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語文知識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愛好 閱讀(1.02W)

語文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後我們都要用到語文的知識,做語文知識手抄小報是一個學習語文的方法。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的語文知識手抄小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語文知識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語文知識手抄小報賞析  語文知識手抄小報資料:語文給我的啟示

生活處處有語文嗎?對於這個問題,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人與人的交流,無非是語言與文字兩種方式。在這兩種方式中,用的都是字詞、語句,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語文中的字片語成的。若你在語文閱讀中能夠積累更多的好詞妙句,那麼你的語言將添上色彩。除此之外,語文閱讀中應該深入理解,領悟每一個詞、每一句話、乃至每一段,閱讀報紙、與人聊天時才不會出現不明不白、走馬觀花的情況。例如:別人講了一句:“那傢伙兩面三刀,絕對信不過!”你連“兩面三刀”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就只好不懂裝懂地點點頭,應和聲:“對呀!“這樣,你也只能怪自己沒有學好語文了

除了人與人的交流以外,語文還是我們情感的調味料。在你失落時,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可以讓你的身心在“美”的意境中陶醉,喜悅的浪潮將溼潤你的'心靈,將原本的悲傷、失落拋之腦後;當你十分愉快時,一篇抒情悲壯的文章將在你的心中掀起萬丈波濤,給予你心靈最大的震撼,讓你黯然淚下。由此可見,語文還能調製你的生活的“味道”。

語文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是生活情感的調味料,還是生活的指路燈。對於這一點,我深有感觸。當我被別人誤會時,《論語》中孔子說過的一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讓我恍然大悟:對呀,清者自清!我又何必在乎別人的看法呢?我應該做一回“君子”!當我覺得理想過於遙遠,似乎無法實現時,流沙河先生筆下的《理想》告訴我:“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接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不對,理想要折磨我,我怎能輕易屈服呢?它越要折磨我,我就越要取得成功給它看。於是我馬上握住筆,開始奮鬥!當……語文總能在我迷路時,告訴我方向,讓我更好地生活。

沒錯,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是生活海洋中飛躍的一串浪花,光彩奪目。它不僅點綴著生活,而且服務於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是語文學科不盡的源泉。因此,學習語文,認知生活,領會生活的真諦,是每一個人必須認真面對的!

  語文知識手抄小報內容:龍的傳說故事

苗族,作為中華56個民族中的一員,對龍的崇拜並不亞於漢族,苗族人民對龍有著許許多多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苗疆腹地的臺江遭受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旱災。河水斷流了,水井榦涸了,田土絕收了,山上的樹木全死了,很多人因為沒水可喝也相繼死去。為了找水,為了拯救這些無助的村民和這片乾涸的土地,人們四處找水。雖然,歷盡了千難萬苦,但天照樣幹,地照樣渴,人們照樣沒有水喝……

村子裡有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母親70多歲了,雖已白髮蒼蒼,卻心地善良;兒子20出頭,為人正直勤勞勇敢,但還未談婚論嫁。兒子很孝敬母親,母親也十分疼愛兒子。看見人們焦急地四處找水,母親便對兒子說:“兒子,你也出去找水吧。”兒子說:“我去找水,誰來照顧你啊,要知道找水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母親說:“為了找到水,為了讓鄉親們得救,你應該出去找水,只要找到水,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在母親的極力勸說下,兒子含著熱淚依依不捨地告別了母親,踏上了找水的艱難路程。他不畏山高路陡,不顧雜草叢生和荊棘滿地,找啊找。幾天過去了,儘管他精疲力竭仍然一無所獲。有一天,他來到了一座險峻的山峰,剛坐下來稍稍休息。

忽然,他看見不遠的一處懸崖峭壁下有一叢十分茂盛的青草。他想,天這麼旱,山上的草木幾乎枯死了,為什麼這草如此的茂盛?他斷定這裡一定有水源。於是他艱難地爬了過去,用力把那蓬草拔了出來。頓時,奇蹟出現了。一股清泉噴湧而出,並且越流越湧。泉水流過了山崗,流過了田野,流進了村民的心田。

村民們得救了,大片乾涸的土地又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原來,這股清泉是龍潭的泉眼,龍王就盤踞在這崇山峻嶺之中。因為這位年輕人把龍潭的水給放了,因而得罪了龍王,龍王要懲罰他,要他變成一條永遠臣服於龍王的龍。於是,這個年輕人回到家後,晝夜不思油鹽,只想喝水,並且水量驚人。

他年邁的母親每天為他端水,開始用小碗、大碗,後來用小桶、大桶;再後來,乾脆扶著他來到村邊的井口,小井喝乾了喝大井,大井喝乾了就來到了清水江邊。就這樣,他不分白天黑夜、不論颳風下雨地喝水。一個漆黑的夜晚,瓢潑的大雨下過不停,一聲炸雷過後,這位年輕人突然變成一條青龍躍向了江心……

這位年輕人走了,他的母親很傷心,她哭啊哭,哭腫了雙眼。因為她的兒子是為大家而死的,因此大家都來照顧她,讓她度過晚年,為她養老送終。同時,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年輕人自發地來到江邊為他磕頭燒香、感激他的大恩大德。據說,現在臺江的施洞、老屯一帶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五日的“龍舟節”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年輕人。

由此看來,苗族人民對龍的崇拜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對苗族來說,龍除了具有一種至高無上的神的力量以外,還是一種精神源泉,一種圖騰和信仰,更是一種喜慶和吉祥。雖然,苗族沒有像漢族那樣,把龍當成統治階級的最高統治者,但同樣把它當成崇拜的偶像。

關於這點,從苗族青年遊方對歌的歌謠中可以得到印證:“回家了阿妹,明晚來相會,莫要等你像條龍,等得人心亂哄哄”、“等你等得好心焦,好像等得龍一條……”等就足以證明,龍在苗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的確,臺江當地的苗族,對龍是相當崇拜的,除了農曆五月二十五的“龍舟節”以外,還有臺拱一帶正月元宵的“玩龍燈”以及遍及臺江的“接龍”習俗和老人死後安埋要選“龍脈”等無不充滿著對龍的圖騰與崇拜。

總之,龍是苗族人民心目中聖潔的“神”。我們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說,苗族關於龍的傳說,關於龍的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