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元宵節黑板報素材簡單又好看內容

愛好 閱讀(4.85K)

黑板報是比較好的一種宣傳工具,做元宵節黑板報可以讓我們學習到一些元宵節的相關知識。下面是小編找來的元宵節黑板報資料,一起來看下吧!

元宵節黑板報素材簡單又好看內容

元宵節寄語

1. 元宵祝福,我最有料。健康和麵,適宜老少。快樂擀皮,闔家歡笑。真誠作餡,友誼味道。熱情為火,吉星高照。團圓為鍋,快樂開道。彩鈴為樂,心意送到!

2. 月光如水洗流年,輝映九州情相牽,元宵佳節喜相逢,不醉不歸勝神仙。燈火通明不夜天,人潮鼎沸無人眠,爭賞花燈猜燈謎,樂享元宵閤家歡。元宵佳節,幸福相會,共享盛世,歡樂今宵!

3. 月兒圓圓掛在天上,元宵甜甜咬在嘴上,祝福深深寫在心上,祝我的朋友:月圓人圓事事圓;人安家安事事安。團團圓圓每一年,平平安安每一天!元宵節快樂。

4. 元宵節到了!朋友,我對你的思念,就像這元宵一樣,塞得鼓鼓的,捏得圓圓的,煮在鍋裡沸了,盛在碗裡滿了,含在嘴裡,呀,太甜了!元宵快樂!

5. 緣緣緣,圓圓圓,願願願,祝願千里簡訊傳,幸福美滿載祥瑞,元宵佳節情意濃,祝你開開心心好人緣,平平安安美夢圓,吉吉祥祥多金元,元宵節快樂!

6. 用相聚作粉,以團圓為陷,包住彼此的思念,讓溫暖融化在心間,共吃一口熱騰騰的湯圓,感謝此刻有你在身邊。元宵節,恭賀團圓。

7. 我用十分誠心,九分真心,八分愛心,七分舒心,六分適心,五分開心,四分小心,三分用心,二分童心,一分盡心煮碗湯圓送給你,祝元宵快樂,永遠開心!

8. 正月十五元宵節,祥歌歡唱不停歇;張燈結綵喜盈門,歡聲笑語連不斷;舉杯邀月慶團圓,歡歡喜喜樂陶陶;喜上眉梢送祝福,美好連連情誼濃;祝君元宵樂開懷,自在逍遙福無邊!

9. 元宵月圓春花開,祝福踏月急趕來,給你好運最開懷,願你開心最實在,煩惱憂愁早淘汰,幸福和美最關愛,成功之船在等待,祝福你元宵佳節最愉快。

10. 午夜人散盡,花好月圓家人團圓,群燈吐豔你最“好”。寄去相思和祝願,網中情緣願夢“圓”。

11. 遠方的你還好嗎?在這個思念的季節裡,改變的是我的容顏,不變的是永遠牽掛你的心!元宵節到了,真心祝你佳節快樂,每天樂呵呵!

12. 元宵節是個重要節日,過了十五才算正式過完了年。元宵節始於漢代,盛於明朝。南北朝開始舞獅子,唐代盛行觀燈,到了元朝秧歌開始普及於民間,清代的元宵節內容最豐富。元宵節,各地習俗不盡相同,有的觀燈會、踩高蹺、劃旱船、舞龍舞獅,有的扭秧歌、猜燈謎、放煙火、賽龍舟,不一而足。天上明月一輪,地上彩燈千盞,閤家團聚吃元宵,熱熱鬧鬧過佳節,可謂龍騰虎躍,其樂融融。

13. 甜蜜做餡,用濃情包裹,加入無憂水,點燃吉祥火,讓快樂沸騰,在幸福的大鍋,盛一碗美滿的湯圓,看在眼裡是喜,吃在嘴裡是樂。元宵佳節,願你生活美滿樂無邊,事業興旺好運連!

14. 嘯天的禮花燦爛無比,綻放在天空五彩斑斕。街邊的花燈目不暇接,輝煌的採光飛流急轉。萬家的燈火搖曳快樂,潔白的湯圓細品慢嚥。祝君甜蜜開心笑,全家團圓過元宵。正月十五好熱鬧,星光燦爛月亮笑。

傳統佳節元宵節作文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宵節,聽爺爺說:“正月十五是點燈節。誰家生了男孩必須在臘月十五的宗氏祠點上一盞燈,一直點到正月十五。這表示宗氏又添了一口丁了。”真是重男輕女。現在可不時興這個了。

正月十五,太陽一下山,花燈都亮起來了,漳州立刻變成燈的海洋,夜幕一降臨,到處都是人流了,男女老少,個個滿臉笑容,我們全家向花燈集中點——中山公園走去。當我們來到中山公園,看到的是花燈海洋,人山人海,我們隨波逐流,觀賞著各式各樣的花燈:有飛龍噴火;獅子玩球;鯉魚吐珠;龍鳳吉祥……真是千姿百態。

“轟!轟!轟!”啊!人民廣場放煙花開始了,人們往人民廣場的方向望去,看到天邊是五顏六色的煙花,真像仙女撒花,美麗極了,人們無不歡呼雀躍,感到無比快樂,幸福。

花燈,煙火,笑臉,呈現了漳州繁榮、和諧的景象。

傳統佳節元宵節作文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就要到了,我們一家人興高采烈。我聽說晚上將有一場煙火表演。我們去看了煙火。我和哥哥興致勃勃地早早來到海邊公園,想找個好座位。沒想到那些爺爺奶奶佔了好位子,到處人山人海,大概湛江市的人都擠到這裡了。

“轟!”流星般的火焰從天而降,人們歡呼雀躍,只聽主持人說:“煙火表演現在正式開始。”。很多五顏六色的條紋浮了上來,“嘭嘭……”一束束火焰騰空而起,色彩斑斕,形態各異,有的像愛情,有的像瀑布,有的像流星,閃爍著,彷彿在說:“祝你萬事如意,平安無事。”

看完火苗,我們回家包餃子。我先把皮壓成圓形,然後用勺子把花生餡放進皮裡,包成圓形。包完餃子,該煮了。把水倒進鍋裡。水燒開後,把餃子放入鍋中煮,然後加入一些糖。煮了幾分鐘後,我趕緊開啟鍋。哇,真香!我趕緊叫:“爸媽,快來看!我煮了餃子!”我小心翼翼地用勺子把亮晶晶的餃子放進碗裡,聞到了美味的餃子。我和爸媽迫不及待的品嚐餃子,感覺家裡做的比外面買的好吃。

今年的元宵節是最開心的!我喜歡元宵節。

傳統佳節元宵節作文

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有剪紙,生肖,元宵等。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

過元宵節當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的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人們把湯圓叫元宵,袁世凱知道了覺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嗎?於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湯圓,從此元宵又名湯圓。元宵的餡料有很多,有紅豆的、芝麻的還有綠豆的……

湯圓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裡,媽媽說:“小心點,別燙著”。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正好對面噴泉處有一個燈謎會,我吃完湯圓後就跑到對面的燈謎會去猜燈謎。燈謎會已經開始了,噴泉早已被人們圍的水洩不通。我抬頭一看,看見了一張謎條,上面寫著“一口咬掉牛尾巴”我立刻想起來了,這個老師講過,一“口”咬掉牛尾巴,口和牛加起來就是告,我擠進兌獎處,哈,果然是告字。我接著又猜對了幾個,經過一晚上的努力,我贏得了三件“戰利品”。

這次燈謎會讓我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傳統佳節元宵節作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

剛入夜,爆竹聲已響徹天空,禮花映亮了整個大樓。家家戶戶都出來放禮花,歡度節日。我家也不例外,我們一家:爸爸、媽媽、奶奶和我也出來放炮,爸爸先放了兩串大爆竹,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既包含了歡樂,也包含了興奮。然後我們又放了一些小炮:“中華小子”、“qq報喜”、“人仙果”、“足球炮”、“彩雷王”各個小炮竹在夜空中綻放出美麗的火花……可好看了!只可惜是這麼多的煙花造成了一定的空氣汙染,要是能有不汙染空氣的炮竹就好了!

回到家中我們又看了元宵晚會,眾多明星為大家帶來了又精彩又好看的節目:歌唱家宋祖英學習變魔術、賈玲演的小品《酸甜苦辣》、一位小提琴手能把小提琴放在身體任何位置、採用多種姿勢拉出優美的音樂;“旭日陽剛”組合再次登臺演唱了一首老歌;兩個小夥表演了雜技“耍球”:讓我記憶猶新:其中有許多高難度動作,它們卻做得那麼流暢,真讓我佩服!有一個動作是其中一個人站在另外一個人的頭上,兩個人邊走臺階邊拍球,八個小球在他們的手裡如行雲流水一般,令人賞心悅目!

在歡聲笑語中正月正元宵晚會落下了帷幕!

元宵節詩歌

那一刻

你從上古走來

穿越了五千年的歷史

你依然煥發著青春的光彩

長長的軌跡

記錄了華夏的文明

浩瀚的星海

凝聚了千古不變的血脈

華燈盞盞

宣示著你濃濃的情懷

燈謎排排

把一片春色剪裁

圓圓的月亮

把華夏兒女攬在身邊

小小的元宵

釋放了一家一戶那道不盡的愛

遊子在他鄉

曾為你無限地傷感

情侶的思念

猶如點點的星光無垠的燈海

訴不盡

思親的心倍加澎湃

道不清

千古輪迴痴心不改

多少文人騷客

吟詠你走過的時代

沉淪向上

糾結了一代代聖賢的情懷

多少詩詞經典

描繪了你的盛況

歡樂團圓

是你永恆的做派

孩童時

提著燈籠追著你滿街的跑

長大了

你在我心裡激起無限的感慨

是歷史的醇香

讓我把你和現實連線

不敢把你的美好獨享

敞開你的胸懷把你的底蘊wifi

正月十五

忘不掉那首《賣湯圓》的曲調

小小的我

記憶裡永遠迴響著人生最初的獨白

圓圓的元宵

滾盡了人生的百態

詮釋的

卻是滿腹的憧憬和美好的未來

月兒升起來了

圓圓的點亮了節日的燈火

霓虹閃閃

牽著我的情 我的思緒徘徊……

元宵節,被燈照亮了。

那些在朦朧中點亮的燈迷,

多麼像深深忘情的海岸。

燈節,

彷彿溫暖響亮的日子,

閃光中華韻學在初春裡。

如果不是搖曳的彩色夢境,

如果不是印著深長的心跡,

我以為我置身於大師級的藝術氛圍中,

元宵節溫馨的纏綿,

將湯圓的幻想裝滿。

這不是振撼斑斕的流彩,

也不是禁固放射光和熱的那點看景;

這是春節的元宵節的一種色彩。

火樹銀花

那是心情的綻放

元宵的繽紛

閃爍快樂的光芒

一年之始

第一個月兒圓的時候

燈會,湯圓

襯托了濃濃的情懷

月盈則虧

虧及必滿

繁華三千

帷幕終究退隱

過年的歡騰

元夕元夜元宵也罷

一個小的註腳

從月圓的這一刻

潮起潮落恢復如初

春的腳步

桃紅柳綠已蹣跚

如荼的盛夏

舉步熱浪已襲來

嚮往滿湖盡是黃金甲

月宮裡瀰漫著桂花香

凝眉間

梅花再鬧枝頭

詩的情懷

給了我寄託的遠方

一年使然

每每都這樣

不經意地翻過

元宵的燈火後

該做些什麼

每一年的思考

會謹慎你的人生

瓦坊網路傳媒

送給你元宵的祝福

新的規劃航線

不一樣的風景

屬於奮進的你

接受我當下的祝福

與你一路同行

元宵節

昨日的禮花還在心中狂舞

舞醉了愚人的夢

一種老調牙的文化傳統

喧囂下褪色的文明

王子般的奢侈

乞丐般的慾望

縱情與繁華

文明與傳統是那麼的不和諧

是誰在出謀劃策

一群罪人

今夜依舊禮花滿天

誰看到了繁華後的可憐

無知在蔓延

心裡長滿了荒草

這個地方充滿了淫穢

文明被看客褻瀆

燦爛的禮花背後

有一群野人在猙獰

元宵節古詩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

(唐)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樑橋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

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

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元夜有感

【作者:楊宛】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燈十里正迢迢。

閒閨驀地停杯憶,如許春光伴寂寥。

觀燈

【作者:朱純】

春色滿侯家,金蓮夜吐花。

香膏融絳液,細燼落金沙。

閃閃明珠箔,熒熒映碧紗。

煙凝微作暈,焰暖欲成霞。

綰結流蘇重,繽紛寶帶斜。

人看隘珠翠,月出讓光華。

遍列雕闌護,高張繡幄遮。

休言非敕送,吟對亦堪誇。

金陵元夕篇

【作者:鄭之文】

朱樓隱軫薄層霄,淥水縈堤蕩畫橋。

十里香風吹紫陌,一年明月始今宵。

今宵無處無蕭鼓,佳麗名都較得數。

美酒留連拚十千,少年歡笑唯三五。

三五年時二八遊,個儂無賴逐風流。

香輪寶勒紛填巷,翠燭紅燈擁上樓。

樓前九陌連三市,中有侯家通戚里。

千蝶春星舞袖翻,九枝夜閤歌鐘起。

歌舞唯應此夕陳,魚龍百戲競爭新。

銀花絳樹開千丈,佛火神燈照百輪。

花燈在處如人好,半醉筵前看鮑老。

何客燈前到肯遲,何人花下歸能早。

花下燈前出畫裾,衣香一路暗氤氳。

不知南陌人如月,且道東門女似雲。

雲移月墮歡難歇,虯水丁冬霜漸咽。

郎心尚逐紫騮嘶,妾意先憎烏柏舌。

歸去燒燈總不眠,含情脈脈定相牽。

餘宵冷焰留紅燭,明日芳塵拾翠鈿。

元宵節由來

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故此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

元宵節的習俗

吃湯圓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乳糖圓子”、“湯丸”、“湯糰”,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麵、高梁米面等。

猜燈謎

玩燈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專案。燈謎是元宵燈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有燈謎上萬條,3天裡參加的人次達兩萬多人。

賞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於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據古籍中記載,古代的高蹺皆屬木製,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後再用繩索縛於腿部。

表演者腳踩高蹺,可以作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北方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喚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南方的高蹺,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皆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

據說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採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元宵節的朝代沿革

唐朝,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影象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11]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統治者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昇平。

清朝,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緻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現代,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近年來,代表委員建議元宵節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