,找出有效對策。備課組長對備課提綱的擬定需認真琢磨,要結合教材將有研討價值的問題提煉出來。要具體而不抽象,要集中而不散亂。

以高效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文字內容結合起來思考,加以提煉,這樣就使校本教研活動科研化,科研活動教研化,以問題為主線,努力實現備課、上課、評課、反思的一體化。

3、開展教學專項調研活動。(第10周)

結合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情況,對高三年級部分學科進行專項調研,主要通過聽課、看材料、參加備課組活動和交流等方式,探討二輪後期及三輪複習階段的複習策略,以期推動高三後階段的複習質量進一步提高。

4、開展專家講座專業引領活動。(第10周)

請專家就新課程理念、有效教學及高效課堂等當前老師關心的問題為主題開設講座,拓展教師的視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5、開展學情問卷調查活動(第11周)

教務處組織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常規活動和教學行為進行問卷調查,並統計分析通報。

6、開展對全市高效課堂教學開放周活動。(第12周)

為展示我校高效課堂成果,4月底舉行面向全市的教學開放周活動。開課教師採取自願報名及備課組推薦相結合的形式確定,每人精心準備一節課。同時其他老師也必須高度重視對外公開課活動,到時將全面開放課堂,都要認真準備,精心設計,展現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最好的教學水平。

三、保證措施

1、加強領導,有序組織。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領導,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陸建副校長負總責,教務處組織實施,各年級和備課組具體落實。要加強活動過程管理,確保各項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2、落實責任,強化過程。將各項工作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定活動方式、定活動地點,確保活動的紮實開展。明確責任人各自的職責、任務,做到任務分解明確,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3、嚴格考評,總結表彰。對各項活動都要認真考評,表現突出的老師要加以表彰,將其結果納入對教師工作考評之中。活動結束後要將所有材料及時整理歸檔。

推進方案 篇2

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紮實穩妥地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檔案精神,結合學校實情,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按照市、縣主管部門要求,積極組織課改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手段,改革單一評價模式,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積極穩妥地探索課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課改組織機構

課改組長:張延成副組長:竇興民、聶炳法、段連學成員:曹林、叢臨香、馬玉明、教研組長

三、目標任務

1、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2、瞭解新教材的內容,體例結構、特點、使用策略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開展校本研究,開發鄉土課程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3、開展教學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摒棄一支粉筆“滿堂灌”的現象,積極探索教師的角色意識,當好課堂的“導讀”,而不是“演員”,研究課堂教學結構、流程,教師要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4、開展學習方式的研究。積極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髮展個性潛能,轉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

5、開展形成科學的評價觀,建立一套適合本校的評價體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任何改革,先要過思想關,即是思想觀念要先行,這是改革的保障。我們組織的三級培訓,第一級即上層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到省、市參加骨幹培訓,第二級即組織全體教師的通識性培訓和學科培訓;第三級是由學校組織培訓,定時間反覆強化學習,特別是觀摩實驗區的示範課例。通過三級培訓,要使全體教師徹底轉為思想,杜絕“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此外,學習培訓分階段推進,即分批分期選送科任教師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培訓、課程研討活動等;分批培訓教師,即還在擔任老教材教學任務的教師也要讓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運用新理念、新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跟蹤培訓;對起始年級的教師,在後續階段仍要進行教材培訓,真正實現綜合培訓、全員培訓的目標,

2、落實集體備課活動,各科、各年級成立備課組、年級組跟蹤監督。各備課組要有指導性的教學計劃,時度安排表、活動安排表。備課組要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每次備課要有中心發言人,備課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發揮集體智慧,探索課改的新路子,備課組還應定期開展看課、說話、評課活動,真正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3、健全課改相關制度。推進課改還應從制度方面進行約束,我們決定研究制訂課改學習制度,課堂教學評價制度,課程評價制度等,讓教師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課程改革,讓長衝中學師生能在最短的時限內融入課乞討的洪流。

4、學校領導、中層幹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經常進行課堂聽課、研討、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加強實驗過程的管理與監控,杜絕老套的教學方法行為,運用新教材採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業生的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它決不是教師教學生聽,或者學生專注聽教師講的單向傳輸。課堂的互動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角色地位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教材機構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的參與者,學生探究疑難的積極引導者與促進者。課堂的結構模式也將發生徹底的改變,不再是以教論學,而是以學論教。教師出色地教是為學生更好地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的課堂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學與教的統一。

變革教法還表現在教材的解讀與處理上,很多教師總習慣於傳統的教學的思維,因為過去的教材的處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簡單,不需動腦筋,而“課改”的課堂教學重視精神性的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在實踐中來感悟體驗所學的知識,這種教學沒有定式,非常靈活,不易把握,特別是備課要求高、難度大,尤其如“問題探究”,教師不能只憑自己過去的經驗,更要深入為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置凝提問的“估計”,過去備課有一本“教參”便可高枕無憂,現在備課要閱讀大量書籍,查閱大量資料,廣泛蒐集有關資訊,此外,還要通過自己的真切感受,進行刪選、加工、處理,在課堂上教師要隨時給學生釋疑、答疑。“課改”課堂教學的這一系列變化對教師來說將意味著不輕鬆,難度大,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錘練自己,加快自己對這種課堂教學的“磨合”、適應,要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為學生製作出豐盛、營養豐富的“課堂大餐”。

6、探究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標準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時操作不當,即使我們在課堂上留給了學生一定的學習時間,但學生卻感到無所事事,無所適從。這樣學生非但沒有成為學習的主人,反而成為課堂學習的冷漠的旁觀者,學生在課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課堂學習呢?其一:體驗學習。在課堂上要設法引導學生置身於教材學業習的情境,讓

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教材情境中來感悟、來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動機,來喚起他們解決問題慾望,不斷地昇華學業生思想情感,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如:數學課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知識,首先讓學生置身於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圓的現象,圓對人類有何作用,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圓的奧祕的慾望。其二,“對話學習:就是讓學生多與教材對話,多與作者對話,與生活對話。在課堂上多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討論,在群體交流中,各個學習體體思維不斷碰撞,從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7、積極推進課題研究。我們要在各學科中大力研究、實驗,不惜花費財力、精力、人力投入實驗研究,用堅強組織領導,充足的科研經費,紮實的實驗研究,優秀的實驗成果向市教科院彙報結題,在全市佔據市示範學校的地位。

8、注重資料的整合和成果的總結、轉化。各學科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要收集一手資料,適用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歸納,在課改方面有在全縣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特別是要推出一批課改名師、論文、材料等優秀成果。

五、注意的問題

1、防止個別教師不願改,不敢的情況發生,從思想上武裝教師的頭腦。對學生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養成訓練,切忌隨遇而安,畏難情緒。

2、課程評價的缺位現象。課程評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學校要制訂適應課改對教師的評價機制,教師也應當用科學、發展的觀念評價學生,多元評價、發展評價、過程評價是應當貫徹的評價原則。

3、杜絕“懶人”“懶思想”的現象,教師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與時俱進,同時代同步,與思想同步,超前發展,在課改中有所作為。

推進方案 篇3

南京都市圈是我省規劃建設的三大都市圈之一。隨著南京都市圈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合作程序加快推進,同城化建設被市委、市政府列為重要戰略,並明確支援、盱眙、洪澤三縣對接南京江北區域,在規劃銜接、設施共建、服務共享、環境共治、安全共保等方面加強合作。為順應同城化、一體化發展趨勢,加快落實我縣融入南京都市圈戰略,就重點推進縣對接南京江北新區,加快同城化先行區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認識同城化先行區建設工作意義

(一)工作上有良好基礎。近年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產業特色化、集聚化、叢集化明顯提升,城鄉融合、產城融合、城區與園區融合步伐加快,人均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蘇北前列。特別是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動城鄉佈局優化,以打造提升一個精品主城區、繁榮發展四個輔助中心為基本路徑,明確拉開“一主四輔”新型城鎮化發展架構,強化改革創新,調整行政區劃,狠抓設施配套,縣域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城鎮功能逐步增強,城鄉環境持續優化,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二)發展上有緊迫需求。人文底蘊深厚,是堯帝出生地,擁有一批名勝古蹟;生態環境絕佳,水域面積達到2/3,被命名為中國荷文化之鄉、首家“中國氣候宜人之鄉”,是蘇北首個國家級生態縣。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條件下,隨著長期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不斷破除,的獨特資源進一步凸顯其後發優勢。把人文、生態、自然資源等方面潛力發揮出來,把隱性優勢轉化為顯性生產力,是打造同城化關鍵節點的內涵和要義,另一方面,賦予同城化先行區建設機遇,將為加快崛起提供重要抓手和強力支點。

(三)全域性上有示範效應。區位優勢明顯,位於、揚州、安徽滁州兩省三市交界處,距南京、揚州、均100公里左右,處於全省地理中心位置,具有承南啟北、聯東帶西的地理優勢。縣已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其中圍繞“創新城市群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努力打造同城化關鍵節點是縣試點任務之一,將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挖掘都市圈一體化建設這一最大紅利,提升縣域發展能級和水平,在南京都市圈北部形成新的增長點,對於蘇北等欠發達地區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具有典型示範作用。

二、總體目標及預期成果

按照“擴量提質、充分發展”總要求,以融入名城為抓手,以特色發展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區域轉型與承接產業轉移有機結合為重點,在融合發展中重塑縣域發展動力體系,努力實現跨越發展、加快崛起,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進一步彰顯發展特色,進一步融入南京都市圈,20xx年初步建成“具有人文荷都特質的南京衛星城”,成為同城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工作上,重點突出“三動三融”:一是主動融入。從規劃對接、機制銜接、市場一體等多角度多層次入手,排出計劃、排出專案、排出力量,加大謀劃力度、推進力度、宣傳力度,從能做的事先做起來,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全縣上下主動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新格局。二是互動融會。積極呼應南京等城市功能調整和產業更新,抓住用好溢位效應,對準大城市新的需求方向精準發力,融入中心城市生產生活和產業分工體系,發現和放大與中心城市利益平衡點,形成互利共贏、互補發展新機制。三是聯動融通。著眼於構建更加開放的大市場,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加強與周邊市縣橫向聯合,推進要素、市場、產業、政策、機制等一體化,形成次區域共同發展新模式。

主要形成以下預期成果:一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協調與南京等城市在交通、資訊等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基本實現與都市圈軌道網路、無線寬頻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重點構建貫通南北、連線東西的交通大通道,加速形成與南京、、揚州等中心城市的1小時交通經濟圈。全面啟動“寬頻都市圈”工程建設,加快實現百兆家庭寬頻接入能力全覆蓋,實現4G/3G/WiFi互為補充的無線寬頻區域全覆蓋。二是產業發展互補互促。遵從梯度發展規律和優勢互補原則,發揮產業基礎和資源特色,融入都市圈產業分工體系。圍繞都市圈產業規劃和南京產業轉型轉移方向,承接引入關聯度高的產業企業,到20xx年形成2-3個特色產業叢集。保持現代農業發展優勢,提高競爭力和附加值,讓更多的元素融入到都市圈內,使成為南京都市圈知名的“菜籃子”和“米袋子”。以旅遊業為重點,融入南京旅遊市場和旅遊路線,成為寧、淮、揚三角旅遊市場重點節點城市。三是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積極參與都市圈內各類大型跨區域服務設施的建設,融入功能完善的都市圈現代服務體系,包括金融服務體系、科技資訊諮詢、商貿合作等。全面開展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交流合作,到20xx年,基本建成區域統一的就業服務平臺,20xx年實現基本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基礎教育和基本醫療衛生體系的均衡發展,形成有序對接的跨區域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圈內城市之間的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四是資源要素對接對流。依據南京都市圈和江北新區發展規劃,積極參考建立統一的資本、消費品、技術、勞動力、產權和旅遊市場。構築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擴大資金來源和渠道,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加強融入以南京為中心的科研和技術協作網路,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等領域的聯合與協作。融入區域內勞動力供求資訊網路,制訂優惠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或者相互聯合培養和輸送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實現高層次人才資源的對流。

三、主要舉措

(一)推動產業發展擴量提質。以存量帶動增量,培育壯大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線纜儀表、新型材料等縣域主導產業,重抓科技創新,聚焦政策資源做強優勢產業、重點企業,培育新興產業和智力密集型產業叢集,努力建成長三角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融入都市圈產業迴圈體系。推動“兩化”融合,提升工業經濟整體素質。積極發展特色都市型農業,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化體系,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提高農業基礎設施與裝備水平,逐步優化農業佈局,重點發展特色水生蔬菜種植和水產品養殖,建成服務大都市的高效現代農業基地。

(二)有效承接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以經濟開發區、開發新區建設為載體,瞄準承接適宜資源稟賦、產業關聯度高的轉移專案,在南京轉型發展中尋找機遇,爭取更多南京的分解功能、外遷產業及相關要素落戶,加快融入都市圈產業分工。推進政府、園區、企業等多層面進行對接,積極推進園區共建,打造產城一體的新城區。匯聚創新資源,優化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和使用環境,加強與駐寧高校院所對接,深化產學研合作,多渠道承接南京科教人才溢位效應,增強經濟發展創新優勢和智力支撐。

(三)做強做特休閒旅遊產業。圍繞做響“堯帝故里、中國荷都”品牌,統籌特色資源開發,與南京各方開展多種形式共建合作,促進形成生態景觀、歷史文化、休閒娛樂、美食品嚐融合發展格局,短期內把建為南京都市圈週末度假區、生態旅遊重要集散地,融入南京旅遊市場和旅遊路線。一方面,在內涵上集中力量做顯特色“名片”,即:萬畝荷蕩、萬畝原生態蘆葦蕩、萬畝水杉林、萬畝灘塗溼地、堯帝文化、湖鮮美食。另一方面,在載體上著力建設生態慢生活城鎮,突出綠色發展,構建河流水系、生態綠地和城市空間有機連線的生態格局,規劃建設健康產業園區,倡導實行綠色出行方式。

(四)推進“一主四輔”佈局。優化縣域整體開發格局,堅定不移實施“一主四輔”發展規劃,突出精緻縣城建設,打造新型城市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點示範,以產業集聚帶動居住集中、人口集聚,呼應南京城市轉型發展,構建融入南京發展的主體架構,樹立“南京衛星城”首位標識。優化基礎設施格局,借鑑句容和滁州融入南京的開發模式,加強與江北新區全方位合作,建立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機制,突破交通瓶頸,縮短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時間與空間,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城與鄉全面融入都市圈發展格局,為縣域湖、河、林、溼地等資源開發創造更好條件。優化生產力佈局,做好南京都市圈規劃的江北生態屏障規劃區文章,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將重點開發區域做優、限制開發區域做特、禁止開發區域做綠。

(五)促進發展宜居宜業。聯合開發利用生態優勢資源,儘快實現全縣“無化工”,彰顯生態宜居品質,打造江北新城生態功能拓展區和長壽之鄉、“巴馬”的品牌形象。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把政府服務、政策導向重心轉向招才引智,集中精力引進創新創業意願強烈的人群,如南京高校畢業生、或籍創業新秀,以人才集聚資本、帶動新興產業,築牢縣域經濟“班底”。促進公共服務交流交融,鼓勵南京優質教育、醫院資源通過與教育、醫療機構對接開展技術合作、合作辦校(院)、設立分校(院)、組建教育/醫療集團等形式,實現跨區域合作發展,逐步實現居民不出縣即能享受高質量的南京資源。深入加強兩地文化合作交流,推進同城化公交、“寬頻都市圈”工程、養老服務等方面共建共享。

(六)探索聯動發展樣板。加強整體對接,抓住共同關注的交通、環保、公共服務等問題,共同協商解決辦法,逐步建立共建共享機制和長效化、常態化合作機制。充分發揮與南京的歷史文脈、人員交往關係的情感作用,吸納以市場配置為主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大力吸引南京的企業家與資本到投資興辦實業。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從重點市場、重點產業做起,實現與南京產業、人才、資金、資訊、技術的有效銜接,在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戰略中選準切入點和工作平臺載體,與周邊縣區在具體專案上開展實質性合作,儘快發揮承接蘇南輻射、引領蘇北發展、服務拱衛中心城市的多重功能,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形成示範效應。

同時,成立縣區域經濟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委,其職責之一為具體督辦督查、協調推進同城化先行區建設工作。按照以上重點工作任務方向,先以20xx-2017年兩個年度進行立項分工(詳見附件)。各牽頭單位要會同配合單位切實承擔起實施方案重點工作任務,確保20xx年提出可檢驗的成果,並按要求將階段推進落實情況報縣發改委。

推進方案 篇4

為了貫徹落實建立國家安全社群的工作精神,按照區安監局的工作指導,根據《大魏家街道建設安全社群實施方案》的要求,現制定10年工作場所安全推進小組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社群標準與建設方法》的要求,區安監局關於工作場所作業安全的有關管理規定,切實加強企業工作場所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倡導企業在注重效益的同時,兼顧安全。

二、 工作目標

消滅工作場所礦山安全和企業機械安全隱患,減少傷害事故,杜絕發生重特大生產事故。

三、 工作場所安全推進小組領導機構設定

根據大魏家街道安全社群建立工作需要,成立工作場所安全推進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工作場所安全的各項工作。人員構成如下:

組長:邢成仕(金州區大魏家街道副主任)

成員:賽新奇(金州區大魏家街道安監站副站長)

楊林楠(金州區大魏家街道安監站安全專幹)

各村安全專幹

四、具體工作安排

對轄區重點企業、涉及危險化學品企業進行走訪,重點排查企業機械安全隱患和礦山事故隱患,發現問題立即整改,計劃在10年底,完成所有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工作主要分三個階段:

1、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工作,保證全年安全生產無事故,無死亡、無重傷、無職業病。

2、推進中小企業安全誠信制度建設。

3、加強安全生產執法工作。

4、完成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三同時”工作。

5、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培訓工作。

6、小作坊整治。

7、完善街道應急預案。

8、進一步加強“九小場所”安全隱患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