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範文彙編六篇

工作報告 閱讀(1.9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範文彙編六篇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1

這半年一直在奔波中。從央視到世界新聞報,再到深圳電視臺,再回到北京來。打一槍換個地方,在各種戰壕間匆忙遊走卻到哪裡都無所適從。在大學生活進入倒計時階段,任何回顧性的文字都難免要帶上一些個有氣無力的喃喃自語,以此給自己一點慰藉並作嚇唬低年級的小輩們。這種唬人的念頭其實很多人都在醞釀,只不過最後大多在"我很賣命實習很圓滿"中收場。我無意於用這種方式浪費看客的感情,不過借這個機會,靜下心來好好梳理下半年來自己的軌跡。一半是例行差事,一半是發洩。

新聞系畢業的學生在工作後多年,大多會有種走上不歸路的自我放逐感。當然,前提是他還在媒體圈子裡混。我這人並沒有多少高瞻遠矚,連當初進新聞系也是在陰差陽錯的恍惚中完成。不過在這個準圈子裡混了三年,自然也沾染了一些圈子裡好大喜功的習氣。二零零四年七月,在教二那個明亮教室的講臺上,雷蔚真老師負責代表學院向臺下二十五個懶散且孩子氣十足的學生宣佈你們的實習開始了。我的位置距離雷老師不是很遠,在這個重要時刻,雷老的表情被我很不小心但很忠實地記錄下來。這是一種複雜的表情,一種過來人的故作鎮定和一絲狡詰。臺下這批學生的實習以及以後的命運,似乎早已在他的意念之中——至少看起來是這樣的。對於實習,臺下的學生看起來有很多選擇,不過實際上就兩種:決定工作的,去央視新聞中心實習,為的是畢業時能在那裡留下幾個;想考研的,自己找個地方弄份實習鑑定有大紅公章就行。我當時就知道這是新聞人的試行放逐,為了見識一下我泱泱大國第一大臺的風範,我沒多想就選擇了前者。於是在七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我被告知我的發配接收地是央視新聞中心編輯部時段一組。

所謂時段一組,就是早間組。所謂早間組,就是夜班。夜班組三班倒,也就是說幹一天休息兩天。這個待遇很是不錯,搞得我上鋪的小C很是豔羨。我得以將夜貓子的習性在夜間央視方樓二層發揮得淋漓盡致,白天則回到宿舍矇頭睡覺。現在回想起來,這種生活實在有悖人性。我現在回憶那段時光,馬上感覺有千萬個蒼蠅甕地衝進腦袋並將其吞食。人說睫毛長的人愛睡覺,我睫毛長,但根據多年生活經驗,我瞭解自己並不是很嗜睡的人,我能一次性熬個48小時不睡覺,但我卻始終沒法適應沒48小時就要倒一次生物鐘的生活。我沒有熬過幾個班就開始疲倦並開始怠工。到最後雖然我的怠工並沒有影響我留下的可能,但幾個月下來我欠下的睡眠帳最終讓我選擇離去。

在早間組值夜班,所謂長夜漫漫,無心睡眠。其實我是有心睡眠而身不由己啊。工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地方臺用衛星傳送過來的稿子放到對編機上重新編輯一下。這個工作沒什麼挑戰性,因此我的鬥志在無用武之地的情境下開始休養生息。說到這裡要提醒諸位看官:想做事的兄弟,就找點挑戰性的工作,不然鬥志會很快消磨光,等哪天你想振作一下都找不到感覺了。我就在那裡無意識地消磨著我的鬥志。看看HBO的電影,翻翻欄目組的雜誌自得其樂。每每自感無聊之時,就開始做起未來的春秋大夢來。我開始規劃自己畢業後的生活:錢多,活少,逍遙,有自己時間可以搞點私活。按照這個標準看,央視編輯部的日子也是過得的。只是最終我實在沒法忍受那萬惡的夜班,只得拜拜了。

在這期間,我還跟CRI的《世界新聞報》有過一段短暫的邂逅。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看到她的招聘啟事就投了份簡歷。後來就被通知筆試,然後面試。很輕鬆的搞定了一切,然後過去上班。主編對我也是頗為照顧,他安排我跟他做頭版。在MSN上我跟他說前輩您要多多照顧我,他回話說沒問題你很有靈氣。現在想起來,在一個新環境中領導這種賞識還是相當難得的。以後我還碰到過一些領導就沒那麼好了。於是我又得出個結論:在別人瞧得起你的時候,千萬別瞧不起人家,等到你之後被另外的人家瞧不起時,你會很懷念被人瞧得起的時光。這結論對於找工作的人來說很是重要,遺憾的是我當時竟以為有央視的夜班在手,工作便不用發愁,參加CRI的招聘只是練練兵而已。當然,報紙本身有它自己的侷限,我知道這個事情做不大。於是帶著半分糊塗和半分理智,我向主編提出我要回去考研。主編有些愕然,他肯定明白這是個託辭。當然我也知道在他看來,這無意於一種背叛。在我留下工作證走出CRI的大門一剎那,我有些莫名的悵然,又有點莫名的釋然。

這種不痛不癢的日子一晃就是半年,我逐漸從央視夜班的迷夢中甦醒過來。這裡只會不定時地發一些錢,沒有三保一金且不解決戶口。工作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我並沒什麼感受,難道就是央視三天一倒的夜班?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必須要從頭開始找工作。我被迫開始照相,做簡歷,去招聘會,到處亂撞。這屆畢業生找工作的形勢並不好,同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我和所有人一樣感到彷徨,絕望。而實際上我到底要找什麼樣的工作,我心裡並沒底。直到深圳電視臺的出現。我現在已經記不得是怎麼得知深圳臺招人資訊的。在一個陽光有些刺眼的下午,我去中關村陪一個朋友看筆記本,順便去了趟北大。在一個古色古香的木樓裡,我漫不經心地填寫了他們發給我的報名表。之後的第二天傍晚,他們通知我去深圳大廈參加筆試面試。我去了,依然是有些漫不經心。試的題很空,什麼記者應具備哪些素質,媒體應該怎麼有競爭力之類,都是博士論文的題目。我答起來竟毫無感覺,四道大題竟只用千把字答完了。接著就是面試,HR問我喜歡做哪類新聞,我說做時政類,他說做民生類你幹不幹。民生?我只在南方週末上看見有個民生版,似乎也有些深度,做起來也應該不難。於是我馬上表示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我瞭解下層人民生活疾苦云云。HR略略點頭,跟他旁邊兩位同伴說還需不需要問其他的,另兩位均表示沒有問題。臨走告別時,一位副考官衝我笑了笑,我知道這應該是個好兆頭。

十二月底的筆試面試,等到一月中還沒結果。同考的人曾打電話過去詢問,那邊說集團正在高層換血,需要緩一緩。我已託人買好了回家的車票,一月十九號。就在我準備收拾東西準備回家的時候,深圳電視臺給實習訊息了。一個年輕的聲音通知我在三十一號之前趕過去報到並開始實習,時間是一月十七日上午十時二十分。

在家過了一個禮拜神仙的日子,二十七號,離過年還有十天,我卻不得不坐上南下的火車。到達深圳後找電視臺還頗費了一番周折。深圳電視臺,現在全名叫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在深圳卻有著三處辦公地點。我的住處,電視臺的招待所,在深圳東面的羅湖區,而工作的廣電大廈,卻在深圳西頭的福田。這樣,我每天都在要坐著大巴穿越這個城市的東西。我是厭惡坐公交車的,但這是生活,由不得我的,只能忍忍了。不過等真正開始實習之後,才知道這原來只是個很小的case。

我被告知分到了都市頻道的《第一現場》。去頻道報到,總監說了很多,大意就是年輕人要多下基層鍛鍊之類。不過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她說新人必須要在一週之內上手。這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我畢竟是科班出身。不過說實話我在學校確實沒怎麼動過機器的,我指的是攝像機。至於對編機,我在央視已經玩了半年,早已不是問題。但這裡的人告訴我,他們已不再用對編,在他們的節目生產線上,已經普及了索貝非編系統。這套系統我在央視時曾接觸過,在那裡的最後一個班我還用它編過片子。我認為這並不是這玩意有多麼先進,很多的bug,跟adobe的premiere比起來簡直差遠了。原本我認為這是個垃圾軟體,不想中央臺用了,地方臺便一窩蜂地跟著用。後來一個主編告訴我,一個領導一拍腦袋,深圳臺便成了中國第一個實現硬碟播出的電視臺。幾億元人民幣的投入,並沒有收到多少立竿見影的效果。由於這套系統太不成熟,加上硬體上的瓶頸,硬碟直播只能是水月鏡花罷了。

所謂第一現場,實際上是全國各城市興起"民生新聞風"的產物。這類節目,多是反映老百姓生活冷暖,投訴糾紛,因此節目多為曝光新聞為主。現在比較知名的有《南京零距離》、《1860新聞眼》等等。這類節目收視率高,但成本很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整日奔波於城市的大街小巷。《第一現場》的採編一共有五十多人。按照領導的安排,我加入了這支龐大的採編隊伍。

很快便來玩真的了。第三天我便被派往關外去做一個不幸家庭的採訪。夫妻二人在深圳打工,丈夫患上了尿毒症,毒素沒法通過膀胱排出,肚子鼓得像只氣球。現在丈夫的父親想把自己的腎捐出來,這樣可以將尿毒症根治。但這個手術費需要十萬,小夫妻倆現在窮得家徒四壁,還有個九歲的女兒要上學。只得向媒體求助。這是我第一次出來做採訪,大約花了一個小時時間搞定。回來之後片子也很快編出來了。我認為還是比較客觀地報道了這個事,但主編看了過後認為稿子寫得太正,煽情不足。這是我的軟肋,我向來不濫情,但如今為了救人必須要我必須要犧牲本性。等到片子播出後,果然沒見到什麼反響,我有些沮喪。不過十多天後那對夫妻打電話給我們說,節目播出後,有個國小決定無償贊助他們的女兒讀完九年義務教育。這個有些遲到的訊息多少還是給了我一點安慰。

這樣溫情的料並不是每天都能遇上的。後來我跟同事又合作做了幾個片子,都是些......我也忘了。亂七八糟的,民工街頭討薪被打,老乞丐街頭受凍,如此等等。我一個北人——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我是個"中部人" ,把中國地圖上下對摺,我老家就在這折線上。但因為人文地理學家們並沒有提出"中部人"的說法,其結果便是這批人到了北方像南方人,而到了南方,便成了北方人。於是我在這裡便以北人自居,操著一口帶些京腔的普通話穿梭於一群南人之中——我一個北人,早已習慣了不緊不慢、伸屈自如的北京,面對這個大街上充斥著挾著大小公文包匆忙奔波人流的城市,多少會顯得有些不適。

接下來便是一系列的暗訪,街頭聚眾賭博,親歷關外黑診所,深大西街妓女當街叫賣追蹤。我雖然討厭這讓人不死不活的工作,但這種體驗式的暗訪卻讓人給人不少意想不到的刺激。去清水河商業街抓賭一節,我們被當地馬仔盯上,倘不是報警在先,恐怕就難以脫身。深大西街抓嫖,我們沒被窯子的馬仔打倒,卻被第二天當地派出所的"壓驚酒"灌倒。最搞笑的是在黑診所中,我的三位同事都被那裡的醫生診斷得了性病,並一口咬定他們肯定出去嫖過。當我們回臺後,所有人見著我們都在壞笑:你個性病。

寫到這裡,我突然被告知本屆學生將不用上交實習報告。於是這個流水賬的帖子也該就此打住。那些抓嫖抓賭的細節,以後有空再說吧。

我以回京寫論文的理由在月底撤離了這個城市。如今我坐在電腦前,悠閒的敲打著熟悉的鍵盤,本想完成當初院裡定下來的任務,現在看來不必了。那就謹以此筆流水賬對我此半年來作一了結吧。那天在QQ上跟第一現場的老記者說,深圳此行,我有兩個收穫。一是老天賜與我幾個不錯的朋友,他們比我大六七歲。他們老練,但不世故。為人真誠,卻不失於意氣。我們因生活來到了深圳,又因理想走到了一起。其二,在城市的草根深處行走,讓我擁有了真正面對現實的勇氣。那記者回復:

其實現實社會沒有什麼可怕,到最後始終是要面對的,大學畢業只是又拿到了社會大學的錄取通知而已,而且這個大學永遠沒有畢業的時候, 不用擔心。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2

一關於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desk裡,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裡,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裡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work裡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臺裡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裡面出現“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後,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採訪教統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局長李國章出現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採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穫。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採訪。

教統局的IO又表示說李國章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採訪。在採訪完畢後,記者們大多數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資訊,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覆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聞怎麼報。再打電話回各自的臺裡向採主報料。在這次報料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採主說李國章沒有迴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說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體的記者這樣報料回她的臺裡的,所以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迴應的,就這樣跟採主說了。採主當時沒有說什麼,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帶和音訊先傳回臺裡,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後,採主再打給我說,其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是迴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是說得方式比較婉轉,所以以後的採訪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分析,要注意聽被採訪物件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要繼續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涵,就是這樣靠記者挖掘出來的。

後來漸漸多了自己採訪的機會,每次的採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幸好記者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說,剛開始採訪時,問的問題關聯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於絕對,令到被訪物件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後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採訪物件,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裡緊張得被訪物件回答什麼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跟進問下去。後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麼自己不熟悉的採訪物件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裡,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麼小的地方就有那麼多的媒體,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動機:

學習了新聞專業有一年半的時間,對以後能從事記者職業非常榮幸,也十分熱愛,甚至可以說是更多的是憧憬。通過對新聞寫作和新聞理論以及新聞編輯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似乎理論缺少了實踐也不甚完美,有時甚至只能是空談。於是在本學期的實習階段,想通過自己的實踐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應用相結合,在新聞採編的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別是新聞寫作方面總體把握的能力和新聞敏感。在電視臺實習的過程中,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目的策劃和錄製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增加對廣播電視的知識,以期能為以後從事新聞職業打下更好的基礎。

二.實習目的:

瞭解報紙出版的過程、學習新聞寫作的採編流程,對其進行分析,並結合所掌握的理論達到提高自己對新聞認識的目的。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目的策劃和錄製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

三.實習任務:

新聞採編和欄目策劃以及錄製

四.單位概況

1.基本情況: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路29號旭捷大廈(中華新聞報社)

北京海淀區萬壽路乙十五號南樓二層(中國教育電視臺)

2.單位簡介:《中華新聞報》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中央級媒體,創刊於1993年5月5日。作為全國新聞行業的權威性報紙,中華新聞報的定位是:立足傳媒界、報道傳媒界、服務傳媒界、開拓界內外。由於覆蓋了全國各地的報刊、電視臺、電臺、有線電視臺、網路媒體、新聞傳媒教育部門、新聞傳媒研究機構,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廣告部門、廣告中介單位、傳播策劃公司、新聞器材產銷企業等,中華新聞報被譽為“媒體中的媒體,新聞中的新聞”。

中國教育電視臺(cetv)創辦於1986年,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視臺,隸屬於教育部,接受國家廣電總局的行業指導。

五、初步認識:

報紙是一種輿論工具,它對於社會輿論導向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和攻關階段。報紙內容堅持的四個基本點——時政新聞是支點,娛樂新聞是亮點,社會新聞是賣點,經濟新聞是看點。我有幸在《中華新聞報》的時政專題部,能夠多的瞭解社會的現狀和表象。電視有聲色全貌的優勢,通俗易懂,受眾範圍較廣,所以在輿論引導和資訊傳遞以及教育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顯,實習期間,我在教育電視臺的《公益》(《點燃希望》)和《孕嬰專家》以及新創辦的《奇羅星》欄目組學習過一段時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羅星》的策劃和拍攝過程,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個電視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順利播出。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動機:學習了新聞專業有一年半的時間,對以後能從事職業十分榮幸,也十分熱愛,甚至可以說是的是憧憬。通過對新聞寫作和新聞理論以及新聞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似乎理論缺少了實踐也不甚完美,有時甚至只能是空談。於是在本學期的實習階段,想通過自己的實踐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應用相結合,在新聞採編的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別是新聞寫作方面總體把握的能力和新聞敏感。在電視臺實習的過程中,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目的策劃和錄製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增加對廣播電視的知識,以期能為以後從事新聞職業打下更好的基礎。

二.實習目的:瞭解報紙出版的過程、學習新聞寫作的採編流程,對其進行分析,並結合所掌握的理論達到提高自己對新聞認識的目的。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目的策劃和錄製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

三.實習任務:新聞採編和欄目策劃以及錄製

四.單位概況 1.基本情況:位於**市**區**路**號**大廈(**新聞報社) ****區**路**號南樓二層(中國**電視臺) 2.單位是**全國新聞工協會主辦的中央級媒體,創刊於1993年5月5日。作為全國新聞行業的權威性報紙,**新聞報的定位是:立足傳媒界、報道傳媒界、服務傳媒界、開拓界內外。由於覆蓋了全國各地的報刊、電視臺、電臺、有線電視臺、網路媒體、新聞傳媒**部門、新聞傳媒研究機構,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廣告部門、廣告中介單位、傳播策劃公司、新聞器材產銷企業等,**新聞報被譽為“媒體中的媒體,新聞中的新聞”。 中國**電視臺(CETV)創辦於1986年,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視臺,隸屬於**部,接受國家廣電總局的行業指導。

五、初步認識:報紙是一種輿論工具,它對於社會輿論導向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和攻關階段。報紙內容堅持的四個基本點時政新聞是支點,娛樂新聞是亮點,社會新聞是賣點,經濟新聞是看點。我有幸在的時政專題部,能夠多的瞭解社會的現狀和表象。電視有聲色全貌的優勢,通俗易懂,受眾範圍較廣,所以在輿論引導和資訊傳遞以及**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顯,實習期間,我在**電視臺的《中國**電視臺》進行了三個多月的實習。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5

一. 關於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desk裡,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裡,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就要打回臺裡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work裡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臺裡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裡面出現“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後,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採訪教統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局長李國章出現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採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穫。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採訪。

教統局的io又表示說李國章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採訪。在採訪完畢後,們大多數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資訊,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覆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聞怎麼報。再打電話回各自的臺裡向採主報料。在這次報料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採主說李國章沒有迴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說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體的這樣報料回她的臺裡的,所以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迴應的,就這樣跟採主說了。採主當時沒有說什麼,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帶和音訊先傳回臺裡,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後,採主再打給我說,其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是迴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是說得方式比較婉轉,所以以後的採訪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分析,要注意聽被採訪物件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要繼續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涵,就是這樣靠挖掘出來的。

後來漸漸多了自己採訪的機會,每次的採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幸好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說,剛開始採訪時,問的問題關聯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於絕對,令到被訪物件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後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採訪物件,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裡緊張得被訪物件回答什麼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跟進問下去。後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麼自己不熟悉的採訪物件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裡,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麼小的地方就有那麼多的媒體,一條新聞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通常都是行家爭相交流的物件,在業內很受尊重。

當一個,在體力和腦力上要付出很多,當一個香港的,要付出的是雙倍的體力和腦力,這也是香港媒體競爭的激烈情況所決定的。記得年前在維多里亞公園,做特首曾蔭權的直播的時候,和攝像師就像洪流一樣,圍著曾蔭權,大家都是想要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和同行的都被踩爛了鞋子,甚至連褲子都被扯破了。

專題部——專供我啃帶子的聖地

專題部一週出兩檔節目,一個叫《香港刺針》,由樑文道主持。專門針對熱門的事件,主持和嘉賓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形式有點類似鳳凰臺的《鏘鏘三人行》,不過不同的是,《香港刺針》的節目裡面還會插入對這個談論的題目做製作的外拍,另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不是單純的talkshow。另外一個是《時事寬頻》,是類似於香港電臺的《鏗鏘集》的一檔專題節目,相對《香港刺針》來說,《時事寬頻》的題材更為廣泛,可以是當前的新聞熱點,也可以是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週,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一週的收穫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於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製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有時,在們有空的時候,會跟他們交流國內和他們不同的製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國戲曲、sars系列,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目前還沒有辦法涉及的區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製作的方式,如何採訪,怎麼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很少。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製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於我來說,這一週,也是自己進步最大的一週。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一些採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實習後感:

在實習結束的最後一天,採訪主任請我們幾個實習生聚餐。在餐上,他對我們說了一番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說,這個行業就像是參加一個馬拉松比賽,很艱苦,獎品再豐厚也只能到了終點才能拿。起跑的快慢並不重要,在於的是你去跑的這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人去幫你,是不是能勝利,都是靠你自己。他曾經見過不少人,在剛起跑的時候,跑得比別人快,但是中途因為誘惑太多,而中途退出,或者是被人追上。相反,有很多一開始跑不快的選手,他們一直都在堅持著,跌倒了再爬起來,跌倒了再爬起來,一直跑到終點。

我想,這段話,不單單是對於一個來說,也是對於人生來說的。人生也就是一場馬拉松,怎麼跑,都在於自己。要送給自己一個怎麼樣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6

實習過程中,實習生既是一名學生,又是一名記者,在他們身上融合了上述兩種角色。實習的過程也是他們由已經習慣了的單純的學生角色向既是學生又是記者(或相關工作人員)角色轉化過渡的過程。學生角色是實習生業務能力欠缺以及實踐經驗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新聞專業學生一般在大二、大三開始實習,甚至有些學生在大一暑假就進入了實習單位。因而媒體中實習生普遍的情況是:年齡較小,專業知識尚未系統學習和掌握。

同時,在實習初始階段,還有不少實習生囿於自身的學生身份,在接受和實施新聞採訪任務過程中,常表現的過於拘謹或怯懦。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影響到了學生快速進入實習角色。其實,處於實習期的“學生”已經完全不同於在學校課堂裡學習的學生。首先,他們接受來自實習單位和學校的雙重管理,既要遵守實習單位的勞動紀律和實習準則,又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其次,在採訪過程中,實習生同樣承擔了記者的身份。對記者的採訪活動,人們普遍存在著心理期待,會以看待專業記者的眼光來審視實習生在採訪中的言行。因此,實習生們普遍存在如何快速進入實習活動中多重角色的問題。

新聞採訪過程中,上述實習生比較容易出現的緊張、掌握不到話語權等情況,除因不熟悉業務工作導致提問技巧生疏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其對於自我身份和角色的不確定,無法完全進入記者角色,而在採訪時屢有“身份低於受訪者”的顧慮,尤其是當面對某部門領導或者地位身份比較高的受訪者時,“害怕問錯問題”、“領導的說法不允許被質疑”等想法更使其不敢插話、不敢追問,而常常由被採訪者主導談話,以致全盤接收受訪者的意見。一般而言,由於意識到自己的學生角色,實習生在採訪時經常會比較有禮貌,這一點會使受訪者的談話意願增強。而當得知記者僅僅是實習生時,多數受訪者會更有耐心,甚至可能會以包容或提攜的態度提點其應從何處著手做功課,並對專業知識進行更加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角色也會為實習生的採訪活動帶來幫助。

對策探討:堅持“做中學”,“錯中學”

實習的過程,是實習生不斷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逐步成長的過程。因為環境的差異,實習生在新的工作情境中需要應用與在校時截然不同的學習策略,要堅持“做中學”,“錯中學”。

(一)“做中學”首先,注意在資料收集整理過程中積累知識。簡單來說,由於實習初期實習生並不熟悉採訪工作,所以,每一次採訪前的“做功課”,也就是資料的蒐集、整理和消化,對其認識採訪路線進而加強提問深度與現場反應速度均有極大幫助。這樣的工作日積月累,有利於實習生建立未來專業工作所需要寬廣的知識面。其次,注意從與受訪者的積極互動中獲得能力訓練。除了蒐集資料外,與受者的積極互動也可以成為實習生學習和提高的重要途徑。對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學生而言,與實習相關的新聞採訪可能是他們人生中首次與大量陌生人接觸、交談。因此,在不同採訪情境中的“如何稱呼受訪者”、“面對不同受訪者應持何種態度”、“如何引出和展開話題”等內容,對於實習生而言,是問題更是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同樣也是實習生的成長過程。再次,重視記者的指點。實習生普遍認為,“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對的老師或者前輩,那麼在他的指導下,你的前途是很光明的”。確實如此。記者對於實習生的指點內容非常全面,幾乎會涉及所有的報道訓練———新聞價值判斷、採訪提綱擬定、採訪技巧、新聞寫作等各方面。因而,實習生不能滿足於給記者當“跟班”,要學會獨立思考和發現問題,有問題主動詢問,這樣實習單位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

(二)“錯中學”實習生應將困難及批評視為敦促自身成長的動力。面對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遭遇的批評,實習生出現失落、沮喪的情緒難以避免,但是在沮喪過後要及時給自己打氣。別人的批評針對的是實習生的不足,這些批評中可能包含了有關如何改進的建議,所以需要引起重視。如果批評話語中沒有包含建議,實習生應該主動探尋相關問題的解決之道。只要對於實習中的實踐經驗、教訓進行及時總結,具備從錯誤和批評中汲取經驗的勇氣,使困難及批評成為敦促自身成長的動力,多數實習生在實習階段後期都能取得較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