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第二學歷>自學考試>

自學考試發展經濟學考點:對外貿易理論和貿易條件

自學考試 閱讀(5.81K)

自學考試發展經濟學考點:對外貿易理論和貿易條件

自學考試發展經濟學考點:對外貿易理論和貿易條件

  (一)傳統貿易理論

  1、亞當·斯密:絕對利益論;

勞動生產率絕對的高,耗費的資源是絕對的少,從絕對角度來看。某些國家在某些產品上處於劣勢狀態,但還可以通過貿易取得利益。

  2、大衛·李嘉圖:比較利益論;

(1)參加貿易的只有兩個國家

(2)進行貿易的商品只有兩種

(3)勞動是唯一的生產要素

(4)兩國的資源既定,並按同一固定比例的要素組合進行生產

(5)資源充分利用

(6)不存在技術進步

(7)消費者偏好既定

(8)生產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

(9)生產要素只能在國內流動,不能在國際間流動

(10)假定運輸成本為零,也不存在任何貿易障礙。

在此前提下,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認為:

(1)每個國家都按照“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的原則進行分工,各自專門從事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便宜的產品和勞務的生產。

(2)兩國生產並出口各自佔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和勞務,雙方的福利水平都會得到提高,因此貿易的結果是雙方受益。

(3)通過自由貿易,世界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世界的產出將達到最大。

它是以各國的勞動生產率差異為基礎進行分析的,是勞動價值理論在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推廣應用。這一理論一直是推行自由貿易的理論基礎。

  3、赫克歇爾、俄林:要素稟賦論;

假設前提:

(1)進行貿易的有兩個國家

(2)利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

(3)不同產品要求的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是不同的

(4)各國都可以獲得生產商品的相同的生產技術,即不存在生產率差異

(5)各國生產要素的稟賦不同,一國資本相對富裕,另一國勞動相對富裕。

要素稟賦論認為,貿易產生的原因不是由於勞動生產率的差異,而是由於各國的生產要素供給的稟賦不同,因而導致要素價格的不同,從而使國內商品的 價格比率有所不同。因此,勞動資源豐富的國家應集中生產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資本豐富的國家在製成品生產方面將有相對的`成本和價格優勢,應集中生產資本密集 型產品。

要素稟賦理論的結論:

(1)各國應利用自己相對豐富的資源進行生產和貿易,所有的國家都會從中獲益,世界的產出也相應增長。

(2)雖然各國會趨向於專業化生產那些使用其豐裕要素生產的產品,進口其稀缺資源的產品,但是不會出現像簡單比較利益模型中完全專業化分工的情況,因為國內成本的上升會超過世界水平,將阻止這種情況的出現。

(3)國內產品的價格比率與國際自由貿易價格比率的相等最終會使貿易參加國的要素價格趨同。

(4)在各國國內,隨著更豐裕的要素的擁有者的回報將增加,這意味著在發展中國家,勞動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將會上升,因此,貿易將有助於促進國內收入分配更為均等。

(5)貿易使各國超出生產可能性邊界執行,並能以較低的價格從世界其他地區獲得資本和消費品。

  4、評價:

無論是古典學派的比較成本理論還是新古典的要素稟賦論,都認為貿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刺激因素,各國應採取外向型的經濟,按照各自的比較優勢參加 國際分工和貿易,自由貿易可以使各國得到的利益最大。但是,不應忽視的是這些理論均建立在一些與現實不符的假設上的,常常導致與發展中國家的歷史和當代貿 易實踐相左的結論,完全的自由貿易是不存在的,現實世界是處於各種保護和非競爭環境中的,因而受到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批評,其主要觀點是:

(1)傳統貿易理論假定各國所有的生產資源在數量上是固定的,質量上是不變的。

(2)傳統貿易理論假定生產技術是固定不變的,而且各國均可以自由獲得,技術的擴散將使所有國家獲益。

發達國家還可以利用技術成果改變或削弱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的優勢。

(3)傳統貿易理論假定要素在國內可以自由流動,經濟體系是以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為特徵。像自由貿易宣揚的那樣放棄干預是不現實的。

因此在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和貿易格局下,發展中國家如果完全遵循比較優勢理論,進行生產和交換的話,就有可能永遠出口初級產品和一些勞動密集型 產品,這些產品由於技術含量少,附加值較低,出口收入有限,更重要地是,發展中國家的長期發展會受到損害,傳統國際貿易理論並不完全適合於發展中國家。

 (二)貿易條件

 1、定義:一國單位出口商品價格和單位進口商品價格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公式表示為Px/Pm

  ☆ 2、貿易條件惡化論:

☆ 出口價格相對於進口價格提高了,貿易條件是改善的,反之,出口價格相對於進口價格下降了,貿易條件惡化了。

☆ 兩位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家普雷維什和辛格就是在對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中心——外圍”理論的。他們認為,作為世界經濟中心的發達國家和作為外圍的發展中國家,在初級產品和製成品的影響方面是不同的,結果是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的不斷惡化。具體來說,惡化的主要原因是:

(1)由於初級產品和製成品的需求彈性的不同,因此需求的增長率不同。初級產品的價格和收入彈性都比較低,價格彈性低,那麼,價格降低,出口量 的擴大並不會相應使出口收入增加;收入彈性低,收入擴大中用於購買農產品和初級產品的比例低於製成品,二者結合起來,加劇了初級產品市場的不穩定和貿易條 件的惡化。

(2)技術進步使初級產品的節約和替代成為現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初級產品的需求;

(3)工業製成品。發達國家掌握著技術優勢,製成品中的技術含量較多,所以其出口價格中包括技術創新租金,同時還由於跨國公司的實力,其中還包括有壟斷利潤,因此,工業製成品的價格相對於農產品和初級產品而言要高出很多。

(4)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專業化。一國主要生產和出品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當發達國家貿易壁壘森嚴、初級產品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出口十分因難,為了換回等量的外匯,必然是出口更多的產品,使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