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愛好 閱讀(1.58W)

平坦的道路是坎坷走過的成因,優秀的成績是努力學習八年級地理知識的見證。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八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遼闊的疆域

一、位置優越

【半球位置】

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於北半球。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

1、我國南北跨緯度廣(近50度),大部分位於中緯度溫帶地區,小部分位於低緯度熱帶地區,沒有寒帶。

2、我國南北跨緯度近50度,由於高緯地區氣溫低,低緯地區氣溫高,所以氣候南北差異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溫度帶和多種多樣的氣候型別,從而帶來了自然環境的多樣性,使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併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旅遊業等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

1、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我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二、國土遼闊

【遼闊的陸地領土】

1、我國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國家有14個。

3、大陸海岸線長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4、我國領土東西距離約5000多千米;南北距離約5500千米。

【領土四至】

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

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爾高原上(73E)

【廣袤的海洋國土】

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瓊州海峽是我國內海。

【主要島嶼】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佈著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等島嶼。【我國14個陸上鄰國和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口訣)

東有朝鮮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薩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緬甸越南和寮國;

西南不丹泥泊爾、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個、印馬文菲日韓國;

【中國之最】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我中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三、34個省級行政區

【三級行政區劃】

為了便於行政管理,有利於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

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州、自治縣、市);鄉(民族鄉、鎮)三級。

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三字經】(口訣)

京津滬、內蒙古;黑吉遼、冀豫魯;青寧新、浙皖蘇;

湘鄂贛、晉陝甘;閩粵桂、瓊臺黔;港澳渝、川藏滇;

【5個自治區】(口訣):新疆西藏和廣西、內蒙寧夏自治區;

【4個直轄市】(口訣):重上北天;

【探究題】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的地理位置特點及其影響。

位 置

影 響

型別

特 點

優 越 性

不 足 之 處

海陸位置

亞洲東部

太平洋西岸

①東部深受海洋影響,降水豐沛,有利於農業生產;

②沿海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及同海外各國的交往;

③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便於同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

①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交匯處,地質災害嚴重,多火山地震;

②地處西北太平洋西部,靠近颱風源地,受颱風影響大;

緯度位置

南北跨緯度近50,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①我國有寒暖適宜的氣候;

②南北氣候差異使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最北部緯度高,熱量不足,氣溫低;

第二節 眾多的人口

知識點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文化迅速發展,醫療衛生條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延長,嬰兒的死亡率降低,從而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在20世紀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長期保持在新中國成立前的水平,因此形成了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龐大的人口總量。

【人口政策的內容和要求】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我國人口問題和解決措施】

我國的人口形勢非常嚴峻,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導致人口問題過多,如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破壞汙染環境、住房交通擁擠、就業機會減少等,給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條件相協調,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二、我國人口的分佈

【我國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我國人口分佈】人口分佈不均勻,東多西少。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人口分佈界線】黑龍江省黑河——雲南省騰衝。

【我國前六個面積大省】

新疆內蒙和西藏;青海四川黑龍江;(內蒙與西藏串位,是為了押運)

【我國前十個人口大省】豫魯川粵蘇、冀湘皖鄂桂;

小;⑥城鎮化水平發展較快;

1、為什麼我國人口分佈東南多、西北少?

答:①自然條件:東部耕地多,氣候溫暖溼潤,雨熱條件好,生產的糧食多,能夠養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氣候乾燥,耕地少,能夠養活的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②社會經濟:東部工商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城鎮多,城鎮人口集中。西部工商業,交通運輸業落後,城鎮少,城鎮人口也少。

③開發歷史:東部開發較早,西部開發較晚。

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和開發歷史的綜合影響,我國人口在分佈上呈現出東南多、西北

第三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個民族

【我國的民族構成】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2%。另外55個少數民族人口較少,總計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

【我國主要的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600多萬人,人口數在500萬以上的還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人口很少只有幾千人。人口最少的民族是珞巴族,只有0.3萬人。

二、民族分佈

【各民族的分佈狀況】

漢族分佈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東北等地區。

【各民族分佈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我國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佈

【地形與地勢】地形是地地表各種各樣的形態。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地勢總特徵】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東部多平原、丘陵。

【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的區別】

階梯及界線

地形型別

平均海拔

第一級階梯

高原和山地

4000米以上

界線

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第二級階梯

高原和盆地

1000——2000米

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

平原和丘陵

500米以下

二、地形複雜多樣

【五種地形型別齊全】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縱橫交錯的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導致我國地形複雜多樣。

【主要山脈及走向】

山脈走向

山脈名稱

山脈所在的主要省(區)

東西走向

最北列

天山—陰山—燕山

天山(新)、陰山(內蒙古、冀)

中間列

崑崙山—秦嶺—大別山

崑崙山(新、藏、青)、秦嶺(青、甘、陝、豫)

最南列

喜馬拉雅山—南嶺

藏、桂、湘、粵、贛

東北—

西南走向

最西列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大興安嶺(內蒙古、黑)、太行山(晉、冀、豫交界)、 巫山(鄂、渝交界)、雪峰山(湘)

中間列

長白—武夷山

長白山(黑、吉、遼)、武夷山(贛、閩交界)

最東列

臺灣山脈

西北—

東南走向

阿爾泰山;小興安嶺

新;黑

祁連山;唐古拉山、巴顏喀拉

甘、青、新交界;藏

南北走向

賀蘭山、六盤山

賀蘭山(寧)、六盤山(陝、甘、寧交界)

橫斷山

川、藏、滇交界

【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東部第三階梯上。

2、三大平原自北向南依次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3、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4、平原和丘陵地區土壤肥沃,開發歷史悠久,是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

【四大盆地】

地形名稱

位 置

地 形 特 點

所屬階梯

塔里木盆地

新疆境內天山南側

沙漠廣佈,邊緣多綠洲,全國最大的盆地。有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塔克拉馬干沙漠”

第二階梯

準噶爾盆地

新疆境內天山北側

內部平坦,風蝕地貌顯著

第二階梯

柴達木盆地

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

典型的內陸高原上的荒漠盆地,東部多沼澤和鹽湖,礦產豐富,有“聚寶盆”之稱

第一階梯

四川盆地

四川省東部

四周山嶺、高原環繞,內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是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國”之稱

第二階梯

【四大高原】

名 稱

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雲貴高原

位置與範圍

範圍

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喜馬拉雅山之間

大興安嶺以西,祁連山以東,北至國界,南至古長城

西起祁連山東端,東到太行山,北至古長城,南至秦嶺

雲南東部、貴州大部

所屬階梯

第一階梯

第二階梯

第二階梯

第二階梯

跨主要省區

青、藏及四川西部

內蒙古大部分,甘、寧、冀一部分

晉、陝、甘、寧

雲、貴

地形特徵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1000米左右

1000—2000米

1000—2000米

地表形態

起伏平緩,“遠看是山,近看成川”

地面坦蕩,

一望無際

千溝萬壑,

支離破碎

峰嶺眾多,地面崎嶇

特殊地貌

雪山連綿、冰川廣佈

草原廣佈

黃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三大平原】

名稱

位置和範圍

主要河流

主要特點

東北平原

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之間,由鬆嫩平原、遼河平原、三江平原組成

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遼河

面積最大,黑土廣佈,多沼澤,地勢坦蕩,沃野千里

華北平原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瀕臨渤海和黃海

黃河、淮河、海河,黃河為主力,又稱黃淮海平原

地勢平坦

一望無際

長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東抵海濱

東西狹長

長江及其支流

河汊縱橫交錯,湖蕩星羅布,有“水鄉”和“魚米之鄉”之稱

【三大丘陵】

遼東丘陵:遼寧省東部,遼東半島上;

山東丘陵:山東省東部,山東半島上;江南丘陵

東南丘陵:長江以南、雲貴高原以東 閩浙丘陵

兩廣丘陵

三、山區面積廣大

【山區】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嶇的高原,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山區開發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1、山區在發展旅遊、採礦和農業多種經營等方面優勢較大,部分水熱條件較好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發展種植業。

2、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自然災害頻繁,基礎設施建設難度較大,開發利用時要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探究題】

1、我國地勢特徵對自然環境和經濟活動有什麼影響?

答:我國西高東低、呈階梯狀下降的地勢特徵,對自然環境和經濟活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①對氣候的影響:第一,西高東低,面向海洋,有利於來自海洋上的夏季風深入內地,帶來豐沛的降水,並使我國東部季風區面積廣大。第二,西高東低,呈階梯狀的地勢,增大了同一氣候帶內的氣候差異,加強了我國氣候的複雜多樣性。等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僅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而且阻擋印度洋暖溼氣流深入西北內陸,並且影響大氣環流,對東亞氣候和世界氣候都有重要影響。

②對河流的影響:第一,地勢特徵決定了我國的河流多自西向東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從而溝通了東西之間的海陸交通。第二,階梯之間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

③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我國東部的第三級階梯,地勢較低平,這裡成為人口稠密、農業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第二階梯,地勢起伏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脈,交通條件不如東部,但卻有利於農業的多種經營,是我國重要的農牧業區,第一階梯的青藏高原,地勢高,氣候寒冷,自然條件獨特,經濟活動也獨具特色。

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一、南北氣溫的差異

【五個積溫帶的區別】

溫度帶

範 圍

≥10C積溫

作 物 熟 制

寒溫帶

黑龍江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

<1600C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中溫帶

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1600—3400C

一年一熟,春小麥、大豆、玉米、穀子、高粱等

暖溫帶

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和新疆南部

3400—4500C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冬小麥複種早熟糜子、蕎麥或冬小麥複種玉米、穀子、甘薯

亞熱帶

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

4500—8000C

一年兩熟或三熟,稻麥兩熟或雙季稻,雙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麥

熱帶

滇、粵、臺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C

水稻一年三熟

【我國氣溫分佈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

【產生南北氣溫差異的原因】

緯度位置是影響我國氣溫分佈的重要因素。

【我國冬季最冷和最熱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的漠河鎮(52.3 C);最熱的地方是海南省;

【我國夏季最冷和最熱的地方及三大火爐】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人稱“火洲”(最高氣溫49.6C);三大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二、東西乾溼的差異

【年降水量分佈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我國降水的時空分佈】時間分佈:夏秋多春冬少;空間分佈:東南多西北少;

【四類乾溼區的區別】

乾溼地區

降水狀況

分 布 地 區

植被

農業型別

溼潤地區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發量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東北三省東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

森林

水田

半溼潤

地區

年降水量400—800 mm、降水量>蒸發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

草原

旱地

半乾旱

地區

年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蒸發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畜牧業

乾旱地區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發量

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畜牧業

三、季風氣候顯著

【季風】隨著季節變換風向,並且風向相對的風。

【冬、夏季風的區別】

發 源 地

風 向

性質

影 響 範 圍

冬季風

西伯利亞地區和

蒙古高原一帶

從陸地吹向海洋、偏北風(西北風或東北風)

寒冷

乾燥

我國東部廣大地區(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島、臺灣、四川盆地外)

夏季風

太平洋、印度洋

熱帶洋麵

從海洋吹向陸地,偏南風(東南風或西南風)

溫暖

溼潤

東南季風影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西南季風影響我國西南、華南、長江中下游地區

【季風氣候的特點】低緯地區氣溫高、溫差小,降水多;高緯地區氣溫低、溫差大,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秋兩季,雨熱同期。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名稱

影響程度

降 水

氣溫

地 區

季風區

夏季風影響顯著

降水多,為溼潤和半溼潤區

溫差小

東南部地區

界 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非季風區

夏季風影響不顯著

降水少,為乾旱和半乾旱區

溫差大

西北部地區

【氣象災害】

名稱

發生季節

原 因

危 害

預防措施

颱風

夏、秋

發源於熱帶洋麵的大氣渦旋的強烈活動

狂風和特大暴雨

加強預報、建設防護林

洪澇

雨帶持續時間長,連續性降水

洪水氾濫

加強預報、修建水利工程

寒潮

秋末、冬季

或初春

發源於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大範圍的強冷空氣的活動

嚴寒、大風、

霜凍

預報及時,及早準備

乾旱

春 、冬

降水異常減少

土地乾裂、糧食減產、用水困難

節約用水,建設水利工程

【降水形式的區別】

降水形式

發生地區

成 因

鋒面雨

季風氣候區

冷、暖空氣交鋒時,暖溼氣流被迫抬升,成雲致雨。

地形雨

山地迎風坡

暖溼氣流在前進過程中,遇到山脈阻擋,被迫抬升,成雲致雨。

對流雨

赤道地區

暖溼氣流受熱膨脹上升,成雲致雨。

四、氣候複雜多樣

【氣候多樣性的原因及其優勢】

1、我國既有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又有多種多樣的乾溼地區,加上我國地勢高低懸殊,地形多樣,更增加了氣候的複雜多樣性。

【我國五種主要氣候型別的區別】

氣候

型別

熱帶季風

氣候

亞熱帶季風

氣候

溫帶季風

氣候

溫帶大陸

氣候

高原山地

氣候

分佈

地區

滇、粵、臺南

部,海南全部

東部緯度較

低的南方地區

東部緯度較高的北方地區

西北內陸地區

青藏高原

地區

氣候

特徵

高溫多雨,降

水集中於夏季

冬暖夏熱,降

水集中於夏季

冬冷夏熱,降水集中於夏季

冬冷夏熱

降水稀少

冬冷夏涼,

降水稀少

主要

差異

全年高溫,

降水最多

溫差小,

降水較多

溫差大,

降水較少

溫差大,

降水最少

全年低溫,植被垂直變化顯著

第三節 河流和湖泊

一、眾多的河流

【天然河流的分類及區別】內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內流區;外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外流區域。

天然河

去 向

水源補給

水量

流程

汛期

其它

內流河

未流入海洋

高山冰雪融水

高溫期

季節河

外流河

流入海洋

天然降水

雨季

北方有冰期

【人工河——京杭運河】

人工河流

開鑿

時間

長 度

經過的

省區

溝通的

河流

作 用

京杭

運河

隋煬帝世界

最早

1800千米

世界最長

京、津;冀魯、蘇、浙

海、黃、

淮、長江、

錢塘江

過去和現在溝通南

北交通;將來是南水

北調工程的輸水管道

二、黃河的治理與長江的開發

【長江、黃河的概況】

源地

入海

源頭

形狀

流程

長江

唐古拉山

東海

沱沱河

“VW”形

6300千米

黃河

巴顏喀拉山

渤海

約古宗列曲

“幾”字形

5400千米

流量

流域面積

主要支流

長江

1萬億立方米

180萬平方千米

雅、岷、嘉、漢;烏、沅、湘、贛

黃河

600億立方米

75萬平方千米

湟、洮、渭、汾

各遊分界

流經的省區

流經的地形區

長江

宜昌(鄂)、湖口(贛)

青、藏、川、滇、渝;

鄂、湘、贛、皖、蘇、滬

青藏高原、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黃河

河口(內蒙古)、孟津(豫)

青、川、甘、寧、內蒙古;陝、晉、豫、魯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長江、黃河的開發與治理】

開發與利用

危害與治理

塑造了長江中下游平原;灌溉;水能開發;黃金水道的航運價值的開發;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

電站:二灘、龔嘴、葛洲壩等

危害:洪澇災害;荊江“地上河”;川江灘多流急;

治理:在中、上游加固江防大堤,興建分洪、蓄洪工程,營造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保持水土;治理荊江、川江河道,建設三峽大壩;

塑造了華北平原和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黃灌溉;水能的梯級開發;

電站: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

危害: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決口氾濫;凌汛;

治理:上、中游植樹種草保持水土,修水庫;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引黃淤灌,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長江水能】

長江水能蘊藏量居世界首位,佔全國總量的1/3,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佔全國一半,集中分佈在源頭到宜賓的上游河段。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如二灘、葛洲壩、三峽等水電站。但是由於工程條件複雜、投資大等原因,長江水能利用率只佔可開發利用的8.6%。

【長江航運】

長江干流橫貫東西,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支流眾多,幹、支流通航里程近8萬千米,佔全國內河通航總里程的2/3,構成縱橫廣闊的水運網,既溝通內地和沿海,又聯絡了南北廣大地區。貨運量佔全國的60%,居全國內河運輸第一位,是我國東西交通運輸的大動脈,有“黃金水道”之稱。

【湖泊的分類】

內流湖(鹹水湖):位於內流區域(屬青藏高原湖區)。不與海洋相通,蒸發量大,含鹽量高。如,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

外流湖(淡水湖):位於外流區域(屬東部平原湖區),與江河相連,通向海洋,不含鹽度。如,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 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資源與我們

【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的總稱。如:土地、陽光、水、水能、礦產、森林等。是人類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

【自然資源的分類】

可再生資源:在較短時間內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夠迴圈使用的自然資源。如,土地、陽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資源:在較短時間內不能更新,再生或者迴圈使用的自然資源。如,礦產資源。非可再生資源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且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夠實現永續利用;

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二、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從總量看,我國有許多自然資源位居世界前列,不僅總量大,而且種類多,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大國。但由於人口眾多,自然資源人均不足,相對短缺。

第二節 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的

【土地資源利用型別】

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

【我國土地資源的優勢】

土地資源總量豐富,土地利用型別齊全,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國土地土地利用型別的構成特徵】

耕地、林地少,難利用的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二、土地資源分佈不均

【耕地、林地、草地的分佈】

類 型

名 稱

主 要 分 布 區

季風區或非季風區

幹 溼 地 區

主要地形型別

耕 地

季風區

溼潤區和半溼潤區

平原和低緩的丘陵

林 地

季風區

溼潤區和半溼潤區

山地和丘陵

草 地

非季風區

半乾旱區和乾旱區

高原和山地

未利用的土地

非季風區

半乾旱區和乾旱區

沙漠、戈壁、石山、冰川

【三大林區】

林區名稱

東 北 林 區

西 南 林 區

東 南 林 區

分佈區

大、小興安嶺

長白山區

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和喜馬拉雅山南坡

東南丘陵地區

主要樹種

針葉林

(興安落葉松、紅松)

常綠闊葉林

(紅木、楠木)

經濟林(茶樹、毛竹、馬尾松、漆樹)

林區特點

最大的天然林區

第二大天然林區

人 工 林 區

【四大牧區】

牧區名稱

內蒙古牧區

新疆牧區

青海牧區

西藏牧區

分 布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青海省

西藏自治區

優良畜種

三河牛、三河馬

細毛羊、伊犁馬

犛牛、河曲馬

犛牛、藏綿羊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我國土地利用的基本國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做到合理利用、節約耕地、保護耕地。

【九大商品糧基地】

三江平原、鬆嫩平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江漢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第三節:水資源

一、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分 布

危 害

解 決 措 施

夏秋多

汛期河水暴漲,易造成洪澇災害

修建水庫,可以調控徑流和水量季節變化,夏季儲水防洪,春冬供水抗旱

春冬少

河流進入枯水期,出現春冬旱情

南方多

水資源佔80%,土地資源只佔40%

跨流域調水(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引黃入晉、南水北調)

北方少

水資源僅佔20%,土地資源卻佔60%

二、中國水能的開發

水能蘊藏量

分 布 地 區

主 要 水 系

集中的河段

6.8億千瓦,

世界第一

西南五省市區

川、黔、滇、

藏、渝

長江2.6億千瓦(佔全國總量的1/3,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佔全國一半);

其次為雅魯藏布江、黃河、珠江

長江、黃河、

珠江和上游河段

三、節約用水 保護水資源

【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原因】

①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勻;

②人口增長,工、農業用水量大大增加;

③不合理用水,浪費、汙染現象嚴重;

【解決水危機的措施】

控制人口增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一、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交通運輸】就是把人和物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

【現代交通運輸方式】是指使用火車、汽車、船舶、飛機、管道等工具的運輸,即:鐵路、公路、水路(海運、河運)、航空、管道等運輸方式。

二、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

【全國交通運輸網】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縱橫交錯的鐵路線分佈在全國各地,通向城市、工廠和礦山,並與海港、公路、河道運輸相銜接,構成全國交通運輸網的骨架。

【交通運輸網分佈不均】東部地區密度大,西部地區密度小。

【主要鐵路幹線】

走 向

幹 線 名 稱

起 止 點

南北幹線

(五縱)

京哈———京廣線

哈爾濱——北京——廣州

京 滬 線

北京———上海

京 九 線

北京———香港九龍

同蒲——太焦——焦柳線

大同———焦作———柳州

寶成———成昆線

寶雞———成都———昆明

東西幹線

(三橫)

隴海———蘭新線

連雲港——蘭州——烏魯木齊

京包———包蘭線

北京——包頭——蘭州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貴陽—昆明

三、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

【選擇客運或貨運需要考慮的因素】運輸的價格高低、速度快慢、運輸量的多少、人的出行目的、貨物本身的性質和數量以及運輸距離等。

客運:主要考慮出行的目的、票價、速度;

貨運:主要考慮貨物的性質和數量、運輸距離、運費、速度、運輸的目的

【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

方式

運費

運量(噸)

速度(千米/小時)

運輸貨物的特點

鐵路

較低

較大(上千噸)

較快(60—100)

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陸上運輸

公路

較高

較小(幾噸)

較慢(40—60)

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路途不遠

水路

最低

最大(幾萬噸)

最慢(30—40)

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水上運輸

航空

最高

最小(400人)

最快(400—1000)

貴重或急需的貨物,數量小

管道

氣體或液體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一、農業與我們

【農業的分類】

種植業:在耕地上種植水稻、小麥、大豆等農作物的生產部門;

林業:對森林的種植、養育、保護、採伐以及林木產品的採集和加工的生產部門;

畜牧業:在牧區,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產品,在農耕區,農民靠飼養牲畜來獲得產品,這樣的生產部門總稱為畜牧業;

漁業:在水域中進行天然捕撈,或者人工養殖有價值的水生生物的生產部門;

二、農業的地區分佈

【農業各部門的分佈】

部門

分佈地區

乾溼狀況

季風、非季風區

地形

生產基地

畜牧業

西部

半乾旱和乾旱

非季風區

高原、山地

四大牧區

種植業

東部

溼潤和

半溼潤

季風區

平原和低緩的丘陵、盆地

九大商品糧基地

林業

山地和丘陵

三大林區

漁業

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

舟山漁場、 漁米之鄉

【主要農作物的南北地區差異】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耕地型別

旱 地

水 田

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高粱、穀子

水稻、冬小麥

油料作物

華北平原的花生、東北平原的大豆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油菜

糖料作物

甜 菜

甘 蔗

棉 花

新疆南部、黃河流域

長江流域

耕作制度

東北平原一年一熟、華北平原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一年兩熟到三熟

三、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

【影響農業的社會經濟條件】

①與城市或工礦區的距離;②市場需求量;③農業技術裝備;④農民文化技術水平;

四、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我國三大平原農業生產活動的差異】

地 區

有利條件

不利條件

熟 制

主要作物

東北

平原

地勢平坦,黑土廣佈,地廣人稀,雨熱同期

熱量不足,生長期短,低溫

一年一熟

春小麥、玉米、大豆、甜菜

華北

平原

地勢低平,

光熱充足,雨熱同期

水源不足,多旱澇、鹽鹼、風沙

一年兩熟或

兩年三熟

冬小麥、玉米、棉花、花生

長江中

下游平原

地勢低平,氣候優越,水源充足,水稻土肥沃

多水旱災害,

春季低溫

一年兩熟

或三熟

水稻、油菜、

棉花、甘蔗

第三節 工業的分佈與發展

一、工業與我們

【工業的分類】重工業:以提供生產資料為主的工業部門;輕工業:以提供生活資料為主的工業部門;

二、工業空間分佈

【工業分佈大勢】

①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②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

③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④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沿海四大工業基地】

基 地 名 稱

工 業 中 心

工 業 特 色

遼 中 南

瀋陽、大連

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

京 津 唐

北京、天津、唐山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滬 寧 杭

上海、南京、杭州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

廣 州

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

三、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

①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

②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

③產品更新換代快;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電子和資訊類、生物技術類、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正在形成。

  地理感性知識的學法

地理感性知識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學習感性知識是建立地理表象的過程,地理表象是通過對地理事物直接或間接的感知建立的,越是直觀的材料,越容易建立正確的表象。按照直觀性由弱到強的程度,將地理感性知識的學法分為以下三種:

語言文字描述法,即針對所學的地理事物,通過聽師生的語言描述,或者閱讀和理解課文的文字描述,來建立表象的學法。如天體、天體系統、太陽輻射、自然景觀、自然帶、天氣系統、氣候變化、區位等等。

感知影象、演示實驗而建立表象的學法。包括:

(1)地理影象學習法,即依靠對地理影象的感知,步步深入,實現圖文轉換,獲得地理事實,並分析地理事實的本質,揭示或理解相關地理概念、規律或理論的學法。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地理影象獲取地理知識的一種學法。它由按圖索文的五個步驟,即“理解圖名→明確圖類→閱讀影象→分析影象→歸納總結”來完成。這一學法主要用於感性知識的學習,也可用於理性知識的學習,它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譬如大氣熱力環流,熱力環流圖→立體的大氣運動形式圖→表達近地面與一定高度空氣流動狀況→歸納總結引起大氣運動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影響氣壓變化的是高度和溫度等因素的結論。必修地理Ⅰ主要內容是自然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如大氣環流、三大類岩石相互轉化、水迴圈、洋流等都要運用影象學習法。

(2)地理演示實驗學習法,即通過教師的演示或學生的親自操作實驗,來感知或驗證地理事物,建立表象的學法。如地質構造的褶皺和斷層,通過仔細觀察模擬演示,解說地層彎曲變形形成背斜與向斜,地層變位形成地壘與地塹,從而建立起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的表象。譬如大氣水平運動、岩石、風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等地理事物都運用處法學習。

(3)實地考察學習法,即到實地或生活小區直接觀察、觸控、對比,建立表象的學法。它是最直觀、最深刻、最有效的學法。如太陽輻射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氣候變化的對人體健康影響、城市地域功能分割槽、以及農作物播種和收割時期等均要要此法,體現學習是生活,生活是學習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