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世界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

愛好 閱讀(2.15W)

可愛的小貓咪是每個愛小動物的人都愛不釋手的,那麼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貓科動物是什麼呢?讓百科網小編來為你揭祕。

世界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

  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貓科動物——西伯利亞虎

西伯利亞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ica):又稱東北虎,是虎的亞種之一。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其中雄性體長可達2.8米左右,尾長約1米,最大體重達到350千克以上。野生西伯利亞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之美稱。棲居於森林、灌木和野草叢生的地帶。獨居,無定居,具領域行為,活動範圍可達100平方公里以上。夜行性,感官敏銳,性凶猛,行動迅捷,善游泳,善爬樹,很少襲擊人類。東北虎主要捕食鹿、羊、野豬等大中型哺乳動物,也食小型哺乳動物和鳥。捕食方式為偷襲。孕期為103至105天,一胎生2至4仔,二至三年生產一次,野生壽命15至17年,最高為20年,人工飼養情況下壽命為20-25年。分佈於亞洲東北部,即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偷獵,至2015年初統計,世界上僅存野生西伯利亞虎僅500頭之內。

  西伯利亞虎的形態特徵:

成年雄性西伯利亞虎體重平均為300千克,體長約為2.6米,肩高約1.1米,尾長超過1米;成年母虎平均體重約為160千克,體長約為1.7米,肩高0.8米左右,尾長0.8米左右,。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和“萬獸之王”之美稱。耳短圓,背面黑色,中央帶有1塊白斑。其毛色豔麗,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淡黃色,腹面白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全身佈滿黑色的條紋,前額上的黑色橫紋中間略相串通,形似“王”字。在夏季由於日照時間長,被毛會變短,顏色變深。進入冬季則毛長而色淡,呈淡黃色。為了融進多雪的棲息地,西伯利亞虎冬季的毛色較白,不象溫暖地區的老虎那樣有紅色的條紋。為了抵禦低達零下45度的低溫,它長著厚厚的皮毛,在所有老虎中,它每平方英寸的毛髮數量是最多的'。成年西伯利亞虎的牙齒較強大,一般為30個。分為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犬齒十分粗大,呈圓錐狀,齒尖部稍向後彎。長54~78毫米,粗20~26毫米。

西伯利亞虎擁有火一樣的目光,身體厚實而完美,背部和前肢上強勁的肌肉在運動中起伏,巨大的四肢推動向前,平穩而安靜,就好像在叢林中滑行。它還有尖硬的鋸牙鉤爪,5個非常銳利的虎爪使用時伸出,不用時縮回爪鞘避免行走時摩擦地面。西伯利亞虎生性內向,多疑而凶猛,動作敏捷,在叢林中出沒無常,一般人很難親眼目睹野生的西伯利亞虎。

  西伯利亞虎的種族現狀:

1、棲息地消失。過度地採伐森林加速了西伯利亞虎棲息地的喪失,同時也使西伯利亞虎的捕食物件(如狍、野豬和麂等)無棲身之地,造成西伯利亞虎的食物短缺。

2、虎皮虎骨的藥用價值使得西伯利亞虎長期以來成為狩獵物件。

3、由於人類的活動、棲息地的破壞等因素使西伯利亞虎的分佈區被分割成多個孤立的“島嶼”,各分佈區之間缺乏基因交流,甚至一些分佈區內僅有一隻個體而不能繁殖。

一個世紀以來,虎的種群數量減少了95%,致使西伯利亞虎如今面臨著滅絕的危險。然而,依靠先進的技術和廣泛的教育支援,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的科學家對虎的未來還是比較樂觀的。“大多數人對虎都充滿了善意,如果保護者能將這些積極因素轉換成直接的行動,虎的未來將是光明的。” WCS動物保護學家、印度著名的虎專家——Ullas Karanth博士如是說。據估計,現在野生的西伯利亞虎數量只有366到406頭,是地球上排名第二的瀕危老虎亞種。

據WCS俄羅斯科學家估計,19世紀末,全世界東北虎的總數約有2000-3000只,而中國約有1200-2400只。隨著清朝覆滅, 禁區開放, 各地移民大量遷入東北地區, 東北虎也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由於人口增長、林區面積減少以及無節制的大量捕殺,東北虎的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其分佈範圍也迅速向北退縮。20世紀30年代,東北虎尚有500只以上,且大部分分佈於中國境內。50年代以後,中國捕虎運動及林區人口數量激增,東北虎被迫遷移到干擾較少的俄羅斯遠東地區,西南邊界已退到吉林省輝發河流域和集安、渾江一帶。

1953-1957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野外調查表明, 東北虎在中國的數量已不足200只。1974-1976年調查時,輝發河流域和鴨綠江上游集安縣境內已沒有虎分佈,撫松縣境內也僅存6只東北虎,至此東北虎分佈區的西部界線已退縮到撫松以東。1981-1984年時,長白山一帶的東北虎分佈區四分五裂,形成幾個孤立的分佈區域。這意味著東北虎將難尋配偶、延續種族。上世紀80年代末期,長白山區的虎已經基本絕跡,只有少數個體殘存於吉林琿春市。1998年和1999年兩次大規模東北虎數量調查結果顯示,吉林省長白山區東北虎的數量為7-9只,分佈區也由20世紀90年代初散佈於長白山區退縮為兩個較狹窄的分佈區。1999年,由WCS參加的國際調查隊在黑龍江進行了兩個多月的野外調查,結果表明,黑龍江省的野生東北虎的數量急劇下降,從建國初期的400多隻已下降至當時的5-7只。2014年2月26日晚,2只被個人非法馴養的東北虎,從山東青島下轄的平度市運抵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救助站。

東北虎數量稀少,且行蹤隱祕,野外調查和研究都非常困難。然而,WCS的科學家卻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過去近20年裡創造了不少東北虎研究與保護的奇蹟。利用先進的無線電遙測技術,WCS的科學家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對60多隻野生東北虎進行成功追蹤,獲取了大量珍貴的野外資料,首次揭示了野生東北虎的社群結構、食性、繁殖、死亡以及它與人類及其他物種關係等重大科學問題,有力推動了東北虎保護事業的發展。在俄羅斯政府、WCS等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積極努力下,過去50年俄羅斯的東北虎數量增長了十幾倍,達到創紀錄的400-500只。

1993年5月29日,國務院在《關於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中嚴禁進出口虎骨;禁止出售、收購、運輸、攜帶、郵寄虎骨;取消虎骨藥用標準,禁止用虎骨製藥。中國曾是世界上虎製品需求最大的國家,中國政府頒佈的這一禁令遏制了市場需求,有效地防止了野生老虎的滅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讚賞。2000年10月,“東北虎野生種群恢復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開啟了中國野生虎國際合作保護的先河。基於這次研討會上提出的恢復野生東北虎計劃,在吉林省林業廳和WCS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12月一個新的保護東北虎和遠東豹的保護區——吉林琿春東北虎自然保護區成立,3年後成功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1月25日,吉林琿春自然保護區利用WCS提供的遠紅外攝像機拍攝到了3張野生東北虎的照片,這是中國首次拍到野生東北虎的照片,它們與具體翔實的現場監測資料一起,無可辯駁地向世人證明,中國至今還有野生東北虎存在。這是中國東北虎保護事業的一大進展,也是極其珍貴的保護成果,為今後的保護工作增添了信心。迄今為止,在琿春地區5次拍攝到野生東北虎的珍貴照片。[8] 獵捕有蹄類動物的套子對東北虎的生存一直存在巨大威脅,有多起東北虎被套死或誤傷的案件發生。為打擊非法盜獵,保護東北虎及其獵物,自2000年至今,WCS多次組織了在黑龍江和吉林東北虎重要分佈區開展反偷獵宣傳及清套活動。隨著獵套、夾子等非法狩獵工具的減少,琿春地區東北虎的活動資訊也不斷增加。為加強反盜獵執法和野生動物資源監測,2008年WCS率先在吉林琿春自然保護區引入先進的MIST(管理資訊系統)執法巡護系統,並提供了相關軟體、技術培訓、裝置和資金支援。通過系統巡護,保護區管理人員可以及時瞭解東北虎及其獵物的分佈與威脅狀況,減少偷獵與人類干擾,使保護區的東北虎野外保護達到系統化、規範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