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關於簡單的重陽節的手抄報圖片

愛好 閱讀(2.42W)

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而閱讀重陽節的手抄報可以讓我們瞭解到更多的重陽節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重陽節的手抄報圖片,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的手抄報圖片展示

關於簡單的重陽節的手抄報圖片

關於簡單的重陽節的手抄報圖片 第2張

關於簡單的重陽節的手抄報圖片 第3張

關於簡單的重陽節的手抄報圖片 第4張

關於簡單的重陽節的手抄報圖片 第5張

  重陽節的手抄報內容:老北京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重陽”也叫“重九”,《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據文獻記載,早在戰國時期,重陽節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作為節日,則是到了西漢時期。

老北京人在重陽節時,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賞菊、飲菊花酒、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詩作賦等方式來慶祝,以祈求平安健康,而這些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吃花糕

“中秋才過近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陽節時必不可少的。

花糕,又稱菊花糕、重陽糕,吃花糕源於“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步步高昇”之寓意。舊時老北京花糕種類繁多,一類是餑餑鋪裡賣的烤制好的酥餅糕點,如糟子糕、桃酥、碗糕、蛋糕、薩其馬等;一類是四合院裡主婦們、農村婦女用黃白米麵蒸的金銀蜂糕,糕上碼有花生仁、杏仁、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五仁;還有的是用油脂和麵的蒸糕;將米粉染成五色的五色糕;還有的糕中夾鋪著棗、糖、葡萄乾、果脯,或在糕上撒些肉絲、雞鴨肉絲,再貼上“吉祥”或“福壽祿禧”字樣,並插上五彩花旗。花糕那時也像月餅一樣用於饋贈親友。

不僅民間風行製作吃食花糕,在清代宮廷裡,重陽節時也要舉行“花糕宴”。周密寫的《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九月九日重陽節,都人是月飲新酒,汎萸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彩旗。”明代沈榜的《宛署雜記》上也說:“九月蒸花糕,用面為糕,大如盆,鋪棗二三層,有女者迎歸,共食之。”

要吃花糕哪裡買:“北京清真小吃第一店”護國寺小吃店今年推出了“登高小吃禮盒”,包括切糕、芝麻糕、紫米糕、豆麵糕等綿軟小吃,取其諧音“高”,祝福老年人高壽,家人“步步高昇”。護國寺小吃店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還為節日推出了“壽桃提籃”,包括9根9.9米長的壽麵、9個壽桃和9個壽餅,寓意長壽,閤家團圓。

賞菊、飲菊花酒

賞菊、飲菊花酒是老北京人度重陽節的另一項風俗。菊花,秋之驕子,其色豔麗,富於神韻,其品堅貞,經霜不凋,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睞,邊賞菊,邊飲菊花酒,邊吟詩作賦不可謂不滋潤。重陽節飲菊花酒的習俗最早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

老北京人經常赴天寧寺、景山公園、中山公園的唐花塢等地去賞菊觀景。天寧寺位居舊京近郊廣安門外,原地勢較高,可登臨遠眺京城,舊京時這裡的殿宇雖已破舊,但古樹參天植物花卉繁茂,花團似錦,尤以多姿貌美的菊花繁多而聞名古城,成為金秋登高賞菊遊樂的好地方。清李靜山《增補都門雜詠》曾有詩曰:“天寧寺裡好樓臺,每到深秋菊又開,贏得傾城車馬動,看花猶帶玉人來。”

重陽飯哪裡吃:重陽節之際,老字號厚德福為“重陽節”準備了適合4人、6人、10人就餐的“重陽節家庭聚會宴”;還推出了580元、780元的兩款“重陽節祝壽宴”。宴席中包括軟爛可口、滋補營養的 “牡丹燕菜”、“紫氣東來”、“鐵鍋蛋”等厚德福名菜和“三鮮壽麵”。

玉華臺飯莊推出了“重陽節三頭宴”,宴席中不僅包括口感軟爛的年度金牌創新菜“酸湯魚米獅子頭”、“拆燴鰱魚頭”、“紅扒整豬頭”的“三頭”菜餚,還有清潤滋補的軟兜長魚、龍井蝦仁等菜餚。

佩戴茱萸

佩戴茱萸是老北京重陽時的傳統。茱萸全稱吳茱萸,又稱越椒,是一種芸香科植物,它有散寒止痛、溫中止瀉、開鬱殺蟲之功效,古代有“吳仙丹”和“辟邪翁”之稱。老北京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除了佩戴茱萸,也有頭戴菊花的。到了清代,北京人過重陽節的習俗還有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登高

老北京重陽盛行登高,每逢農曆九月初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即景山)去登高拜佛祈求福壽平安,並觀覽京城風光,皇后妃子們則在故宮的御花園登臨堆秀山登高眺望。在民間,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或登臨自家花園的假山亭臺,或在舊京城內外爬山登高一覽山景和京城風景。那時老百姓登高主要是赴西山八大處、香山、五塔寺、北海、景山五亭、陶然亭等處所,一般全家或三、五好友同行。《燕京歲時記》書載:“凡登高,必賦詩飲酒,食烤肉,洵一時之快事。”

如今登高已是人們增強體質的體育旅遊活動。值此佳節,不妨全家來一次登高,心曠神怡的同時也可盡享天倫之樂。

歸寧父母

那時還有一風俗,要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孃家,取片糕搭在女兒額頭上,一邊搭一邊還祝福女兒:“願兒百事俱高”。凡有出嫁女兒者,都備名酒、糕點、水果去接女兒回家,謂之“歸寧父母”,所以重陽節又稱為“女兒節”。這個風俗至今在北京郊區一些地方仍一直流傳著。

老北京重陽節的風俗眾多,雖然有些風俗逐漸淡薄,但如今在民間,登山登高、買菊賞菊、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的風俗仍盛行不衰。

  重陽節的手抄報資料:常回家看看

重陽節是老人節,是我們自己的節日,應當慶賀。

雖然這是個懷舊、倡孝道的節日,但真正過這個節的人不多,兒女為此而祝賀老人長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我們就自娛自樂吧,等我們這一代沒了,且看下一代的人是如何傳承這個節日的!

說到孝道、說到老年人,不得不說說那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它把“常回家看看”寫進去了。且不說它能不能實施,單單就孩子能不能做到就存在諸多困難——你的子女就是不回家看你,難道你能把他們告到法院去麼?而且,我們個個都是人父人母,也是人子人女。因工作,因經費,因身體等原因不能常回家看看,這個什麼什麼法能管得了嗎,不能管就成了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