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生平

愛好 閱讀(2.04W)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人稱其為“亞聖”。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生平,希望大家喜歡!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生平

  孟子的生平簡介

孟子是孔子的孫子孔伋的再傳弟子,他繼承了孔子的思想,並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見解。孟子主張仁政,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認為君主應以民為本。孟子還效仿孔子游歷各國,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張能得到推行,但最後並沒有成功。

孟子的生平遭遇與孔子比較相似,一生都在求學、教學和周遊列國中度過,最後都沒能得到君主認可,大展巨集圖。

孟子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如《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被收入了國中的語文教科書中,而《寡人之於國也》也被收到高中的語文教科書中。

相傳孟子小時候父親早逝,母親沒有改嫁,為了孟子能成才,孟母對他的教育非常重視。最初,母子二人住在墓地邊上,孟子就跟鄰居的孩子一起學辦喪事,跪拜、大哭。孟母很是不滿,於是將家搬到了市集,孟子學起了商人做生意吆喝。孟母只好帶著孟子換了一個地方,那裡邊上有人殺豬宰羊,孟子學起了買賣屠宰豬羊。於是孟母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這次搬到了學堂附近,從此孟子學習禮儀知識,孟母這才滿意地留下,這便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的人性論

眾所周知,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是主張性善論的,他相信人性本善,對人性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

孟子把性善論當做他的最重要的學術思想四端的出發點,孟子認為人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他認為人皆有不忍之心,如果看到別人有為難、有人受苦就會想要幫助他,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品德,是人區別於動物禽獸的一個重要的標誌。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是自發形成的,是人天生就具有的美德。比如,一個人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不是因為他們是長輩,比自己的年紀大,而是自己心中對他們有崇敬之心,自然而然地就想去那麼做。人天生就具有向善的本能的。

不過孟子也承認人性的弱點就是食色性也,他並不主張人要時時刻刻壓抑自己的本性,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孟子特別強調要克服人性的弱點,特別是在特定的條件下要戰勝自己的弱點,比如為了等到仁義,就可以放棄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生命是很寶貴的.,人人都要愛惜它,但是如果捨棄了仁義道德而苟且偷生也是沒有用的,這不是一個君子的所作所為。所以孟子才說君子是少見的,就是因為他們能戰勝人性的弱點,用人性本來帶有的善良的本性來克服心中的恐懼。

孟子雖然認為人性本善,但是他也認為人性也是會變的,比如受到後天的環境驅使,人也會做出不善的事情來,所以孟子特別強調環境對一個人的塑造作用,跟賢德的人在一起即便是庸俗的人也會變成君子,相反與小人在一起,那人也很有可能會變成小人。

  孟子的哲學思想

孟子在古代一直並不視為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這是儒家學派共同的弱點,就是注重思想學說,但是不善於探討人自身的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一點的成就比不上道家學派,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都是著名的哲學家,與西方同時期的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

孟子只是在他的言論中,偶然談到他的哲學觀點。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認為人都有惻隱之心、不忍之心、是非之心和辭讓之心,這是他的四端學說的理論基礎,但是孟子的這一觀點不是要討論人為什麼天生就是善良的,而是為他的政治觀點——仁政,做理論準備,是為政治服務的。所以孟子的思想的哲學性就弱了很多。

孟子也是中國最早的民本思想家,他說“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這是很偉大的思想,但是卻不是很嚴謹的邏輯觀點,孟子往往直接提出他的觀點是什麼,但是卻不說明為什麼是這樣的,為什麼不是那樣的,而哲學是最講究邏輯的。

孟子善於辯論,往往很輕易地就駁倒了對方的觀點,他很快就能找到對方的思維漏洞,從而進行辯論。但是仔細讀《孟子》,裡面經常是通過寓言故事,或是很強烈的修辭手段來達到目標的,很少有很嚴謹的論證,即便是像名家惠施那樣的詭辯也是很少見的。這好像是被孟子刻意忽略的,或者說是他的弱點,所以故意避開的一點。所以說道家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哲學基礎,但是儒家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就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