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健康小報圖片簡潔又美觀

愛好 閱讀(5.1K)

健康知識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我可以通過做健康小報來提高我們的健康意識。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健康小報圖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健康小報圖片簡潔又美觀
  健康小報圖片欣賞  健康小報內容:坐月子的基本原則

1.慎寒溫

隨著氣候與居住環境的溫、溼度變化,產婦穿著的服裝與室內使用的電器裝置,應做好適當的調整,室內溫度約25~26℃,溼度約50%~60%,穿著長袖、長褲、襪子,避免著涼、感冒,或者使關節受到風、寒、溼的入侵。

2. 適勞逸

適度的勞動與休息,對於惡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復很有幫助。產後初始,產婦覺得虛弱、頭暈、乏力時,必須多臥床休息,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時間還是以1小時至2小時為限,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導致腰痠、背痛、腿痠、膝踝關節的疼痛。

3.勤清潔

頭髮、身體要經常清洗,以保持清潔,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4 調飲食

前面三項每一個人都沒有差別,飲食方面就有個人體質的差異性,應該有所不同;再者,產後排惡露、哺乳也許有不順的情形,或者有感冒、頭痛、口破、面板癢、胃痛等等疾病發生,飲食與藥物就必須改變。古代由於環境簡陋,生活條件差,又沒有電器裝置,因此規定較嚴,而有一個月不能洗頭、洗澡的限制,現代人不必如此辛苦,但是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最好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作調配比較妥善。

  健康小報資料:童年心理衛生

童年心理衛生

童年正處在生長髮育期間,其生理與心理都有不同的特點,以其發育的不同階段可分為嬰兒期、先學前期 、幼兒期、學齡期。

1、嬰兒期

從出生到1歲稱嬰兒期,這一時期是在他人幫助下生活,並不斷增長。嬰兒出生後一個月可抬頭。3個月能控制頭部和抬胸,4個月能翻身俯臥,5個月可扶之坐起,6個月獨坐,8個月能爬,9個月扶之能站,10個月開始練步,12-15個月能獨自行走,語言發育從咿咿學語到7個月可發出爸、媽的聲音,11個月可有意識的喊爸爸媽媽,嬰兒的智力也相應的發展,如教育良好,發展很快。嬰兒的情緒,初始依生理的需要表現愉快(安靜)和不愉快(哭鬧)。到6個月以後會有喜悅、驚恐、煩悶、憤怒、需求、厭惡等不同情緒變化。

嬰兒的衛生保健主要應作好營養的供給,一歲以內應以母乳餵養,6個月後需加輔助食品,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晝夜需睡20小時,6個月不少於16-18小時 ,1歲時也需睡14小時左右,保證嬰兒睡眠的環境安靜,空氣新鮮,溫度適宜,養成獨自睡覺、不要抱、拍、搖著入睡,更不要含著奶嘴睡的習慣。

情感交流、訓練和教育。嬰兒目視母親的笑臉、受到母親的受撫,進行良好的訓練與教育,為嬰兒日後良好的性格發育,健康的人際交往,健全的行為,愉快的生活情趣等建立基礎,要充分利用嬰兒的感官和知覺,讓其多聽、多看、多嘗、多摸,熟習周圍事物,促進嬰兒的智力發展。

一個嬰兒的健康標準是①體格發育正常;②無生理(軀體)疾病(包括先天性、遺傳性、後天性);③飲食、睡眠、大小便正常;④聽視、語言、動作發育正常;⑤富有歡快的情感,有正常的情緒;⑥對周圍環境較好的適應,特別對陌生的事物與環境反應正常。

2、先學前期

從1歲到3歲是先學前期,身體發育較嬰兒期減緩,2歲時平均長10公分,體重增加2.5~3公斤。3歲時長4~7.5公分,體重增加2公斤。3歲時腦的重量可達1000克。

對先學期兒童的保健應注意疾病的預防,特別是傳染病的預防,尤其是腦炎、腦膜炎、嬰兒癱一類的病能造成腦發育受損、癱瘓等終生殘疾。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營養。要有與孩子活動、遊戲的空間與時間,促進腦發育,增進智力。要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從吃飯、穿衣到生活自理, 這一時期是最主要的時期,萬萬不可疏忽。要注意培養孩子禮貌待人,講究衛生,獨立行為,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品行。對孩子應循序漸誘,不可指責打罵,導致孩子適應能力差,形成膽怯,自卑,孤僻、畏縮等神經質現象。要培養興趣與愛好強化語言的表達能力。不斷增進知識。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教育條件,培養其認識能力,使其感知、記憶、注意、想象、思維等能力有良好的發展。

先學前期的兒童,最需注意的是防止依賴行為與退縮行為,防止口吃和口齒不清。依賴行為與表現“飯來張嘴,衣來伸手”,一切靠別人,缺乏獨立的能力。退縮行為表現為膽小、孤僻、怕羞,怕陌生環境,缺乏好奇心,對事物無興趣,不愛外出活動等。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都是缺乏教育和教育不當造成的。口吃多因心理因素所致,應耐心、鼓勵糾正。

3、學齡前的心理衛生

學齡前是指3-6歲的兒童,此時身高每年長4-7公分。7歲平均120公分;體重每年增加2公斤,7歲體重達20公斤以上。7歲兒童的大腦重達1250-1300克,接近成年人腦的最低水平。他們已經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但興奮仍然強於抑制過程。智力深化,語言豐富,思維發展,意志與個性初露頭角,已經懂得指令,並照指令作出應答 。

對學齡前兒童的保健應預防疾病與外傷、誤食中毒。組織好娛樂遊戲活動。進行早期的德、智、體、美教育。培養良好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造就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審美觀。鍛鍊提高自身的獨立性、意志性格、智力才能,為以後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衛生,出現較普遍的現象是遺尿、吮指咬指、神經嘔吐、拒絕入園、情緒不安等。學齡前兒童易患疾病很多,以呼吸病感染和胃腸病最為多見。此外精神心理性疾病也不少,常見的有:

兒童抽動症:表現反覆眨眼、皺眉、噘嘴、吸鼻、點頭、搖頭、伸頸、縮頭、挺胸、哈腰、踢腳等,多發生於6-12歲的孩童。與精神緊張,家庭環境不良有關。

抽動——穢語綜合症:表現與兒童抽動症相同,只是抽動常突然發生,呈全力性,並因喉肌抽動有不同程度的乾咳,並帶謾罵性語言。

兒童多動症:表現注意煥散,情緒不穩,活動明顯增多,任意衝動,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或有輕微的神經體徵,據調查發病率國外在3-10%,國內在3-13%,男孩比女孩多見,為3~9:1。產生原因是多種因素,與精神緊張,不良家庭社會影響有關,也有認為與遺傳、外傷、中毒有關。

兒童品行不良,表現哭鬧,撒潑、打架、罵人、說慌、欺人、偷竊、逃學、棄家、流氓結夥等,主要原因是家庭社會教育和不良環境造成。

兒童期精神病:兒童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為多,表現為性格改變、孤僻、沉默、好發脾氣。繼而學習成績明顯下降,行動異常。時有幻覺,出現荒誕離奇的思維,自言自語,情感平淡,緘默寡言,也有的表現恐懼、緊張、害怕黑暗,怕動物,怕“鬼神”等。兒童精神病多發生於12歲之內。發病與遺傳、家庭氣氛緊張、親子關係不睦有關。

影響兒童心理健康有以下幾種主要因素:①父母的語言、表情、愛好、行為以及對嬰兒的`態度和教育是嬰兒發展中心理健康的基礎,因之,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至大。②學齡前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有的在家中成長,其生活習慣,衛生習慣,遵守紀律,互助合作,互敬互愛,學習遊戲,情感交流等,都應得到良好的教育,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優良的環境,保證孩子的心身健康,為國小時代打好基礎,否則,將傷害孩子。③家庭因素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孩子的品德、情操、性格、志向、意志的形成關係甚大。家長的身教與言教應看作是孩子的師表,也是一種社會責任。④學校教育。良好的校風,教師的素質,教學水準,師生關係,教育方針,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教育的優劣關係社會,關係國家民族的興盛。⑤社會影響。社會環境對兒童心理健康影響極大。經濟條件,人際關係,環境汙染,社會風俗,社會道德等,都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關係到他們的成長。保證兒童心身健康是社會的責任。⑥獨生子女帶來的心理變化,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獨自的生活環境產生自私自立,獨自佔據,不愛惜東西,不關心別人,以自我為中心,養尊處優,成了“小霸王”,“小皇帝”,“小太陽”,“小天使”,經受不了批評,缺乏應變能力,遇到困難與矛盾不能適應、不知所措,生活優越,不求進取,盲目追求高消費,生活高標準,出現許多病態心理,據上海調查3000名4~5歲的龐兒當中,8.8%有不良習慣,11%情緒抑鬱自卑,5.8%焦慮緊張,20%的孩子多動、不安,25%的偏食,22%的性性古怪。

獨生子女的心理偏異,是家長教育不當造成的,獨生子女應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對待,實施正確的家教,溺愛放任、專制、冷淡都不可取,要克服異常心理,擺正孩子在家庭的地位,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品德,樹立勞動觀念和集體觀念,增強生活處理能力,使獨生子女和一般兒童一樣受到完善的教育,促進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旦發現孩子心理偏異應及時矯治。方法如下:

任性:因溺愛,嬌生慣養造成。矯正方法是停止溺愛的教養方式;合理的教導;對孩子發脾氣、無理要求不予理睬;給予階段性冷淡處理,並講清不講道理行不通。

孤僻:因偏愛、受到不公正待遇,生活缺乏社會化活動。矯正方法是讓他多參加社交活動。廣泛與外界接觸;引導其多與別人交流情感,溝通思想;送幼兒園受集體教育,教育樹立活潑樂觀的情趣。

偏食:因飲食習慣不良引起。矯正偏食要鼓勵混食,不吃零吃,定時定量吃飯,大家共餐,吃飯時不要責備,保持愉快的情緒,飯前不吃甜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