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農業綜合開發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8.88K)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綜合開發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業綜合開發調研報告

農業綜合開發調研報告1

xx縣農業綜合開發堅持以提高農村綜合生產能力為已任,以強基礎、穩糧食、創增收為核心,以小工程、高效益為突破口,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重點,堅持治水、改土並重,工程措施和科技措施相結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集中連片,統一實施。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的實施,農業基礎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產業發展能力顯著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使專案區呈現渠相連、路相通、田地平整、村莊靚麗的美麗生態新田園景象,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專案實施情況

xx縣20xx年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堅持以基礎設施為先導,產業發展為主線,群眾增收為目標,本著幹一件、成功一件、受益一片的指導思想,按照“集中整合支農資金、農業科技綜合配套、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服務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思路,科學設計,佈局合理,嚴格標準,注重質量,分別在中寨鄉、老店鎮、白鶴灘鎮、蒙姑鎮組織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專案。

xx縣20xx年度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累計完成總投資20xx.87萬元,佔計劃的96.2%,其中:財政資金1547.87萬元,群眾自籌466萬元(其中:投以勞折資99萬元,專業合作社自籌資金367萬元),銀行貸款24萬元。在省、市主管部門關心支援下,上級批覆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專案6個:中寨鄉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0.5萬畝,總投資69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35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96萬元,市級財政資金22萬元,群眾自籌資金44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44萬元);老店鎮中低產田改造0.32萬畝,總投資41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6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17萬元,市級財政資金13萬元,群眾自籌資金26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26萬元);治樂河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0.5萬畝,總投資45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85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28萬元,市級財政資金15萬元,群眾自籌資金29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29萬元);xx縣20xx頭託佩克商品仔豬繁育養殖擴建專案總投資12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3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4萬元,市級財政資金2萬元,自籌資金50萬元,銀行貸款24萬元;xx縣1萬頭PIC仔豬養殖擴建專案總投資37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8萬元,市級財政資金2萬元,自籌資金217萬元。昭通市xx縣1萬噸蔗糖加工固定資產貸款貼息項,扶持xx白鶴灘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貸款貼息27萬元。

完成土地治理面積1.32萬畝,襯砌渠道建設21公里,溝道治理—溪流護岸0.6公里,佔計劃的100%;機耕路6.5公里,改良土壤0.44萬畝佔計劃的100%;營造防護林0.2萬畝,節能灶500眼,佔計劃的100%;沼氣池綜合配套49戶,佔計劃的98%;優質蠶種推廣0.1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0.8萬畝,技術培訓1000人次,佔計劃的100%;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專案2個,產業化經營中央財政貸款貼息專案1個,佔計劃的100%。

二、取得主要成效

通過土地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農業產業化經營等開發專案的實施,專案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工程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抗災、減災能力明顯提高,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改善農業基礎,綜合生產能力增強。通過改造中低產田、新增和恢復改善灌面、新增農機、擴大機耕面、水土流失治理,農業生產條件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專案區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澇能排、渠相連、路相通”的格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專案區新增灌溉面積0.27萬畝,改善灌溉面積0.8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55萬畝,改良土壤面積0.44萬畝,年節約用水55萬立方米,控制水土流失面積7平方公里,擴大良種種植面積0.5萬畝。通過專案建設,專案區基本上解除了春來怕乾旱,雨來怕衝涮和洪澇的憂患,為專案區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證,增加了抗旱、排洪、排澇的綜合能力,極大地改善了專案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使專案區有效灌溉率從原來的35%提高到87%,提高了52個百分點,比全縣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供水保證率達到80%以上,

(二)優化專案管理,充分發揮綜合效益。實行科學規劃、擇優立項,嚴格按照技術標準施工和管理,強化資金使用監管,確保專案發揮良好的綜合效益。一是生態效益。專案區基本形成蠶桑、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為主的發展模式,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0.2萬畝,節能灶500眼,沼氣池綜合配套50戶,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調節了氣候,涵養了水源,保持了水土,維護了生態。二是經濟效益。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專案區培育了以“經濟林果、冬早反季蔬菜”為支撐的增收主導產業,通過專案的實施,專案區增加糧食269萬公斤,增加其它農產品50萬公斤,增加種植業產值1510萬元,農民純收入增加總額900萬元;三個產業化專案的實施,每年新增仔豬12000頭,新增總產值875萬元,新增利稅264萬元,直接受益農戶119戶,帶動農戶2904戶,新增就業人數162人,農民收入增加總額736萬元。三是社會效益。通過適用農業種養技術培訓,增大科技推廣力度,糧經作物的發展又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社會效益顯著,實現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且可持續發展,為農業發展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發展壯大了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扶持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改善了農村面貌,環境整潔,鄉風文明,民風純樸,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示範。

(三)轉變農民意識,提高生產生活質量。一是改進耕作方式,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增加了農民收益;二是實施“五改三建”,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專案區農戶用上了沼氣液化灶,洗上了太陽能熱水澡,真正地改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群眾在勞動之餘可以看看電視節目,有效地促進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群眾都自豪地說:“咱們也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同時,通過採取工程措施、農藝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面積,治理了生態環境,農民居住環境也大大改善。

三、存在主要問題

(一)縣級財力匱乏,資金配套困難。按照“先易後難、集中連片”的原則,前幾年開發重點主要集中在條件相對好的鄉鎮村社,而尚未實施專案的村社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條件差,專案實施成本高,投入資金需求量大,地方可用於配套的財力有限,地方財政不能足額配套資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案區的整體開發效益。

(二)農民群眾貧困,籌資投勞困難。一是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農村由老人、婦女兒童留守,農村勞動力缺乏,投工投勞困難;二是xx屬國家級貧困縣,農村經濟結構單一,農民普遍貧困,要完成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專案政策規定的籌資投勞比例十分艱難。

(三)缺乏監管意識,專案後期管護難。由於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的投入主要是以財政的無償資金為主,專案工程驗收後,雖然向鄉鎮、村辦理了產權移交手續,但由於鄉村社幹部及群眾責任心不強,群眾集體監管意識差,加上投入使用後維護資金投入不足,水渠等基礎設施管護不到位,投入使用不久就有損壞現象,甚至導致整個渠道不能正常使用。

四、對策和建議

在今後的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實施中,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突出高原特色農產品,實施綜合開發、規模開發、特色開發、產業開發和科技開發,提高優勢農副產品的生產能力,加大特色農副產品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力度,促進專案區集約化經營和產業化生產,為構建富裕文明和諧的xx做出積極貢獻。

(一)明確目標,強化組織領導。要立足“三農”工作,明確工作職責,細化目標任務,切實加強對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xx實際,加大對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的宣傳力度,積極向上級彙報請示爭取更大的扶持,要將農業綜合開發專案作為改善生產條件、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性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力推進,抓出成效。要把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納入實施鄉鎮的目標考核內容,形成縣鄉村社及群眾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協調,整合支農資金。要加強涉農部門協調,使涉農部門密切配合,切實解決農業綜合開發專案資金投入不足和其它支農資金投入形不成合力、效益不明顯的問題,逐步形成“統一規劃、集中投入、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的資金投入格局,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

(三)突出重點,提高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綜合開發的第一要務,在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的立項、建設和執行中,必須注重開發實效,科學規劃設計,合理佈局,堅持以解決制約農業發展因素為關鍵,以水土治理為重點,著重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專案,突出農田水利、優質良種、科技種植、耕地施肥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村綜合生產能力。

(四)量力而行,落實配套資金。要在加大和積極爭取上級農業綜合開發專案資金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據實安排縣級財政配套資金,將每年的農業綜合開發配套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使縣級配套資金有保障,彌補農民群眾投資投勞不足,減輕專案區農民群眾的負擔。

(五)加強監管,確保發揮效益。健全完善工程質量、資金管理、後續管理維護等制度和辦法,明確職責,抓好工程進度、質量等督促檢查,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加強專案的管護和維修,及時落實管護主體、措施和責任,確保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六)宣傳引導,廣泛發動群眾。專案區農民群眾是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的.直接受益者,充分發揮好農民群眾在農業綜合開發專案中的作用,是做好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的關鍵。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群眾更多地瞭解農業綜合開發政策和重大意義,使其積極投身到專案建設中,形成願意幹、主動幹、爭著乾的良好氛圍,主動嚴格執行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實施過程中應履行的監管職責和應盡的投資投勞義務,使農業綜合開發真正成為農民群眾的一項自覺行動。

農業綜合開發調研報告2

(1)澇漬地作物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重點對澇漬地上易發生的稻飛蝨、稻螟和紋枯病、白葉枯病的發生特點進行跟蹤調查,以有效排水和節水灌溉為出發點,探討了病蟲草害綜合防除策略。

(2)澇漬地生態環境異化評價及生態恢復技術

溼地環境異化程度在日益加重,環境異化的根源在於人類對溼地資源的過度和不合理的利用。環境治理策略既要注重緩解環境壓力,也要注意照顧當前經濟發展,要做到二者的良性互動。

(3)澇漬地高效農業模式研究

溼地良好的土壤潛在肥力和充裕的光、溫、水等自然資源為本地區農業的主體產品開發和農田多熟制提供了十分難得的自然條件[5,30~32]。以“麥—瓜—稻”模式為基礎,面對新的農村形勢,新創了4種高效農業模式。這4種模式是系統針對本地區爽水型高產水田、旱田、農牧肥結合以及保護地栽培方式分別形成的,在生產中已得到迅速推廣。

溼地農業綜合開發典型模式探討

溼地農業模式總體上可分成農田高效農業模式,農林間(混)作模式,水體養殖模式,種養加一體化模式和碟形地域梯級開發模式等5類。每一類有若干種形式的模式。主要模式可以歸結為如下幾種:

(1)適宜於中小水面的分層混養模式;

(2)適宜於連片池塘的魚、豬—禽複合混養模式;

(3)適宜於大中型水面的網箱養魚與流水圍欄精養模式;

(4)野生水生植物人工種植園模式;

(5)適宜於河灘湖灘季節性淹水帶的耐漬經濟植物模式;

(6)低湖田魚—稻—藕共生模式;

(7)湖區生態公園觀光農業模式;

(8)適宜於大面積低湖田的一季中稻模式;

(9)適宜於典型碟形窪地的梯級開發模式;

(10)適宜於高產爽水區的多種農田高效種植模式,包括:麥—瓜—豆—稻模式;油—瓜—稻模式;菜—甜瓜—雜交棉模式;大麥=玉米+綠豆—晚稻←—→畜禽模式。

優化模式的實施產生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其中經濟效益尤為顯著。

縱觀江漢平原過去幾十年來的研究,溼地農業的技術研究多集中在點、區或者區域性技術環節上,成績很大但有所偏頗。今後應加強如下重大關鍵問題的研究。

(1)關於溼地農作區國土綜合整治,即生產、洩洪和湖區水面面積的合理比例及其規劃建設問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湖泊面積還在繼續減少,減少的部分主要用來作漁業養殖用。與低湖農田的利用方式相比,漁業養殖兼顧了蓄水、生產和調節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功能,生態與經濟效益顯著,因而顯示出較大的優越性。但江漢平原全域內土地面積如何在生產、洩洪和湖區水面之間分配出一個合理的比例,並通過具體地規劃、佈局(該佈局還應該與相關的水利、農業設施相匹配),是今後溼地農業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應該學習日本“土地改良區”的做法,大範圍統一規劃,整體分割槽建設;通過立法,集中來自於國家、地方和農業經營者的有效投資;規劃與建設必須遵循統一的技術規範,做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開發、保護的有機結合。

(2)關於拳頭產業的選擇與培育。要在減輕澇漬為害的同時,充分發揮溼地地區多水與土地肥沃的優勢,培育特色產業,建立相應的優質、名牌商品基地。而這一方面恰好是江漢平原溼地農業過去的薄弱環節。具體來講,需水較多的水稻、油菜,水生動物(魚、鴨、鵝等)養殖,水生經濟植物產品是本地區農業發展的潛在優勢,但一直以來未形成相應的產業和產品優勢,今後應重點研究其從基地化生產到加工、包裝和銷售一體化的技術,形成溼地農業的特色。

(3)關於恢復優美環境與確保食物安全。江漢平原的地理特點決定了該地區各種用水可能在不同區域之間產生多次迴圈使用,而且人畜飲水、農業灌溉用水與生活排水之間極易相互混雜。以水作媒介,農藥、化肥及有機汙染物容易得到迅速傳播與分佈,從而導致對環境的大面積汙染,進而導致對農產品的汙染。在江漢平原這個傳統的農業集約區和國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如何保證農村廣大土地以及農產品免遭汙染,改善農業從業者的生產與生活環境,將是今後溼地農業技術體系中的一個難點。

農業綜合開發調研報告3

6月29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好看的工程給誰看》為題,對安丘市20xx年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專案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報道。《焦點訪談》播出後,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30日上午,市委副書記李寧迅速作了批示,要求“從中汲取教訓,舉一反三,檢查一下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專案是否符合要求,對查出的問題要認真整改,亡羊補牢”。副市長王玉邦針對這一情況提出了要求,並安排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將市領導有關指示精神傳達給各鄉鎮(街道)和農口部門。6月30日、7月1日,副市長王玉邦帶領市委農工辦、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市財政局等部門的負責同志,對20xx年以來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專案進行了檢查。(上級市)市×××書記的批示下發後,市委辦公室根據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意見,7月2日上午將×××同志的批示轉發到各鄉鎮(街道)和農口部門。根據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提供資料及檢查情況,現將我市近年來農業綜合開發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三年來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建設情況

20xx—20xx年,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專案計劃總投資15095萬元,其中土地治理專案1049萬元,多種經營專案14046萬元。實際完成投資15095萬元,其中國家、省和(上級市)市投入1500萬元,我市配套192萬元,自籌資金12803萬元,銀行貸款600萬元。總的看,三年來,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能夠按照國家、省、市下達的任務計劃和建設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有針對性地落實開發措施,較好地完成了各項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建設。

(一)土地治理專案。 我市20xx—20xx年度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區,涉及相州、郭家屯、林家村三處鄉鎮,41個行政村,總人口3.45萬人。計劃開發面積3.5萬畝,目前開發面積全部完成。計劃投資1049萬元,其中國家、省、市673萬元,我市財政配套89萬元,鄉鎮自籌287萬元,按計劃資金足額到位。專案區開發治理總投工100.1萬個,完成土石方104萬方,建成高標準方田141個,基本實現了節水灌溉;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園0.3萬畝;開展農業科技培訓1.6萬人次。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714萬公斤。20xx年,專案區實現農業總產值達3.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7.3億元,分別比開發前增加12.9%和20.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90元,增加490元,高出非專案區232元。具體專案如下:

1、20xx—20xx年度相州鎮專案區。開發面積1.6萬畝,總投資458.8萬元。其中,中央和省投資293.1萬元,市縣投資40.2萬元,自籌125.5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

(1)農田水利:新打機井60眼,修復機井107眼;新建大小橋涵160座,新修整修道路57公里,鋪路沿石15公里;架農電線路6公里,購噴滴灌裝置93臺,埋設地下管道12公里。

(2)農業措施:深翻整地1.6萬畝,建方田66個,秸稈還田1.6萬畝。

(3)農業科技:建科技示範園1400畝,建晒場400平方米,倉庫130平方米,建良種示範基地1000畝,開展科技培訓4000人次。

(4)林業開發:營造防護林1.6萬畝,植樹19萬株,建苗木基地50畝。

(5)農業機械:購置拖拉機、收割機6臺,秸稈還田機9臺,植保機械30臺,其他農機具7臺。

2、20xx—20xx年度郭家屯鎮專案區。開發面積0.9萬畝,總投資286.2萬元。其中,中央和省投資171.9萬元,市縣投資43.8萬元,自籌70.5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

(1)農田水利:新打機井30眼,修復機井53眼;新建大小橋涵94座,新修整修道路34公里,鋪路沿石10公里;架農電線路4.5公里,購噴滴灌裝置47臺,埋設地下管道8公里。

(2)農業措施:深翻整地0.9萬畝,建方田38個,配方施肥0.9萬畝。

(3)農業科技:建科技示範園800畝,建晒場200平方米,倉庫70平方米,建良種示範基地1000畝,開展科技培訓20xx人次。

(4)林業開發:營造防護林0.9萬畝,植樹11萬株,建苗木基地150畝。

(5)農業機械:購置拖拉機、收割機7臺,秸稈還田機4臺,植保機械20臺,其他農機具3臺套。

3、20xx年度林家村鎮專案區。開發面積1萬畝,總投資304萬元。其中,中央和省投資168萬元,市縣投資45萬元,自籌91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

(1)農田水利:新開挖平塘2個;新建揚水站2座,鋪地下管道2.5公里,新建大小橋涵59座,新修整修道路32公里,開挖排水溝64公里,修建“U”型防滲渠1.2公里。

(2)農業措施:深翻整地1萬畝,建方田44個,秸稈還田和配方施肥1萬畝。

(3)農業科技:開展農業科技培訓5000人次,發放各類資料5000份,引進優質麵包小麥、辣椒、冬棗品種4個,發展優質高產小麥基地20xx畝、冬棗面積500畝、優質辣椒20xx畝、黃煙3000畝;建優質葡萄科技示範園100畝,其中科技示範大棚15個。

(4)林業開發:新建更新農田林網1萬畝,植樹5.8萬株。

(5)農業機械:購大中型拖拉機3臺,小型6臺。

(二)多種經營專案。 20xx-2002年度,共完成多種經營專案4個,即由市農業開發總公司承擔的蔬菜加工、際天時公司泡菜加工、得利斯百萬頭生豬宰殺、綠園食品公司萬噸出口蔬菜加工專案,共完成投資14046萬元,其中國家、省、(上級市)市財政投資827萬元,我市財政配套103萬元,自籌資金12516萬元,銀行貸款600萬元。各項配套資金足額到位,建設內容全部按計劃完成。專案共擴建生產廠房3.1萬平方米,建貯藏保鮮庫3000噸,新購置生產加工裝置223臺套。開發專案目前新增利稅1159萬元,形成固定資產13748萬元,帶動生產基地5萬畝,帶動農戶3萬戶。

  二、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從檢查情況看,自20xx年以來,我市的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建設本著立足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水利開發和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注重實際效果,從專案設計、開發內容到具體建設,沒有弄虛作假、搞形象工程問題,切實發揮了專案開發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專案區結構調整力度不夠,沒有完全達到計劃要求。二是由於上級沒有配套管護資金,相州、郭家屯專案區內部分毀壞的橋涵、建築物沒有得到及時修復,個別機井房門窗等設施有被毀被盜現象。三是相州、郭家屯兩鎮的節水噴灌面積不足,沒有完成計劃任務。相州鎮計劃發展20xx畝,完成1000畝;郭家屯鎮計劃發展1000畝,完成500畝。四是林家村鎮泰薛路以南專案區內部分路段樹木成活率較低,達不到專案開發要求。

  三、下步工作措施

根據(上級市)市×××同志批示及我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意見,下步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落實整改措施,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的質量和效益。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大專案區結構調整力度。 有關專案鄉鎮要對照計劃建設內容要求,把專案區結構調整作為一項重要措施來抓,下決心引進推廣一批優質、高效的經濟作物,擴大專案區經濟作物面積,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有關專案鄉鎮近期要拿出規劃,並抓好落實。

二是加大開發專案管護力度。 對專案區內毀壞的橋涵、機井房、管道等,要進一步加大管護力度,及時搞好修補,切實做到管護制度、管護人員、管護隊伍和管護經費“四落實”,提高專案建設成效。對專案區內被毀、被盜的機井房門窗、電線、電纜裝置等,要及時搞好修復、配齊,確保生產需要。

三是按要求完成開發建設任務。 對節水噴灌面積不足的專案,有關鄉鎮要多方籌措資金,抓緊時間按要求補足、補齊,並搞好配套完善。對林家村鎮專案區內泰薛路以南專案區內部分路段未成活的樹木,今冬明春要全部補齊,確保成活。

四是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制。 由農工辦、開發辦、財政、審計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從7月3日開始,再次深入各專案鄉鎮,逐項搞好檢查,把當前存在的問題明細出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與各專案鄉鎮簽訂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管護責任書,將管護責任進一步明確,確保專案建設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