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飼養哈士奇注意事項及生活習性

愛好 閱讀(1.22W)

哈士奇是一種十分可愛的狗狗,對主人的忠誠度也很高,其外形雖然看上去比較弱小,但是它的頭部非常像狼的外形,所以讓一般的動物望而生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飼養哈士奇注意事項,希望大家喜歡!

飼養哈士奇注意事項及生活習性

  飼養哈士奇注意事項

每天只需喂一回,散步後吃個八分飽。不到一年,哈士奇幼犬就已經開始步入在哈士奇的世界。出生8個月以後,餵食次數可以減為一天2次。 而超過1歲的哈士奇,餵食次數應改為一天1次。這時哈士奇的體格已經長得和哈士奇成犬差不多,胃容量也增大了,一次吃下的食物足夠提供全天所需的能量。為了保持哈士奇的健康,餵食的原則是讓它吃八分飽即可。

每天餵食時間必須固定,餵食時間可選在早裡或傍晚,最好還是散步回來排完便、梳過毛、收拾整理完畢後再喂,以使它每天生活都有規律。剛長大的哈士奇成犬活潑好動,體能消耗大,因此必須注意提供營養豐富、高熱量的食物。為了防止它長得過胖,除正餐以外,儘量不要再喂其它食物。不過為了使它的牙齡、骨骼和顎部長得更結實,偶爾可以給它些含鈣高的牛骨或豬骨啃啃。骨頭吃得太多也不好,一星期給它兩次就夠了。

哈士奇將慢慢失去活力,逐漸出現老年哈士奇的特徵。步入老年期的哈士奇新陳代謝已經日漸衰退,消耗的熱量也減少了,健康問題必須提到日程上來了。這段時期可以餵它一些蛋白質含量低、脂肪含量少的食物。怎樣測算供食量可以觀察哈士奇在3-4天內的食量,再加以平均就可以算出平均每天的供食量,再按這個量稍稍減一點,讓它吃光後還想再吃點,這差不多就是所謂“八分飽”的。如果每天都讓它吃飽很容易造成肥胖,必須嚴格遵守八分飽的原則。

哈士奇成年後如果打算從喂配餐改為喂專用狗糧,可以先把家庭配餐減半後混往一些心用狗糧來喂,然後每天慢慢增加專用狗糧的比例。如果哈士奇實在不愛吃,可以先斷食1-2天。這樣做對哈士奇不會有多大影響,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哈士奇便會習慣吃專用狗糧了。 哈士奇老了以後也能讓它過得舒服些,老哈士奇的腸胃功能欠佳,加上活動量少,極容易造成便祕,因此可以給它增加些植物纖維。如果老哈士奇的牙不太好,可以將硬性專用狗糧改為較軟的狗糧來喂。

  哈士奇餵養前須知

西伯利亞雪橇犬犬活潑好動,並需人作陪,每日固定運動。對環境的適應力強。對人友善、忠誠(對人類而言),不論好人、壞人,相當容易與人類打成一片。不適用於看家犬。但可成為很好的聊天、訴說內心世界的夥伴。

毛髮:西伯利亞雪橇犬有一層叫做銀尖的背毛,能防止紫外線的侵入,因此抗熱效果很好。總有人嫌它的毛太長,而把它的毛剪短,卻不知道這樣會害了它。

幼犬:每日外出牽引散步約30分鐘,自由活動時間無限制。成犬:每日外出牽引散步約30到60分鐘,自由活動時間無限制。時間:勿於大白天帶出戶外散步,應多利用清晨、黃昏、夜間。   教育  西伯利亞雪橇犬犬由於所居環境惡劣,為保性命,故相當有主見,犬主應對其表現強勢一面,以壓制愛犬當老大的個性,以免愛犬不聽主人的命令。

技巧:每次教育時間不宜過長,約十至十五分即可,以免愛犬厭煩,不聽指揮。同一口令儘量不要重複多次。由於西伯利亞雪橇犬犬為工作犬,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最好讓它認為是工作,比較容易讓它聽命。日常生活訓練需自幼開始,並注意不可放鬆,成犬後再管教就比較困難了。

腸胃:小哈的腸胃比較弱,要給它吃專業的狗糧,不要經常更換食物,最好不要亂喂東西。

精力:比較能鬧騰,就像是上了發條一樣不省心,而且據說不認生,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活動好動,有幾分狼性。

氣候:避免太陽過度照射,損害西伯利亞雪橇犬犬的毛髮。此外,在高溫多雨情況下,西伯利亞雪橇犬容易有面板方面以及寄生蟲的問題,需多加註意。

  哈士奇的生活特性

西伯利亞雪橇犬(哈士奇)生性好 群居,但在群體中有著明顯的等級制度。在狗飼養場、農村、城郊的狗群中,總由一條頭狗(通常是老狗)支配、管轄著全群。級別高或資格老的'頭狗怎樣表明它的等級上風呢?通常採用以下幾種特定動作來表示:如答應它而不答應對方檢查它狗的生殖器官;不準對方向另一隻狗排過尿的地方排尿;對方可在頭狗眼前搖頭、擺尾、耍頑皮、退走、坐下、躺下,當頭狗離開時,方可站住;等級上風明確後,敵對狀態消除,開始成為朋友。狗對其主人也會表現同樣的姿勢。

與人交往是狗天生的習性,但其程度常取決於3~7周齡時,與人接觸"印記"的程度。假如狗出生的頭兩個月只跟它的父母或其他狗在一起,而不與人在一起,或者沒有真正逐漸瞭解人,則其一生就會闊別人,並難以練習。假如生下來就受到人的撫愛,這就使它熟悉到人是朋友,是能跟它玩耍的夥伴,並熟悉人的氣味,與人和善,容易接受練習。這在挑選和練習狗時,留意到它的印記階段是十分重要的。

2015年3月26日,一名寵物互助長沙站的志願者求助稱“真的就是拖著最後一口氣,想等它的主人回來看它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