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資料整潔又好看

愛好 閱讀(1.65W)

正月十五元宵吃湯圓,你圓我圓,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元宵節手抄報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找來的元宵節手抄報資料,一起來看下吧!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資料整潔又好看
  簡潔的元宵節手抄報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元宵節的傳統

如今過元宵節的朋友們越來越少了,以前在老家哪會傳統的習俗都會跟足。如今隨著我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慢慢開始有了不同的慶祝活動,比如公園裡有大型的燈飾巡演,或者呼朋喚友齊聚一堂吃湯圓,這種喜慶的氣氛感動著每一個人。

吃湯圓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代之前,人們在元宵節或是吃豆粥,或是吃特製的麵點,並不一定。到了宋代,民間在過這一節日時開始流行一種新奇食品。

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後來,北方地區大都稱這種食品為“元宵”,而南方稱之為“湯圓”和“湯糰”。

算一算,這項習俗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呢!

吃元宵其實和元宵節其他的節目一樣,都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熱愛及盼望團圓的心情。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元宵節文化價值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全民的狂歡節,

元宵節

人人蔘與,樂在其中。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眾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元宵節也是求子的佳節良辰。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說:“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這裡“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徵著生育兒子,偷燈就是祈求子嗣綿延。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於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